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2 00:43:39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57页. 材料2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 材料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申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页. 材料4 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8页 请回答;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政治模式? (2)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更多"[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57页. 材料2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 材料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申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页. 材料4 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8页 请回答;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政治模式? (2)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僭越之权力,为非法权力。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 C.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借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法者,皆为非法。 D.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E.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行为。 ——摘自蒋相泽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 回答问题: (1)以上内容出自哪份文件?限制了国王那些权利? (2)以上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 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节选自迟子建《枕边的夜莺》) [问题1][简答题] 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你对“枕边的夜莺”的理解。 [问题2][简答题] 在作者看来,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名句,其原因是什么? [问题3][简答题] 品读全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多多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时候,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答不出来。老师课下和多多聊天,问原因,多多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多多,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多多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地表扬他。从那以后,多多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问题1][简答题] 请结合教师职业理念的知识,对案例中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 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 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 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 问题: (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10分) (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滴嘟——”“滴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出发,评析一下A、B两位老师的做法。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B、C、D、E、F、G、H八个嫌疑犯的供词如下: A:C是主犯。 B:D是主犯。 C:我是主犯。 D:我不是主犯。 E:C不是主犯。 F:D是主犯。 G:我和C都不是主犯。 H:D和A之中有主犯。 事后证实,八人中只有三人说真话,其中包括H。 问题:说真话的是谁?谁是主犯?并写出推理过程。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借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法者,皆为非法。 D.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E.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一一摘自蒋相泽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 (1)以上内容出自哪份文件?(2分) 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8分) (2)以上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6分)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 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 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 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6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问题:(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单选题]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1.这个典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试着对比作者自身,说说本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个典故的呢? 3.引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 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六一居士传》一课时,在讲述文中引用《庄子·渔父》的典故时设计的三个问题,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三个提问是启发性提问的最典型代表
B.这三个提问呈阶梯式出现,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C.这一整个启发性提问的设置不但使学生的提问得到了合理的解答,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拓展
D.第三个提问在上两个提问的启发下,学生比较容易思考得出愚人想逃避自己的影子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任何人都想要逃避的束缚",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
[不定项选择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A省人民政府表彰2007—2009年度 A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和模范集体的通报 A府发字〔2010〕第21号 各市(地)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委、办、厅,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了表彰在A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经过民主 评选、单位推荐,省政府决定,授予李某等541名同志2007—2009年度A省劳动模范称号,授 予陆某等307名同志A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A省某厅工程部等三百五十个集体2007— 2009年度A省模范集体称号(具体名单附后)。 (以下文字略) A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章) 二〇一〇年4月25日 关于公文落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文机关应为"A省人民政府(印章)”
B.发文机关应为“中共A省省委,A省人民政府(印章)”
C.成文日期应为“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五日”
D.成文日期应为“2010年4月25日”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