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2 21:22:33

[简答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材料二: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名各界代表在具体减排目标和资金等两个议题上争吵不休。发达国家认为:地球只有一个,发展中国家须“行动起来”参与减排活动。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气候恶化都是发达国家造的孽。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本次峰会。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行动目标。发达国家向中国提更多要求是不合理的,中国采取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谈判余地。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争吵不休的原因?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应注意哪些问题?

更多"材料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材料二: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名各界代表在具体减排目标和资金等两个议题上争吵不休。发达国家认为:地球只有一个,发展中国家须“行动起来”参与减排活动。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气候恶化都是发达国家造的孽。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本次峰会。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行动目标。发达国家向中国提更多要求是不合理的,中国采取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谈判余地。

运用价值观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相关观点进行评析
[简答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既是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更是一场国家利益的博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作出减排承诺的同时,认为发达国家应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发达国家却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发展水平,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会议最后通过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概念不断涌现,低碳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同时,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国家利益的博弈”的认识
[单项选择]

我们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继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这样做()
①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②遵循了联合国的宗旨
③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是我国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的新贡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材料二:气候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汽车质量、低碳、新能源、自主品牌等“热词”,在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中不断闪现。代表、委员们关于气候问题的献言建策,将影响我国环保事业的走向。

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简答题]材料: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2009年12月7-18日,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依据材料回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简答题]

材料一被称为“改变地球命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11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90多个国家超过1.5万名的各界代表,在此后12天的时间里就各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与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谈判和磋商。在这一轮全球瞩目得气候变化大会临近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远远高于美国宣布的减排17%、欧盟提出的最高减排30%的目标。
材料二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认为,中国提出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得减排目标,并不是出于外部压力,而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得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加速淘汰国内低技术能级、“三高”的低端制造产能。因而,减排的目标对于中国国家和企业来说,是实现中国经济、科技以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都向低碳型转型得一场深刻革命。
 

请从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两个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简答题]

材料一在商讨2010年至2020年全球减排协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代表指出:中国已经在减排上做出很大努力,中国的行动目标不逊于任何发达国家。中国作出的承诺都没有附加任何条件,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接受任何强制性的减排承诺。
材料二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将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另外,将通过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通过开征燃油税、环境税等措施逐渐淘汰一批炼钢、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并逐步关停一批小火电机组。

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持上述态度的理由。
[简答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名各界代表在具体减排目标和资金等两个议题上争吵不休。发达国家认为:地球只有一个,发展中国家须“行动起来”参与减排活动。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气候恶化都是发达国家造的孽。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行动目标。发达国家向中国提更多要求是不合理的,中国采取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谈判余地。
材料二: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政府部门要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全社会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多项选择]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国际合作有哪些优先领域?()
A. 采用低排放煤炭技术
B. 能源效率和节能措施
C. 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 开发先进的智能电网
E. 量化排放量,为低碳技术融资
[单项选择]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呼吁各方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有效协议,同时希望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大家意识到小小改变就可能改变地球的未来。这说明()
A. 时机是质变的必要条件
B. 整体统率着部分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部分决定着整体
[简答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单项选择]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来自岛国斐济的女孩拉维塔在新闻发布会上硬咽的诉说让世人动容,“我觉得,地球上的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图瓦卢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表明()
①联合国积极致力于人类环境保护事业②联合国积极维护世界的绝对和平局面
③利益相悖必然会引起国际冲突与战争④人类共同的利益需要人类共同来维护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