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11 22:54:25

[单选题]书院制度,始于唐而盛于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北宋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A.白鹿洞书院、岳鹿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B.白鹿洞书院、岳鹿书院、潇湘书院、嵩阳书院
C.东林书院、岳鹿书院、潇湘书院、嵩阳书院
D.应天府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潇湘书院

更多"[单选题]书院制度,始于唐而盛于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北宋"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书院制度,始于唐而盛于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南宋书院的复起,是由朱熹开始的。他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到书院讲学,还亲手制定()
A.《九经》
B.《白鹿洞学规》
C.《白鹿洞定则》
D.《书院守规》
[单选题]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一类是古代帝王的后代,下列国家:①焦②蓟③陈④祝,属于此类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单选题]二里头文化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二里头文化在类型上可以分为()
A.二里岗、二里头
B.二里岗、东下冯
C.二里头、东下冯
D.二里头、洛达庙
[单选题]二里头文化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对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的意义,下列选项表述最准确的是()
A.确立了三皇五帝的信史地位和年代
B.确立了商王朝以及其之前的信史地位
C.确立夏王朝的信史地位以及使夏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明确起来
D.丰富了研究夏王朝的甲骨文材料
[简答题]根据所学知识试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1945~1960年间奇迹般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从1945年时1087美元增至1960年的2026美元。二战期间美国的工厂都在生产军需物资,消费者无法充分消费,战争结束时国民的总积蓄达到了1400亿美元。消费者做好疯狂消费的准备,在1946~1960年间,实际购买增长了22个百分点。1947年国会通过《国家安全法》,成立了国防部,并批准了一笔130亿美元的初步预算。朝鲜战争打响后,国防预算在1951年长到220亿美元。1953年升到约470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的预算都用于军队装备,这些花费反过来刺激了飞机制造和电子工业的发展。专栏作家麦戈维·劳伦斯在1950年写道:“政府的计划制定者估计他们已找到延续良好的神奇公式,冷战是自助抽水机,拧开水龙头,公众就要求更多的军费支出。”   美国产品销往全世界。二战期间其他国家接受了可口可乐的口味,现在,许多商品在美国以外也能买到,其他软饮料变得受欢迎,美国的书籍和杂志行销海外,电影和唱片传播了美国文化并为商家赚得大把利润。 ——加里·纳什等:《美国人民:创造一个国家和社会》下卷   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二战期间及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和影响。(30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代初的南部,虽然也不时出现针对黑人的种族暴行,但在日常生活中,黑人基本能与白人同车船、共饭桌、游公园。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前白人奴隶主“重新夺回”南部各州政权,许多州在维护社会秩序名义下,制定了各种法律,规定黑人与白人必须分开使用公共设施。一些州相继通过乘车隔离法,严禁黑人和白人乘客混坐同一节车厢或同一车厢的同一部分。联邦最高法院在1896年对“普莱西诉弗格森案”的判决,最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 ——摘编自任东来等《在宪政的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所有的人均有应该完全的、平等的并且排除任何基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或者其民族而产生的歧视,或者隔离地享用任何公共膳宿处提供的各种货物物品、服务、设施和位于任何地方的根据本条所定义的公共膳宿处所提供的好处、便利,以及膳宿服务的完全的、且平等的权利,而不受任何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或者民族的歧视或隔离。 ——摘自美国1964年《民权法》   问题:   (1)19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南部,为什么“黑人基本能与白人同车船、共饭桌、游公园”?(12分)   (2)根据材料,分析美国“隔离但平等”原则形成和废除的原因。(18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威斯赫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假使西方国家团结一致,验收联合国宪章的原则,那么,它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将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不过,假使它们四分五裂,在自己执行职责时手软,假使让这紧要关头的几年白白混过去,那么,我们大家确实都要在浩劫中被毁灭了。 ——摘编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针对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在和《真理报》记者谈话中指出:   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它们难于合作……   在美国也有朋友……   丘吉尔先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丘吉尔先生在这里是蛮横无理的诽谤莫斯科和上述的苏联邻邦……   如果组织新的进军来讨伐东欧……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将像26年前一样被击败的。 摘编自《斯大林文选(1934~1952)》   问题:   (1)分析丘吉尔演说的主要意图。(9分)   (2)概括斯大林谈话的中心内容。(9分)   (3)概述丘吉尔演说的历史背景,及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12分)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獨孤皇后河南雒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時年十四高祖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后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后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妬忌後宮莫敢進禦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于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后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夜方始還宮 ——《隋書》卷36《列傳第一·后妃》   材料二:   獨孤信,雲中人也,本名如願。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落大人,與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 ——《周書》卷16《列傳第八·獨孤信》   材料三   婦人多幸,生逢今世,舉朝略是無妾,天下殆皆一妻。設令人強志廣娶,則家道離索,身事迍邅,內外親知共相嗤怪。凡今至人,通無準節,父母嫁女,則教之以妬;姑姊逢迎,以相勸以忌。持制夫為婦德,以能妬為女工。 ——《北史》卷16《列傳第四》   问题:   (1)在答题卡上对材料一加以句读。(12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载独孤信与独孤皇后父女籍贯不同,简析其原因。(6分)   (3)概况材料一、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简析其影响。(12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八月初四日,钦奉圣旨条画内一款:诸幹脱(为蒙古王公贵族经营商业与高利贷的西域商人)、商贾,凡行路之人,先于见住处司县官司具状召保,给公凭,方许他处勾当……经过关津渡口验此放行。经司县呈押,无公引者,并不得安下。遇宿止店户亦验引,明附店历,每上下半月。违者,止理见发之家,笞二十七下。   中统五年八月初四日,钦奉圣旨画内一款:往来客旅、幹脱、商贾及责擎财物之人,必须于村店设立退防弓手去处止宿。其闵若有失盗,勒令本处巡防弓手立限根捉。如不获者,依上断暮。若客旅、幹脱、商贾人等,却于村店无巡防弓手去处止宿,如失盗,并不在追。   材料二   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冬十二月,立储位幹脱总管所……至元九年八月丁酉,立幹脱所……至元二十年五月己卯,立幹脱总管所。 ——《元史》   问题:   (1)概述材料一中加下划线句子的大意。(10分)   (2)简述材料所反映的忽必烈统治时期行商管理的背景和措施。(20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会产生社会的差别。   第二条 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   第三条 所有主权国家的根源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由自主从事一切不损害任何人的行为所组成。因此,除了保证其他社会成员能享受同样的权利之外,每个人自然权利的行使并不应受到限制。对自然权利的限制仅只由法律所决定。   第五条 法律仅只禁止有害社会的那些行为。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不应该受到阻碍,没有人可以被迫从事非法律所规定的事情。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创立。无论是进行保护还是处罚,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除了他们的美德和天赋之外,对所有公共的职位和职业,有通过他们的能力来进行的无分别、平等参与的资格。   第七条 除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没有人应该受到控告、逮捕或囚禁。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拘留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应规定确实的和显然需要的惩罚,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任何人不应当承受惩罚。   第九条 因为所有人被公开宣布犯罪以前被认为无罪,如果逮捕被认为是必须的,那么所有不利于囚犯安全的残酷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   第十条 假如发表的意见不妨碍由法律所确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不应该因其观点,包括其宗教见解而受到干扰。 ——《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第一条 对于现在共和国境内尚属自由的一切嫌疑犯,在本法令公布之后,应立即加以逮捕。   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者均视为嫌疑犯:(一)凡行为、关系、言论或著述表现拥护专制政治、联邦制及敌视自由者;(二)未能按照本年三月二十一日法令之规定来证明其生活方法及其已履行其公民义务者;(三)被拒绝发给爱国证者;(四)被国民大会或其特使停职或撤职尚未复职的官吏,特别是根据本年八月十二日法律曾予或应予撤职的那些官吏;(五)属于前为贵族无论其为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亡命者的代理人而未经常表现其热爱革命者;(六)自1789年7月1日至1792年4月8日法律公布之时其间出走的亡命者,包括该法律规定期限内或以前返归法国者在内。 ——《嫌疑犯法令》(1793年)   问题:   (1)指出《嫌疑犯法令》违反了《人权宣言》中的哪些原则。   (2)概括《嫌疑犯法令》对雅各宾政权的影响。
[简答题]阅读材料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轻的女士,有些非难我的人,说我不该一味只想讨女人家的欢喜,又那样喜欢女人。我公开承认:你们使我满心欢喜,而我也极力想讨好你们的欢心。我很想问问这班人,难道这也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吗?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风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这份快乐不就足够叫人明白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吗……要说从前我发誓要把自己的力量全部贡献给你们,为你们的欢乐而效劳,那么我现在这份意志就格外坚决了;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全集》(九)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ve aude(勇于思考——引者注)!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问题: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中古后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10分)   (2)材料一“人类的天性”与材料二“高贵的理性”分别指什么?(6分)   (3)概述上述材料关于人的认识在西方的发展。(14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87年恩格斯说)最后,……对于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   “……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中“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的判断?哪次战争验证了恩格斯所预见的“世界战争”?(18分)   (2)哪些史实印证了恩格斯“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的预言?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验证了“工人阶级的胜利”。(12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耶稣确信他有把人类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使命,因此他痛斥贪婪和放荡,规劝人们热爱上帝和邻居,此外,他还清楚地宣告了以下几点:(1)主乃人之父,人人皆兄弟;(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宽恕并且爱你的敌人;(4)以德报怨;(5)力戒虚伪;(6)简化宗教礼仪;(7)靠近主的国;(8)复活与天堂。 ——罗伯特·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欧洲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欧洲基督教的扩张主义来解释。与欧洲其他大宗教完全不同,基督教浸透了普济主义、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从一开始起,基督教就强调四海一家,宣称自己是世界宗教;从使徒时代到现在,积极传教一直是基督教会的主要特点。而且,为了使异端和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基督教会总是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基督教的好战性源自犹太游牧民所崇拜的复仇和惩罚之神。基督教作家常用战争作比喻,将人间世界看作上帝与撒旦交战的战场。因之,丝毫不奇怪:基督教首领在执行“到世界各地去,将福音传播给每一个人”的命令时,时常采用种种强有力的方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基督教在当时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10分)   (2)指出近代基督教传播的新区域,并概括其传教特点。(20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皇帝當令後院一薰籠,数日不至。帝責怒,左右對以事下尚書省,尚書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覆奏,又得旨,依方下製造,乃進樂,以經歷諸慮故也。帝怒,問宰相趟普曰:“我在民間時,用数十錢可賣一薰籠,今為天子,乃数曰不得。何也?”普曰:“引是自来條貫,不为陛下設,乃為陛下子孫設。使後代子孫若非理製造奢侈之物,破壞錢物,以經諸處行遣,須有台諫理會。此條貫深意也”。太祖大喜曰:“此條貫極妙”。 ——宋《楊萬里集》   材料二:   宋官制載:嬪御久不得遷,屢有斡請,上答以無典故,朝廷不肯行。或對曰:“聖人出口為敕,誰敢不從?”上笑曰:“汝不信,試為降旨政府。”政府奏無法,上收以示嬪御日:“凡事必與大臣歙議,方為詔敕。”或有只請御筆進宮者,上取綵箋書某官某氏特轉某官。眾忻謝而退。至給俸時,各出御書請增俸,有司不用,退還。復訴於上前,上笑曰:“果如是。”諸嬪對上毀其御書曰:“元來使不得。”上笑而遣之,時咸服仁宗之聖斷。 ——(元)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   问题:   (1)解释材料中五处加下划线的词句。   (2)概括材料所体现的北宋前期有关制度运行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