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世界近代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01 18:02:13

[单项选择]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更多"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黄埔条约》
B. 《广州条约》
C. 《望厦条约》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单项选择]胡绳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中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对待西方侵略者态度说:“在洋人的威胁迫在眉睫之时,即逆民而顺‘夷’,而在看到洋人似乎‘安抚’下来,人民中的反抗情绪日渐高涨时,便又觉得为统治政权的利益打算,仍须多容纳一点民意,对洋人的要求,也就不能不违逆一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依靠人民抵抗西方侵略者
B. 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的态度都是反复的态度
C. 完全屈服于西方侵略者
D. 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单项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外国侵略者的镇压③清政府的绞杀④领导集团内部为争权夺利而使自身力量严重削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单项选择]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原因是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意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单项选择]1901年,()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投降卖国,成为洋人的朝廷。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单项选择]英法放弃“中立”,勾结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 太平天国拒绝与英法贸易
B. 清政府满足了其侵略要求
C. 太平军实力已被严重削弱
D. 英法改变了侵华根本目的
[单项选择]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B. 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 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 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单项选择]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 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D. 美英盟军对日作战,配合了苏德战场
[判断题]近代票号的最大主顾清政府及各级官员,因此随着清政府的倒台票号也走向了衰落。
[单项选择]19世纪末,打败侵略者并迫使侵略国家赔款的非洲国家是()。
A. 埃塞俄比亚
B. 苏丹
C. 阿尔及利亚
D. 埃及
[单项选择]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清政府()
A. 将地方督抚的财权收归到中央
B. 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
C. 加强中央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
D. 达到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
[单项选择]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是()
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农民阶级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单项选择]《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施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A. 军机处
B. 理藩院
C. 宣政院
D. 总理衙门
[单项选择]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 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
B. 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 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
D. 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多项选择]1909年冬天,清政府下令将剩余的藏经洞文物运抵北京。清政府把押送经卷进京的任务交给了新疆巡抚(),当运送车辆到达北京后,却进了()之子()宅第,()叫来其岳父——藏书大家李盛铎等人,对经卷文书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挑选,致使藏经洞文物劫余之后再遭厄运。
A. 何彦升
B. 何震彝
C. 方尔谦
D. 刘廷琛
[单项选择]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0年清政府设立了“资政院”。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清政府已决心进行彻底革新
B. 清政府逆人民意愿而强化专制
C. 近代政治民主化已影响中国
D. 清政府决心实行君主立宪
[名词解释]清政府的联美制日政策
[单项选择]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C.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