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0 17:26:43

[多项选择]18世纪末法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8~19世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这些现象在哲学上体现了()
A.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B. 文化文明的历史继承
C.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D.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更多"18世纪末法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8~19世"的相关试题:

[填空题]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多项选择]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多项选择]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 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单项选择]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A. 分权制衡原则
B. 共和制度
C. 中央集权原则
D. 联邦体制
[单项选择]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主要源于()
A. 联邦制原则
B. 中央集权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两党制原则
[单项选择]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发达的英国。这表明()。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同步
[单项选择]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这样评价当时的一个国家:“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体现了该国()
A. 摆脱了邦联制的松散,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B. 结束了封建专制政权,逐步实现了议会制民主
C. 由分裂走向统一,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D. 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单项选择]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都启迪了人们的心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说明()
A. 产生于一定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B.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都对社会的变革、发展起推动作用
C. 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社会
D. 对社会变革起作用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项选择]()是德国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19世纪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
A. 伯克
B. 洪堡
C. 康德
D. 杰斐逊
[简答题]材料一达尔文的学说被很多人运用到社会政治思想中,形成一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愈益与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思想交织在一起了。一些国家的种族主义者宣扬种族优劣论,鼓吹“下一阶段的历史将是争夺生存空间的大规模斗争”;“日耳曼民族必须为保持血统的纯粹和统治世界进行斗争。”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越来越表现出其自发性。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在中国已经变成一种客观的存在。政府的确可以利用民族主义来论证政策的合理合法性,但这方面,中国政府非常节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位政治人物可以大肆动员民族主义,诉诸于民族主义……因此,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使得民族主义变得更为理性,增进国家利益。 和中国不同,日本政府在民族主义方面越来越表现为动员型。和其它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大众民主越来越难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政府。为了政治的需要,日本的政治人物往往以民主为借口,用民粹主义政治方式动员着民间存在着的民族主义资源。结果,牺牲的往往是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和其邻国中国、韩国的关系……较之中国,日本民族主义具有更大的动力。而日本民族主义的勃兴,又必然刺激中国和韩国民族主义……。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把另一个大国即美国也牵涉在内,而美国出于其对地缘政治的需要,往往对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推波助澜。这更增加了这些国家民族主义的国际复杂性。 ——摘自郑永年《亚洲民族主义与区域安全》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社会达尔文主义对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的中国与欧洲产生的影响。
[简答题]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回答问题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
[简答题]概述十九世纪末的法国教育。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