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训诂学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19 12:41:21

[单项选择]《尚书》“女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谓大同,其身康强,子孙其逢吉。”此文“子孙其逢,吉”断句有误,其原因是断句者()
A. 不明词义
B. 不明古音
C. 不识通假
D. 不明制度

更多"《尚书》“女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谓大同,其身康强,子孙"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以水告诫统治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这是水的显著特征,也是“道”的真谛。
A. 庄子
B. 管子
C. 孟子
D. 老子
[单项选择]《尚书》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之分,其中,“今文尚书”共有()篇。
A. 26
B. 27
C. 28
D. 29
[单项选择]“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出自()。
A. 《论语》
B. 《春秋》
C. 《大学》
D. 《左传》
[单项选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工作具有()
A. 长期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复杂性
[单项选择]“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的家庭教育方法是()。
A. 兴趣诱导法
B. 活动探索法
C. 榜样示范法
D. 暗示提醒法
[简答题]翻译: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单项选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体现的激励方法是()。
A. 目标激励
B. 奖励激励
C. 行为激励
D. 参与激励
[简答题]周厉王在位前期曾以何人为卿士?
[名词解释]行台尚书省
[简答题]翻译: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单项选择]《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传》指的是()。
A. 《左传》
B. 《论语》
C. 《孟子》
D. 《史记·李将军列传》
[单项选择]“师者,人之模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必须()
A. 热爱学生
B. 尊重学生
C.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D. 积极引导学生
[简答题]翻译: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单项选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提出来的观点。
A. 孔子
B. 韩愈
C. 孟子
[单项选择]“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职业道德的()。
A.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B.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C.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D. 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多项选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阐释的是()教育原则。
A. 爱严相济
B. 榜样示范
C. 以身作则
D. 集体教育
[单项选择]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 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单项选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
A. 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原则
B. 耐心说服与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原则
C. 解决思想问题与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原则
D. 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
[单项选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名言体现了教师道德的()。
A. 自觉性
B. 教育性
C. 示范性
D. 先行性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