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4 00:12:04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中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的政府是什么政府?中国的正义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中体现近代中国在废约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能否据这些成果说明“废约”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为什么?
[简答题]1919年法国巴黎和会,在谈到中国东北三省割让给日本问题时,中国外交大使在大会发言声明中国政府立场时,一反惯用的工作语言——英语,使用了本民族的语言汉语,使与会者大为震惊,并对中国刮目相看。这个现象如何在社会语言学中加以分析?
[单项选择]孙中山在南方建立革命政权对抗北洋政府。1919年北、南政权各派代表组团参加巴黎和会,共同拒绝和会签约。对此解析最合理的是()
A. 南北政权均坚持中国权益
B. 列强扶持各派分化瓦解中国
C. 南北消除对抗实现国家统一
D. 革命党和北洋军阀同流合污
[单项选择]1919年6月28日中国巴黎和会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签字仪式,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判。”此事件()。
A. 揭开了反帝反封爱国斗争的序幕
B. 继承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传统
C. 抵制了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
D. 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方向
[单项选择]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甲午战争时期
C. 民国成立初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在无先例可循的全新的筹备过程中,节俭办博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博原则。所谓节俭办博,就是在筹办工作中树立节俭意识,珍惜每一种资源,注重会后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材料二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文汇报》配发社评指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每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都在壮国威、振民心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军事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评认为,“嫦娥奔月”是中国复兴之路上一个耀眼的新路标。事实说明,中国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捍卫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
材料三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结合材料回答

“节俭办博”原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强调要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求地方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是什么?材料中体现了全国人大在行使哪些职权?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会议认为,五年来,全省各级人民法院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会议要求,省高级人民法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化“八项司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在坚持严格司法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依法履行职责中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在强化司法为民中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在深化司法改革中完善工作机制,在加强队伍建设中提升司法公信,充分发挥审判机关职能作用,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法律的作用。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历经几千年的泱泱大国,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是起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百余年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耻辱“陪绑”,饱受质疑、非难、批判与否定。百余年后,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刻反省,以理性、缜密、宏阔的视角检视中华文化并确立其历史责任,实现真实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有多种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发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树立。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便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由此而产生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各种经济理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关于经济危机成因和对策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凯恩斯和马克思在解释经济危机成因方面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贺辞全文如下:
贺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材料二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称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注:魔幻现实文学是一种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虽然情节怪诞,却突显真实。)

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简答题]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材料二在一般情况下,战争能改变社会生产的产出组合。图2中曲线PP’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将所有要素投入社会生产所形成的最大产出组合。曲线内(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扇形区域)的点是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产出组合,曲线外的点是利用现有要素无法达到的产出组合。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