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1-05 05:51:07

[单项选择]马克思在1864年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他因此事在1854年受到申斥,他也是《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②鸦片大量进入,白银外流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更多"马克思在1864年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在谈到货"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资本论》第一卷最早在()出版.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单项选择]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单项选择]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阐述了什么理论()
A. 历史唯物主义
B.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单项选择]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在对《资本论》进行全面批判的同时,认为“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他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居于()
A. 经济的迅速发展
B. 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完善
C.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简答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作逻辑起点,从分析商品开始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上述材料对我们实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有什么启发?
[单项选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单项选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此说最主要的理由是()
A. 资本和没有自由的劳动力出现
B. 封建领主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封建特权商人把赚来的钱财用于购买土地和贵族头衔
D. 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力的出卖者的关系没有形成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摘自艾周昌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从材料一中概括殖民者的罪行
[简答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被视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自它出版以来,无论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无论东方经济学家还是西方经济学家,无论研究经济学的人还是研究其他社会科学的人,都要研究它。
请运用所学《经济学常识》,正确概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摘自艾周昌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从材料二中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单项选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A. 普及教育
B. 义务教育
C. 教育机会平等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单项选择]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目前该书的销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这一现象说明()
A.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B. 只有《资本论》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 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单项选择]元朝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
A. 历史悠久
B. 分工细致
C. 领先世界
D. 影响广泛
[单项选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人,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单项选择]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写道:“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材料表明()。
A. 不发达工业国家也将被迫卷入竞争
B. 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内部矛盾重重
C. 预测到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的差距
D. 工业化是工业落后国家的必经之路
[简答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请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单项选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材料反映出()
A. 王茂荫给天子的奏折推动清政府开始实行币制改革
B. 马克思认为王茂荫为商人指使不便于国而利于商者
C. 马克思认可王茂荫的货币政策并同情他的不幸遭遇
D.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主张与洋务派官员的思想相一致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