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基础生命科学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4 02:41:41

[单项选择]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
A. 钱学森
B. 丁肇中
C. 袁隆平
D. 陈景润

更多"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基本方法是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从而选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其利用的遗传学基本原理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简答题]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谁?
[单项选择]

百亩试验田亩产926.6公斤!“杂交水稻之父”隆平再次刷新世界对杂交水稻的认识.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这位中国科学家几十年不变的科学精神和民生情怀。半个世纪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袁隆平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单项选择]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A. HenryBeachell
B. 袁隆平
C. 颜龙安
[单项选择]早在197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写过一篇题为《学习唯物辩证法,攻克杂交水稻关》的文章。这表明()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C.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 哲学决定具体科学的发展
[简答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指长沙的哪位院士?
[简答题]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江西籍科学家是哪位?
[单项选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先开创水稻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科学研究,并于2011年9月实现了杂交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9266公斤的新突破。这表明袁隆平的成功在于()
A. 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B. 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否定书本权威,坚持与时俱进
D. 敢于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
[单项选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体现了该生物资源的()
A. 经济价值
B. 潜在价值
C. 直接价值
D. 间接价值
[单项选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53年夏,袁隆平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1960年30岁的袁隆平根据一些报道了解到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34岁的袁隆平和各地的科研小组整整花了6年时间,每年两季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育种实验,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近年来,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美国、日本、菲律宾、巴西、阿根廷等100多个国家纷纷引进杂交水稻。
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国际友人称
A. 指令性课题
B. 指导性课题
C. 自选性课题
D. 委托性课题

[多项选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53年夏,袁隆平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1960年30岁的袁隆平根据一些报道了解到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34岁的袁隆平和各地的科研小组整整花了6年时间,每年两季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育种实验,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近年来,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美国、日本、菲律宾、巴西、阿根廷等100多个国家纷纷引进杂交水稻。
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博士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
A. 源于文献空白点,是科研选题方式之一
B. 这是“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的范例
C. 袁隆平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
D. 环境使科学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单项选择]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做出科学贡献
③凡事都要亲自实践
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判断题]在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带领下,中国杂交水稻的技术创新经历了三系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单项选择]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可见()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②科技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
③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单项选择]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4亿亩,杂交水稻育种的基本原理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分离定律
[单项选择]袁隆平提出的杂交水稻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杂交水稻育种的培育和推广,这说明政府应当履行()。
A. 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
B. 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
C. 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
D. 维护公共财产的职能
[简答题]

材料:袁隆平扎根农业第一线,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增产的粮食每年可以解决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李振声带领团队在当地农民的配合下培育出了优质小麦新品种,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种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小麦产量;著名的杂交玉米专家李登海,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创造了7个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他的种子在全国推广10亿多亩,增产1000多亿公斤,增效1000多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这些科学家的成就对你的人生启示。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