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3 21:00:12

[简答题]

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为此某校高二(18)班同学开展了以“注重生态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做法日益不可取。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即生态文明建设时代。
结合材料说明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更多"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为此某校高二(18)班同学开展了以“注重生态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二:同学们还了解到,在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
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迎接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美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重申了到2020年减排()的目标。
A. 17%
B. 18%
C. 32%
D. 42%
[单项选择]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前夕,中国政府提出要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
A. 16%
B. 32%
C. 40%~45%
D. 45%
[单项选择]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A. 10%-20%
B. 20%-30%
C. 40%-45%
D. 70%-80%
[判断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
[简答题]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国际社会要在公约框架下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促使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持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转让气候友好技术,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并强调,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全球应该如何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全面展开。此次峰会达成的共识,将对全球自然环境的改善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A. 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社会意识
B. 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C. 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D. 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简答题]

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50%,同时,温总理强调指出:我们的承诺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为,是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更是对中国人民的福祉负责而作出的决定,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的承诺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根据的减排目标挂钩。
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主张和立场。


[简答题]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威胁,2009年12月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大套。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取得了重要的积极成果。中国高度重视气篌变化问题,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拂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呼吁各方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有效协议,同时希望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大家意识到小小改变就可能改变地球的未来。这说明()
A. 时机是质变的必要条件
B. 整体统率着部分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部分决定着整体
[简答题]

材料一被称为“改变地球命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11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90多个国家超过1.5万名的各界代表,在此后12天的时间里就各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与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谈判和磋商。在这一轮全球瞩目得气候变化大会临近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远远高于美国宣布的减排17%、欧盟提出的最高减排30%的目标。
材料二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认为,中国提出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得减排目标,并不是出于外部压力,而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得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加速淘汰国内低技术能级、“三高”的低端制造产能。因而,减排的目标对于中国国家和企业来说,是实现中国经济、科技以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都向低碳型转型得一场深刻革命。
 

请从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两个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简答题]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全世界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应该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奥巴马总统承诺2020年美国各州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但这一承诺仍受到国内许多因素制约。美国各州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存在严重分岐:以加利福尼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术产业州积极支持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一些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开采以及能源消费密集型的州对减排持坚决的反对态度;有些国会议员则宣称,该方案将严重影响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将极力阻止该方案在国会的通过。美国传统基金会在其研究报告里更是扬言,威胁美国国家利益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气候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相关知识分析制约奥巴马承诺的国内因素


[简答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简答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单项选择]

2011年11月1日,“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第九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闭幕。“基础四国”在会议后发表联合声明,敦促发达国家履行气候变化有关承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四国”发表联合声明说明了()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③“基础四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基础四国”结成了发展同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