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1 03:02:55

[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进行点评。 【教学课题】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让信天游“游”起来》 【教学内容】《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教学目标】 (1)欣赏视听音像《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谁在唱?(脚夫)在哪唱?(黄土高坡)怎样唱?(吼着、甩着唱),感受信天游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2)能会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在各种“唱”中理解信天游重词叠字的语言特点.信天游表达的内容特点,以及双四度的旋律特点和上下句的结构特点。 (3)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旋律进行填词创作,通过演唱师生版的信天游,掌握信天游的高亢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配合西北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感觉。” 二、新课教授 1.完整聆听《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并进行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2.介绍“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3.最后再次聆听《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拓展 聆听歌曲《黄土高坡》,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喻户晓,震撼了一代人的心灵。 四、总结(略)

更多"[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选修 “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认识。 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 3.通过胶州秧歌基本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 (1)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2)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 (3)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 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 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 (1)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 (2)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 (3)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 4.编创实践。 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运用 “拆分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 三、展示表演 请学生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舞蹈编创情况,教师点评后,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简答题]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醇厚的中原韵》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简答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长江之歌》 【教学对象】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长江之歌》 【主要目标】 学习《长江之歌》能够完整演唱。(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模唱歌曲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旋律。 3.演唱歌词 (1)学生朗读歌词。 (2)学生随钢琴填入歌词演唱。 4.拓展延伸 (1)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唱。 (2)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 5.小结作业 (略)
[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芭蕾舞剧《天鹅湖》 【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认识芭蕾舞 【教学目标】 1.感受国外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分析芭蕾舞的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针对音乐要素及特点进行舞曲编创活动。 3.通过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的介绍,对西方民族民间音乐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芭蕾舞《天鹅湖》,然后进行讨论。 (1)整个舞剧在表现的过程中,速度、力度以及情感是如何进行表现的。 (2)芭蕾舞的音乐要素以及舞蹈的基本特点。 (3)不同的音乐形象是如何通过舞蹈动作的设计而表现的。 2.了解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音乐体裁、风格以及情感特点。 3.分析芭蕾舞的舞蹈特点,并进行音乐编创活动。 (1)教师播放芭蕾舞视频,学生初步感知芭蕾舞塑造的音乐形象。 (2)对比《天鹅湖》中的几个选段及《花之圆舞曲》,感受芭蕾舞的动作特点。 (3)教师模仿芭蕾舞当中的基本动作。 4.编创实践活动。 以芭蕾舞《天鹅湖》的音乐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即兴编创活动,播放音频的同时,进行音乐舞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音乐编创能力与创造力。 三、展示表演 依据学生的编创形式以及过程,以组为代表,每组派出一名有舞蹈基础的同学来讲述本组的编创思路,并配合表演。在这样的表演过程当中,本堂音乐课结束。
[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欢乐颂》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使学生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 掌握小切分节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音频请同学仔细聆听音乐片段,然后思考这首作品的作者是谁。 2.讲授新课 (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770年l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l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2)介绍贝多芬的作品。 (3)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1811年,创作完成《第七交响曲》后,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创作的,1823年创作完成。 3.学唱歌曲《欢乐颂》 老师进行叙述:《欢乐颂》是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谱曲。虽然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是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经典之作《欢乐颂》。 (1)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同时思考歌曲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老师总结:热情,庄严,神圣。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旋律,教师教唱主题旋律。 (3)加入歌词,解决跨小节连音。 (4)学生齐唱,加入强弱规律进行演唱。 4.创作表演 一位同学指挥,个别学生乐器伴奏。 5.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学习到了什么(友爱,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题名称】《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教学对象】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主要目标】 了解现代京剧的特征,学习其演、唱技巧。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详细讲解传统京剧的基本知识(四功、五法、行当等) 2.老师详细介绍传统京剧的脸谱知识 (1)介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2)演示不同脸谱的绘画方法与特点。 (3)引导学生练习手绘脸谱,每两人为一组给对方画脸谱。 3.老师讲述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情 播放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视频 4.学生学习与排演《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1)老师讲述这一选段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排演(角色分配、唱段练习)。 三、小结 (后略)
[简答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课题名称】《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教学对象】“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主要目标】 了解现代京剧的特征,学习其演、唱技巧。(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详细讲解传统京剧的基本知识(四功、五法、行当等) 2.老师详细介绍传统京剧的脸谱知识 (1)介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2)演示不同脸谱的绘画方法与特点。 (3)引导学生练习手绘脸谱,每两人为一组给对方画脸谱。 3.老师讲述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情 播放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4.学生学习与排演《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1)老师讲述这一选段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排演(角色分配、唱段练习)。
[简答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鉴赏教学——高亢的西北腔(《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教学重难点。(10分) (3)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简答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 教学内容:演奏教学器乐合奏曲《喜洋洋》(谱例见第32题) ? 要求: ?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 (2)确定教学重点。(10分) ?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单选题]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基本理念,冯老师在《走进抽象艺术》一课中,播放抽象主义的乐曲和视频,这种方式是为了()。
A.放松身心感受音乐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维护课堂秩序
D.发现音乐魅力
[简答题]请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
[简答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演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器乐合奏《平安夜》要求: (1)自选合适的乐器,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10 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 2 个课堂提问。(15 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 分) (二)唱词——典雅秀丽姑苏音学生诵读: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师问:这段词运用了哪些文学手法?描绘了什么场景?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生答:略。 (三)唱腔——乐声悠扬梦回转 老师演唱【皂罗袍】选段,学生体会昆曲的唱腔特色。(慢、柔、装饰音多) 了解“曲牌”,回顾“昆腔”的发展历史,总结“水磨调”的特点。 师生交流,寻找【皂罗袍】选段中比较有特色的唱腔并模仿。 学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两句。 (四)表演——清歌曼妙舞翩跹 完整欣赏《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 模仿、体验昆曲“歌舞一体”的表演。 讨论并总结昆曲的表演特征——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五)总结——幽兰雅韵千载传 师问:昆曲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答: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典雅秀丽的文辞,丰富优美的曲牌唱腔,细腻传神的身段表演,深远悠长的意境刻画。(后略)
[简答题]《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进行 评析(7 分),并说明理由(8 分)。 【课题名称】昆曲《牡丹亭·游园》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 【主要目标】 体验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片段的唱词、唱腔、身段及意境,总结昆曲的主要特点和审美特征; 了解昆曲的发展状况,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其他目标略)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片段】 (一)回顾——寻梦春秋六百年 (前略) 3.介绍《牡丹亭》的剧情。 4.板书课题——《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
[简答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 【课题名称】《欢乐颂》(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欢乐颂》 ? 【教学重点】《欢乐颂》主题 ? 【教学过程片段】 ? 1.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分辨欢乐颂主题出现了几次。 ? 2.再次聆听,学生辨析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以什么力度出现。 ? (学生在纸上边听边写,一位同学在多媒体课件上做标记) ?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验证。 ? (1)欢乐颂主题出现了四次。 ? (2)主奏乐器分别是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以及乐队全奏。 ? (3)力度从弱到强,音区从低到高,形象地表现了“欢乐”的壮大过程。 ? 4.小结:乐曲采取简单有效的重复方法,正式确立了“欢乐”主题。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