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3 22:58:35

[单项选择]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 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C. 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 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更多"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 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C. 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 清军将领采取积极抵抗的政策
[单项选择]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单项选择]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180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
A. 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
B. 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
C. 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D. 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
[单项选择]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A. 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B. 政府应“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 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D. 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单项选择]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A. 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 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C.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D. 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单项选择]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清朝官员称马戛尔尼使团为“贡使”,所翻译的英王的国书有“吁请天恩”之类的文字。当时英王“吁请”的是()
A. 鸦片合法
B. 开埠通商
C. 割占香港
D. 开设工厂
[单项选择]“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A. 汽车
B. 电车
C. 火车
D. 马车
[单项选择]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秦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 学习西方技术
[单项选择]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 学习西方技术
[单项选择]清朝官员梁章钜在《枢垣记略》中记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A. 枢密院
B. 中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单项选择]清朝官员姜宸英说:“民内有耕桑之乐,外有鱼盐之资,商舶交于四省,遍于占城„„琉球诸国。凡藏山隐谷方物、镶宝可效之珍,毕至阙下,积输入于内府,于是恩贷之诏日下,„„可谓极一时之盛。”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大臣的溢美之词不可信
B. 体现“闭关锁国”政策
C. 说明海外贸易日渐发展
D. 反映“天朝上国”观念
[名词解释]清朝
[单项选择]清朝皇帝向地方官员授予职权时所使用的公文文体是()
A. 制书
B. 诰命
C. 诏书
D. 敕书
[单项选择]“西林教案”是清朝地方官员和各族人民反对外国传教士侵略活动的斗争,同时,这一事件也成为法国勾结英国联合对我国发动()的借口。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抗日战争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