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刑法学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07 09:25:47

[单项选择]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 简单罪状
B. 叙明罪状
C. 引证罪状
D. 空白罪状

更多"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的相关试题:

[多项选择]对刑法第191条、第312条规定的被告人“明知”的事项进行认定,应结合的因素包括()
A. 被告人的认知能力
B. 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
C.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
D.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
[简答题]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判断题]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判断题]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判断题]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
[多项选择]《解释》在强调刑法第191条、第312条、第349条规定的犯罪应当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认定前提的同时,提出三种情形不影响洗钱犯罪的审判和认定,具体为()。
A. 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且未经查证属实的
B. 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证属实的
C. 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行为人死亡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D. 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依法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的
[判断题]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简答题]刑法第115条对违反危险品管理规定重大事故罪怎样量刑?
[多项选择]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明知”,应当结合()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A. 被告人的认知能力
B. 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
C.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
D. 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
E. 被告人的供述
[判断题]刑法第332条规定:“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严重传播危险的,处﹒﹒﹒”。该条的罪状规定方式属于引证罪状。
[多项选择]下列有哪些情形,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A. 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10张以上的
B. 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100张以上的
C. 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0张以上的
D. 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10张以上的
[单项选择]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
A. 恐吓罪
B. 诈骗罪
C.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D. 不是犯罪
[判断题]刑法第121条规定:“犯劫持航空器罪,致人重伤、死亡或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这一规定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判断题]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次充好。()
[多项选择]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四百零九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A. 对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地区或者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未按照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防疫、检疫、隔离、防护、救治等工作,或者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当,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B. 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灾情,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C. 拒不执行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
D.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项选择]

刑法第120条之一规定的“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是指()
①预谋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②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③实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判断题]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10张以上的,符合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认定标准,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项选择]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A. 10
B. 25
C. 50
D. 100
[多项选择]()的情形,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A. 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B. 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C. 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D. 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