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10 01:02:58

[简答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开学一个月来,小三班的老师发现许多个小朋友把瘦肉,青菜放在口中嚼了又嚼,最后还是把渣吐出来,有的小朋友拿汤匙像拿铲子一样;有的小朋友吃饭,没有用手扶着碗,饭菜洒落在桌子,衣服和地面上。 (1)分析幼儿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4分)

更多"[简答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开学一个月来,小三班的老师发"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大一班的小朋友还在玩角色游戏,平平认为自己最高,应该扮演警察的角色,涂涂也认为自己最高,丁丁站在台阶上说;“我才是最高的”,三个人僵持不下。王老师说“怎么样才能知道谁是最高的呢?”孩子们一脸茫然。 (1)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材料中幼儿数学认知的典型表现。(3分) (2)结合材料提出指导策略。(6分)
[简答题]材料: 开学不久,小班王老师就发现:李虎小朋友经常说脏话。虽然老师多次批评,但他还是经常说,甚至影响其他孩子也说脏话。 问题: (1)请分析李虎及其他幼儿说脏话的可能原因。 (2)王老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简答题]材料: 开学一个月来,小三班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把瘦肉、青菜放在口中嚼了又嚼,最后还是把渣吐出来;有的小朋友拿汤匙就像拿铲子一样;有的小朋友吃饭,没用手扶着碗,饭菜洒落在桌子、衣服和地面上。 (1)分析幼儿出现以上行为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4分)
[简答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大班的李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户外教学时,亮亮摘起一片花瓣说;“老师,这花瓣真好看!"这时其他小朋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李老师说;“这花瓣为什么好看呢?”亮亮说;咽因为花瓣像小船一样,可以在水上漂。”李老师说;“亮亮把花瓣比作小船,还用上了‘像…一样’的句子,这句话说得真好!"…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日常交谈活动的特点。(4分) (2)写出教师进一步组织指导该交谈活动的策略(6分)
[简答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较去年增加16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自身不恰当的观念和做法加大了就业的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意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有的高分低能,眼高手低。 材料二:为了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中部分学生就业难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分析党和政府重视大学生就业的政治生活依据。
[简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10分) (2)如果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游戏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简答题]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1.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广东、浙江等省相继开始公车改革试点,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成效甚微,百姓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的重头,车轮腐败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底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的损失,对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仅2014年1月,全国查处的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事件就有442起。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长期以来百姓对公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公车超标和超范围使用方面,有些国家公职人员争坐高级车,有的官员甚至把司机视作自己公款雇佣的“家庭服务员”,包括送孩子上学、家属上街买东西都用公车。 以下,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关于公务用车的“实话实说”: 在广州市,1997年规定市政府、人大各配公务车3—8辆,可现在市直部门通常配车都在20辆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厅局级领导、非领导的专车,普通公务用车极少。 比如广州某市直单位20多辆车中,只有3辆车况最差的车是工作用车,其他都是领导专用车,根本无法保障公务使用。处级、科级干部公干经常需要坐地铁或公交。 到厅级后,不但领导本人,连上级都觉得熬出来不容易,应该享受特权,所以各单位不断打报告申请车辆配给领导,上级也愿意做好事,安抚好下级,所以睁只眼闭只眼,不知不觉配车范围就越来越大了。 越往基层,熬到处级、科级的难度不亚于省、市的厅级。所以,到区县街镇,超标配车情况更严重。区县,副处以上就配专车,正处往往还配专职司机。 在最需要车辆的基层一线执法系统,超标配备更严重。公安、城管等执法系统,甚至副处级都配备专车和专职司机。 在公车配备GPS定位系统以前,正科级领导就可以把单位的执法办案车辆开回家作为私家车使用,情况非常普遍。离谱的是,真正的办案人员工作用车反而得不到保障,逼得没办法,还要战战兢兢向领导“借”车。 比如,原来广州某区公安局,一个基层侦查大队(副处级)的内设中队15人左右,配备3部办案用车,分管副大队长(正科级)占有一部车况最好的吉普车,中队长(正科级)占有一部车况次好的吉普车,真正办案的14个人,共用一部已经过了报废期的面包车。 经常为了车辆使用而吵架,万不得已才向领导“借”专车。最滑稽的场景是,因为车况太差在冬天,当侦查员需要守候跟踪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他们必须凌晨六点多摸黑热车,否则到用的时候根本打不着火,犯罪嫌疑人一加油门就不见了,办案民警哭笑不得。 公务用车已经完全背离了设立的初衷,几乎完全变成了领导的“福利”,现有的公务车制度实际上是在降低行政效率。 2.连续多年呼吁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公车的数量可能没人统计清楚,但远超200万辆,“近年来膨胀速度加剧,一些单位变着法儿增加车辆”。 叶青说,短短十年间,有的单位公车从10辆增加到30多辆,数量膨胀了3倍,在西部最不发达地区的一个县,公车数量也超过400辆,可见公车泛滥之严重。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以200万辆的公务用车数量计算,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一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而民间和专业学者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公车数量约300万~350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为3000亿一4000亿元。据估计,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在6%~12%。 据记者采访了解,不少公车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人为浪费现象。比如,各地开会基本都是一个领导一辆车,开会几个小时期间,部分车子一直不熄火。同时,加油、维修虚开发票等现象大量存在,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换了40多个轮胎,几乎每周换一个,其中漏洞可想而知。 据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测算,党政机关的公车,每万里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辆成本的5—6倍,而使用效率则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6~1/5。 伴随着公车数量膨胀,公车私用愈演愈烈。一名地方干部甚至对记者说,现在不单是公车私用,更出现了普遍的“公车家用”问题。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就在近期各地落实“八项规定”的背景下,清明节期间,仍有多省市发现大量公车“顶风”扫墓、旅游的现象。譬如辽宁铁岭,虽然三令五申要求严管公车,在假日期间封存5000辆公车,但仍有34个单位因公车违规使用被查处。 长期研究“三公”消费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十多年来虽然各地公车改革之声不断,但“越改越多、越改越乱”是不争的事实。改革试点或无疾而终,或者成为“半拉子工程”,甚至出现“补贴照拿、公车照坐”的局面,车改成了变相福利,影响公车改革的公信力。 “年复一年的改革不彻底,难抑普遍违规。”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说。 3.在公车改革的漫长道路上,由于缺乏统一部署和标准,各地的公车改革都是各自试点,其方法各不相同。 北京: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分6个档次对干部进行车补,包括实职副处级干部每人每月1800元,非实职处级干部每人每月1300元,科长每人每月500元,科员、办事员每人每月200元等。 同时,对现有公车进行合理处置。除保留4辆公务用车保障书记、镇长、人大主任和紧急公务使用外,对其余20辆公务车,经机动车评估公司统一评估作价后,公开面向机关领导、科级以下干部、司机和社会4个等级依次进行认购。 鼓励参与车改的干部购买机关现有的旧车或购买新车,对购买新车的给予购车价格20%的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补3万元。 昆明: “传统的货币化改革,也就是发放现金乘车补贴,治标不治本,容易出现‘拿了补贴,公车照开’的现象,反倒会增加财政负担。群众也会有质疑,认为我们是在变相解决公务员的福利问题。”昆明市纪委党风室主任季志远说,通过反复考量,昆明车改实行了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制度。试点选择了经济比较发达、公共交通资源比较完善的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个主城区。 改革共将221个单位(含9个办事处)5344人列入试点对象。试点单位各类公务车920辆全部收缴,其中车况较好的258辆预留为公共交通服务车队用车,66辆按车辆编制和工作要求划拨执法部门使用,执法部门不再另行购买新的公务用车。对较为陈旧的134辆作了报废,其余462辆向社会公开拍卖。 利用留用的258辆车,分别组成了四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承担改革单位必需的公务交通保障服务。根据各区近三年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平均数,测算出定额包干管理经费为每人每月400元。经费由区财政核拨至各试点单位,主要用于私车公用时在指定地点维修、加油,购买公交IC卡,租用区机关公务交通车和其他社会车辆的费用支出,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超支不补。 温州: 为了整顿公车使用的一些问题,温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加强党政机关公务车辆管理的规定。主要有:公车贴标,所有公车须统一贴上由温州市反腐败斗争联席会议办公室制作的公车标识;严禁公车私用,对因私确有特殊原因需借用公车的,必须在用车前提出申请,填单,说明用车原因、时间、线路,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使用,用车按0.8元/公里付费;严格执行浙江省有关规定,严禁超编、超标购车和违反规定向企事业和下属单位借、换车辆;非工作时间公车须入库;车辆定点维修、加油、统一投保第三方责任险;配备专职驾驶员;公车发生交通事故或被盗被抢等重大问题,必须逐级报告。 4.2014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向社会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指导意见规定了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的具体办法。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是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参改范围、人员范围和车辆范围。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方式是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根据方案要求,本次公车改革取消的车辆将通过公开招标评估,引入拍卖机构,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但在前几年,公车拍卖车辆价格却偏低、或者定向卖给内部人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车改革的成果,甚至还被认为是变相贱卖公共资源。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前些年进行的公车拍卖中确实存在公车被贱卖的情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认同,他向记者表示,自己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院长陈晶莹表示,政府部门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借鉴目前司法网拍的成功经验,利用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便捷、高效、可信的特点,鼓励各省市将公车拍卖放在网络平台上来进行,让网络拍卖为公车改革助力,为改革的公平透明性助力。 彭澎表示,网络拍卖只是一种形式,便利和效率是其可取之处。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处理公车改革取消的车辆,都应该保证其公平、公正,让体制内外的公众都能够公平参与竞争。张燕生则认为,公车拍卖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让不会上网的人也可以参与进来。 5.全国公车改革正式启动了,那么,网民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网友“荣剑2008”:公车改革涉及副部以下的所有官员,范围不可谓不大。但公车作为官员的一项特权,实行了几十年,能否一朝禁止,尚有待观察。要警惕以办公事为名,巧立名目,继续维持这项特权。党内的限制性规定从来就不少,关键在于落实! 网友“互联网信徒王冠雄”:(1)政令要出中南海,落实到全国。(2)要监督,不能保留车又拿补贴,成变相加薪。(3)能否取消特权车牌?(4)在网上公开剩余公车牌照、单位、使用人,让社会监督。 网友“沙漠动力”:推进公车改革关键在于落实,以及认真研究在发放公车补贴中的各类违规操作,防止个别机构利用政策的不完善打擦边球。 网友“向定杰”:公车改革终于在全国破局了,顶层设计已经出来,只要中央国家机关率先垂范,有效推动;地方加大落实、强化监督不走样,这样的好制度得到好执行,车改就能越走越远,质疑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少,群众的掌声也会越来越响! 网友“@囧囧医森”:副部级以下取消公车,很大程度上可以缩减三公消费。不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很重要,公车应统一标识、统一车型,接受人民监督! 网友“奋斗的鱼鱼”: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用车“红线”标准,明确界定公车运行边界,让公车不随“官”而配,而是真正因“公”而动;要严守车补的“警戒线”,有效遏制地方借车改之名发放“公车福利”的冲动,走出传统“车补即是福利”的误区。 网友“两广云雾山人”:车改采用按级别发补贴,殊不知在基层经常下乡的都是职务较低的人员,而车补却最低,如何工作?少用车的是不是变相加了工资?在机关建立事务车队,按需调配派车,更公正。 网友“117.136.*.*”:大家就看到领导什么的,你们想过开车的司机吗?550万司机何去何从?我们也是无辜的,我们就拿2000多一个月,要养家。我们是弱势的,我们怎么办? 6.山东平阴县政府大院。大约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有4辆公务电动车交还给值班室。值班室的登记本上记录着公务自行车、电动车使用的情况。一位姓孔的同志说,从推行公务自行车、电动车以来,这样的登记本已经用完好几本了。 平阴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廉玉波介绍,平阴县推行公务自行车、电动车,县委、县政府倡议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外出在5公里以内的,尽量骑公务自行车。“推行公务自行车,不仅节能环保,而且拉近了公务员和老百姓的距离,效果还是可以的。”廉玉波说。 县城里的居民对这些公务自行车并不陌生。由于平阴是远近闻名的玫瑰之乡,这些自行车和电动车,都漆成了玫红色,很醒目。车前有筐,便于放置文件材料。据了解,这些自行车都由企业赞助,政府则出资修建车棚等设施。 “春夏秋三季,公务自行车使用相当多。冬天天气较冷,用得相对少一些。平时电动车用得要多一些。”廉玉波说。 “绿色出行、低碳办公”是平阴县去年推行公务自行车时提出的口号。记者走访发现,骑公务自行车绿色出行,渐渐在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中成为共识。 记者粗粗算了一笔账,以一个单位一次公务出行3公里为例,来回为6公里,以每辆车百公里耗油10升算,6公里的油费就是4.5元,按该单位一天出5次公差计算,那就是22.5元,每个月的油费将近500元,一年下来就是6000元。如果都使用公务自行车,这笔钱就能省下来。 “天天骑着这个车确实方便,既节省时间、环保,又提高效率。”在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的张云岗每天都要到几个单位维修水电,切实感受到了公务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好处。 平阴县政府党组成员刘家勇则从另一个层面看待公务自行车的好处和意义:“骑自行车公务外出,还会引导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放下架子。你想一下,一个官员从轿车上下来与从自行车上下来,姿态会一样吗?对我们的百姓来说,感觉会一样吗?” 机关于部会不会觉得骑自行车“没面子”?参加工作两年的平阴县法院工作人员赵新丽说:“玫红色本身就是公务自行车的标志,人们一看就知道,骑着它上街办事,很体面的,一点也不会觉得丢面子。” 济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肯定平阴县推行公务自行车的动机和做法,他认为,在一些县城,因为地域不大,距离不远,适合推广公务自行车。 怎样让公务电动车和自行车使用得更多,并且坚持下去?平阴县一位机关工作人员说,目前在平阴虽然形成了这种骑公务自行车的风气,但风气还不是很浓厚。就此来说,还要多宣传,让绿色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还有干部说,倡导绿色出行,最重要的是领导带头,起表率作用。下级看上级,群众看干部。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带头多骑自行车,那么下属和工作人员就不会多乘坐小汽车,这就有利于尽快形成风气。 7.官员“出无车”,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待遇的一个重大转折。两千多年前齐国有个叫冯谖的谋略家,到齐相孟尝君家里做门客,所求待遇就是食有鱼、出有车、家有养。改革开放以来,机关公务用车越来越豪华,公车消费恶性膨胀。现在,“传统”已经注定很快将被废除。 车子本是一种交通工具,公车之用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办理公事,但当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制约,公车配乘就会脱离其本来功能,而变成一种排场。古代官场有所谓“八抬大轿”,算是威仪赫赫了。今天的公车,动辄三点几甚至以上排量,定价几十万元。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据估计以千亿元计,又滋生出公车私用、开特权车等腐败现象,民怨极大。 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有专家分析,全国每年公车支出约3000亿元,车改可以至少节约三分之一,也就是每年节约1000亿元左右,这还是相当保守的估计。取消公车,等于从源头上消除了公车腐败,是一种反腐败治本之策。 事实上,公车最坏的影响在政治层面,取消一般公车的更重要的意义也是在政治上的。老实说,中国的公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特权发生史和膨胀史。改革开放以来,公车出现了以横 冲直撞闻名,乱开警灯乱鸣警笛,配置、装饰豪华,公车私用等问题。公车特权的发生,彰显的是权力观的异化,公车的特权化,成为某些领导干部的生活方式。 公车腐败的本质,就是其离实用价值越来越远,最后变成一种特权符号。它标志官员不同于普通民众的“高贵”身份,显示他们的官威,使一些干部有一种“人上人”的社会优越感。原本领导干部是百姓公仆的权力观,被极大地扭曲了。取消公车,将有助于他们回归现实,恢复正确的权力观。从这种意义上说,取消公车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 作答要求 (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请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我国公务用车制度的积弊。(15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北京、昆明、温州在公车改革中的探索与尝试,请概括三地采取的改革模式,并分析每种模式的利弊。(20分) 要求:概括准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350字。 (三)“给定资料6”介绍了平阴县推行公务自行车的情况,假如你市要效仿这一做法,鼓励公务人员“绿色出行”、5公里内选择公务自行车出行,作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拟写一份倡议书。(25分) 要求:(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3)不超过450字。 (四)“给定资料7”提到了“中国的公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特权发生史和膨胀史”,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简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四年级写作课“观察”的教学内容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 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拟定。 如果你在进行连续观察时,坚持写观察日记,就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使其成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X则》,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材料二:某小学生的习作 今天早上,阳光明媚,微风徐徐,我感觉好极了!我心里想,我不知道种的花生长得怎么样了,我该去看看了。我来到花盆旁,看见花生苗又长高了一节。花生苗长得很茂盛,花生苗的叶子像一片片圆圆的小扇子。叶子下面还藏着许多金黄色的小花,像害羞的小姑娘。叶子上有一只蜗牛,正津津有味地吸着露水。花瓣上还有几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正忙着采花蜜呢!小蜜蜂真勤劳啊!小蜗牛却很懒,不爱劳动,我要向小蜜蜂学习,当个勤劳的孩子。 我家种的花生真有趣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本次写作课的教学目标。 (2)分析学生完成该写作内容的难点。 (3)为上述学生的习作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语。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亮亮喜欢打人,经常有小朋友因此找王老师告状。今天,小朋友们坐在餐厅等待吃饭时,明明经过亮亮身边,顺手戳了亮亮一下。亮亮还手打了明明一下。这时,王老师经过,看见亮亮打人,一把抓住他,用力狠狠戳他的头,推得他直摇晃,并生气地说:“看你还打人!”见到此情景,小朋友纷纷数落亮亮曾经打了自己,王老师听后更生气了,她用力拍打亮亮的肩膀,同时生气地大声吼道:“你真是讨人嫌!长得人不像人!” [问题1][简答题]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价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简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并融入自已的感受写下来。 请根据上述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概述为学生的习作拟写评语的注意事项。(10分) (2)如指导六年级学生进行习作,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试为本课设计一个写作教学的过程。(20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亮亮喜欢打人,经常有小朋友因此找王老师告状。这一天,小朋友们正坐在餐厅等待吃饭时,明明经过亮亮身边,顺手戳了亮亮一下,亮亮还手打了明明一下。这时,王老师经过,看见亮亮打人,一把抓住他,用力狠狠地戳他的头,推得他直摇晃,并生气地说:“看你还打人!”见到此情景,小朋友纷纷数落亮亮曾经打了自己,王老师听后更生气了,她用力拍打亮亮的肩膀,同时生气地大声吼道:“你真是讨入嫌!长得人不像人!” 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谈谈你对案例中教师行为的看法。
[简答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一新教师面向校内上公开课,教学内容是《经济生活》中的“依法纳税”。在分析“依法纳税是公民义务”时,列举了很多生活中存在的违反税法的现象,然后又设计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上台表演,探究学生如何以主人翁的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一名同学扮演小商店的老板,两名同学扮演消费者。教师设计的思路是:两名同学购物后,经一人提醒后索要发票,并借机向店老板宣传税法知识。但两位“消费者”却临场发挥,反复强烈要求先退掉手中的“假货”,双方僵持不下。该教师看了看后面听课的十几位老师,也慌了手脚,片刻思考后,决定终止这场表演,并无奈地说:“同学们太厉害了,请先回座位,我们课后继续讨论,好吗?” 请根据材料分析该老师的做法是否得当?其运用的教学策略如何?
[简答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40%。德国占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 要使“中国制造”赶上工业4.0的步伐,进而成为中国创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7年3月15日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贯彻落实《技术教育“十三五”规划》并提出: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根本,坚持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入贯彻“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办学理念,围绕职业能力建设六大工作体系建设,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技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校企融合贯穿办学过程,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紧密衔接,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有效解决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大、比例低的问题?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有个学生,韩某,男,11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学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干脆不来上学了。 经过家访,我了解到韩某年幼时,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后来,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根据这种情况,我首先加强与其家庭联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喜欢到学校上课了。 在学校时,我尽力让他为班级为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上课时多朝他微笑地看看,同时动员几个在班里表现比较优秀的同学和他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慢慢地他感觉到老师和同学时时刻刻都在关心自己,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理开始慢慢地平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小韩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对生活也满怀信心,能够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在班里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学生。 [问题1][简答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谈谈你对案例中教师的看法。
[简答题]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应试者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试者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材料1: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强调的是“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亦即重视理论的实践检验,这不容置疑。但是,这不等于否认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目前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的确切事实”而言,强调基础理论研究的必要性至关重要。 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创意之国”并定为国策,英国闻讯后立即派代表团前去学习考察。1997年,英国工党当政,新政府为了振兴低迷的英国经济,下决心发展知识经济,并于当年7月新设文化媒体体育部,新当选的布莱尔首相亲任“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主席,这个工作组在1998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提出《创意产业图录报告》 。而真正的始作俑者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他在2001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布莱尔政府也正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扶持创意产业。 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的专著《创意阶层》更是提出人类的创意是最根本的经济资源,在工业社会之后,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为这一论断做注脚的是席卷全球的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是众多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是好莱坞和迪斯尼,是《哈利·波特》和《功夫熊猫》 ,“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来临”成了从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日本提出“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韩国则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贴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 我国最早引进、研究和传播创意产业理念的先行者和翘楚是著名经济学家L先生。他在十多年里出版了《创意改变中国》等20多种专著或编著,系统地阐释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内涵及延伸意义,理顺了加快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厘清了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及相关边缘产业的关系,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是文化**的策动力,是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喊出“让创意成为生意,把智慧变成实惠”的口号。在L先生的感召下,在我国的内陆地区河南,一批创意产业理论和实践开始出现,陆续出版的“创意中原系列丛书”就是例证。 材料2: 作家Y回忆起童年时代的趣事:书店发购书票那天,黎明时分就到了书店,而购书者的队伍从书店大门蜿蜒而出。八点十分,书店老板告诉他们只有50张购书票,“好像有人在冬天当头浇了一桶冷水”。队伍里第五十一个郁闷地看着前面拿着崭新《安娜·卡列尼娜》,后来,51在当地成为了运气不好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上的出版物可谓眼花缭乱。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超越了美国一倍多,位居世界第一。但作者回忆中的故事在当代国人看来恍如隔世:随着书本供应在中国这几年逐渐丰富,民众对于书本的兴趣却没有同步上升。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份的调查,中国2012年人均阅读量只有4.39本,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相关数据显示,与每天平均花在电视上的100分钟以及45分钟在网上相比,我们只分15分钟给阅读。当父母向孩子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时,我们对于200页的书只愿出13.67元,这仅仅是一杯星巴克冰拿铁价格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张电影票的价格。 不久前,有消息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似乎国人不爱读书已成“共识”,到了必须要立法才能解决的地步。 小标题一: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2年,中国18岁至70周岁的国民其图书阅读率为54.9%。也就是说,在中国有四成多的人很少阅读。同样的调查,来自《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显示,即便是在出版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也有约四成的人不读或很少读书。 从数量上看,2012年,中国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几乎是中国的6倍。美国人年均阅读7本书,韩国人11本,日本、法国国民每年读书数量在8.4本左右,新加坡5本,中国的国民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 再看种类,美国整个图书市场销售的图书,40%是虚构类的小说。法国、德国、英国的情况也同样,35%到38%是小说类。中国的畅销书大部分都是食谱、养生指南、教辅、育儿手册、惊悚及言情小说。 可见,全球都面临“阅读和学习”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还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了“世界阅读日”。 小标题二: 中国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都是世界第一,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图书库存量最大的国家,以售价计算,目前有884.05亿元的图书积压在仓库之中。 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同时藏书的流通率很低。根据文化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07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有7.89亿册(件),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 截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在美国,每1.3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在德国,这个数字是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 但相较于奇缺的图书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的人却更少。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只有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而中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这些数字都是美英日等国家的十几分之一。 小标题三: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还显示,只有1.3%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多,53.1%的人则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有书不看和对自身阅读状况不满并存。 “时间那么少,读书自然要读实用的书,没用的书不要读”,某位网友在面对记者时这样回答。曾任新闻出版署署长的Y认为,“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在悄然流行,而‘有用’的定义在这里又变得非常狭窄。” 有书不看却对自身阅读状况不满,什么导致了这种矛盾心态? 材料3: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这句普通的口号,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追求速度,中国人“赶时间”蔚然成风。没时间处理感情,只好速配闪婚;没时间旅游,只好走马观花;没时间学习,只好报速成班……快餐、快递、快读等“快”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快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因如此,对传统阅读的坚守就显得弥足珍贵。 2013年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岁的国民对数字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1.7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接触率的增加,昭示的不仅只是阅读载体的更新换代,更是在这种载体变革中潜藏的载体内容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改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曾被认为是高级精神享受。有多少“70后”“80后”曾经抱着小说、名著挑灯夜读,并如痴如醉。时光流转,如今,深度投入的阅读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快餐式阅读”。而随着微博等新兴社交网络媒体的进一步普及,“快餐式阅读”愈加普遍。 “上一次完整地看完一本书,还是大三的时候,掐指一算也有5年了。” 小曦是个白领,她告诉记者,自己好久没看过书了,平时主要靠网络和微博获取信息,“从网上看东西基本是大体了解一下,然后一带而过。”而关心时事的艾静告诉记者,以前都是通过报纸杂志了解国内外风云,看的相对比较仔细,随着微博的流行,报纸杂志早已被他抛到一边。“我只要‘收听’几家专业媒体的微博,国内外最新大事都可以一网打尽。” 对于“快餐式阅读”日趋主流化的现象,不少专家表示了担忧。普遍的观点认为,“快餐式阅读”有存在的合理性,即可快速获得有用信息,扩大知识面,传播新观点,但过于功利的读书目的会让人失去学习、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逐渐形成以懒惰、钝化为特点的“浅思维”。对于年轻人来说,其中某些碎片化信息无疑会影响其知识结构,甚至是他们的人格完善。“快餐式阅读”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兴起,并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但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君不见多少青少年为了追求“悦读”而弃华章名著于不顾,只选择那些图文并茂,抑或只有单纯图片、视频的电子读物。长此以往,不仅会使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退化,乃至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甚者还会变成没有思想的“空心人”。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国画大师李苦禅也有诗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言警句都在阐述一个道理,社会进步需要书籍这一精神食量。无论如何,阅读快餐不及“正餐”有营养,长期“吃”势必会造成文化生活的“营养不良”。 材料4: BBC(英国广播公司)今年曾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教学在英国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师生之间冲突迭起。英国学生抱怨中国老师过于严厉,学业安排过于紧张,课堂环境充满压力,缺少交流和互动,“被像机器人一样对待”。而中国教师则认为英国学生不守纪律、懒散无礼,课堂上有人聊天、吃东西,甚至还有女生化妆;同时,英国学生的学业基础较差、学习进度较慢,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英国中学生无法适应中国式的“高强度教学”,中国老师也对英国学生的举动十分“抓狂”。 这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对于中国教师的教学模式,人们态度不一,有人赞成觉得有效率,也有人反对称麻木、无趣,不尊重学生。而对于英国学生的表现,也同样,中国老师觉得学生纪律意识差,不思上进,而英国学校校长则不以为然。 据报道,BBC此前启动了“中国化的英国学校”项目,在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5名中国老师来上,全程跟拍。5名中国老师需要教导50位年龄在13~14岁的英国学生,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导。一个月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自然科学的考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这是很有价值的对比实验。众所周知,由于中国中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数学、科学表现优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表现出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浓厚兴趣,英国教育大臣更是率团到中国考察,准备引进中国教学模式改造英国中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但是,对于是否要引进“中国学校模式”,国外舆论意见并不一致,政府积极推进,可学校老师、家长并不怎么感冒。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对比实验就显得很重要——中国老师究竟怎么教学,学生的感受如何,中国教学模式能否在英国推广,通过对比实验,更加直观也更有说服力。 其实,对比实验中的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都表现出了“本身”的状态。在中国内地,这些中国教师就是这样管教学生的,要求学生听话,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而英国这些学生,面临的升学制度不同,教育管理体系也不一样,他们从小并没有被管教得这么严,也没有被要求必须听话,不准随便说话。中国教师的教学,是适合中国的升学评价制度的,学生只有听话的学习,才能提高成绩,但学生有何想法、个性、兴趣、身心是否健康,却不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合英国,相信通过这次对比实验,英国公众会得到更加明确的答案。 多年以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位美国朋友来中国参观一所幼儿园,看到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孩子们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个圆。这位美国朋友感慨地说,如果在美国,孩子们的回答会是五花八门:有说是太阳,有说是飞碟,有说是煎鸡蛋,有说是向日葵,有说是篮球……不一而足。那时,引起我们中国人的感慨,指向我们教育的弊端:整齐划一的规范式的教育,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受到的是一种“瘸腿式”的教育,我们的孩子童年就变得笔管条直,听话顺从,信服并服从于标准答案,而渐渐形成趋同性的思维模式和服从式的性格与人格。 英国的传统基础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对知识学习并不采取中国教师的管教方式,也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论学生是否上进。他们会以牺牲学生的个性、自由思考和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枯燥的学习,目的仅仅是提高学习成绩吗?所有的家长、学生会关心自己的学业成绩高低吗?通过对比实验,学校、老师和家长,会深入了解中国教师的教学以及本国教育的问题,从而更清楚知道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因为引进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这不是由政府部门说了算的,学生、老师、家长都有发言权。 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种对比实验的做法,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教育实验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不是拍脑袋决策。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各地不断出台新的教育政策,可是,不少政策经不起推敲,有的甚至朝令夕改。比如,某省2014年取消英语高考听力,理由是这对农村学校学生不公平(农村学校英语听力薄弱),而一年之后,该省又恢复英语听力,理由是英语教学还是要重视听说读写。这样的调整,对学生来说,就是折腾,那么为何不在改革、调整时广泛听取意见呢?为何不选择部分地区做对比实验呢? 我国基础教育人士希望国外也学习我国,来“论证”我国基础教育具有优势。这会影响我们对问题的判断,从而影响对问题的解决——国外学习我国,不会是领导一句话大家就响应,欧美发达国家教育实行民主管理,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有参与管理、决策的权力。而且,就是学习,也不可让学生像我国学生那样全年无休只为学习。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足中国学生的三分之一,有可能在目前基础上增加,但学生的自由成长时间不可能被挤占。培养学生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远比知识灌输更重要。或者说,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知识学习才有意义。客观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在解决教育问题时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才能让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让我国教育有更好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教育之所以领先,正是因为他们采取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事实上,东西方的教育各有利弊,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相互借鉴,既能适应各自的国情,也能顺应时代的需求,任何极端的思维都是不科学的。但愿从这部英国人的纪录片中,我们也能发现些许理性和路径,来推动教育改革朝着更科学的方向迈进。这或许是这次“中国式教学”实验对我国最有价值的启示。 材料5: 材料5: 文化产业结构是指文化经济资源的存量构成和比例关系,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文化产业尽管刚刚起步,但受到的关注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制定“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将近一半省份明确了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有的表述为翻一番或翻两番,比如山东为翻两番,北京、湖北等地为翻一番;有的表述为占GDP的比重,比如浙江、广东等省为5%,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最低为4%、最高为8%。姑且不论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是否一致,单就这些规划目标而言,确实是催人奋进的。 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北京和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之和为4012亿元,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2.58%。假如按年均15%的速度增长,这5个省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5000亿元。“十二五”时期,如果这5个省份能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到2015年末,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就是2万亿元,其余地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只要每个省份达到385亿元(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的水平),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就能够达到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就有可能达到5%。 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目前文化产业各门类区域间的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现象十分突出,既存在于传统文化产业,也出现在新兴文化产业,还体现在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建设上。出版发行、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的空间布局不合理,根源在于文化资源的行政配置方式;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遍地开花”、“蜂拥而上”,以及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雷同,根源在于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而造成投资的盲目性。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文化资源是按行政方式配置的,无论是电台电视台,还是书报刊社,以至于文艺院团,从中央到省、市甚至到县都是按行政区划和部门配置的。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方式,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不仅如此,这种体制已演变为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伴随着各地组建门类齐全的文化企业集团,这一状况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所加剧。文化企业规模也普遍偏小,规模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均较弱,知名文化品牌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看,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不平衡发展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全国的2/3左右;从增加值看,东部占3/4左右。部分地区还存在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当前文化产业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文化资源、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文化表现形式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文化产业与数字网络技术融合不够,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导致低技术含量文化产业比重偏大,文化产业增加值率不高;由于原创能力不足、优秀创意少以及技术手段不足,文化产业向市场提供的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精品力作和拳头产品不多,而且,质优价廉的大众文化产品也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6: 都很想考取公务员,尽管一边纷纷骂官员腐败,还骂他们少作为或不作为。没这个机会了,就找个好公司,都想一进去就当科长,最差也要是主管。然后给自己预订一个三年计划:买车买房子,先解决首付款。但有矛盾,收入没有那么高,开始三四千,撑死五六千,三年要完成这么大的计划显得挺困难,自找不自在。不过房子车子,是面子工程,如果父母那儿无力支持,必须给自己压力,尽早实现,免得被时代所淘汰。 除了多加班加点之外,聪明的人,有门道的人,有办法。一般来说,在一个城市生活几十年以上的“土著”,社会关系里头总有少量有权的,有权也许有门路,吃得开,善周旋,好像无所不能,没什么他办不到,于是就利用这些关系资源给自己增加收入。还有参加炒股,碰运气买彩票。一句话,只要是认为可以很快来钱的路数,肯定要去尝试,削尖脑袋去钻。结果,表面上看好像社会有分工,各吃各的饭,实际上形成无形的一张商业网络,很难区分,在这张网络上是黑蜘蛛勤快还是白蜘蛛勤奋。端午咸鸭蛋,中秋节月饼,春季茶叶,年底挂历和大青鱼,一切与时令需要有关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每个人的商品,东手来,西手去,赚一点差价。 我认识一个开厂的老板,他厂子不大,几百号人,他跟我讲,人生最难过的不是死了亲人,对于他来说是过节。单说中秋节月饼,差不多从8月初一拨又一拨的推销大军就来了,有的是地方领导给打招呼的,有的是亲戚介绍亲戚、朋友介绍朋友,还有税务上、工商上和消防上的七大姑八大姨,黑道也会派人来推销。每拨上门的人,不管拿与不拿,他都送一份报纸,别人就说我不要报纸,给我干嘛呢。他说,这么多报纸也是像你们这样推销上门的,光地方日报我就订了20份,希望别人拿去看看,或许有用,否则就给收废品的怪可惜了。 不过他非常理解他们的推销韧劲儿,因为他要求自己的销售员也要这样做,想像得出他们到商家去有股子销售韧劲。老客户有的来访说,价格上你有优势不假,但你没有质量优势、创新优势,累不累啊?其实这些道理他完全懂,创新和提升是企业的生命力。他给自己不搞创新的理由是,没那时间,也没那兴趣。因为在他们这一个很大的地方,同行业都是维持现状,如果自己停下来投入创新,意味着眼下的市场要被别人挤兑,现有的捞不到,而且,创新也得不到政府实惠,税收它该收收,决不会因为你在创新就给减免,他们要完成年度任务指标,指标是不断按比例增长的。 最近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消息,说美国总统奥巴马透露出一个秘密,美国人在出口中国的芯片中间留了2千多个嵌口。我不是专业者,但有点明白意思是什么,那叫嵌口的东西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估计跟“留一手”意思接近,他们留了一手,不就等于我们就会暴露一手?在他们那里,我们好多凡是要用他芯片的高端武器,不是都像没穿衣服一样裸露? 材料7: 在社会的剧变下,短暂性的讯息不断袭扰人类的感觉,新奇性的事物不断撞击人类的认知能力,而多样化的选择则不断搅乱人类的判断能力。当人类无法适应这三股联袂而来的变动刺激时,便导致了变动的疾病:未来的冲击。倘若我们能借鉴其中,计划性地去发展全面和谐的社会,则不仅可以避免许多西方过去所遭遇的危机,而且即使我们经济起飞到达先进阶段,也可克服许多未来冲击的危机。 工业革命使旧有的许多政治结构为之埋葬,同样的道理,知识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第三次浪潮的转变,将对全球化下的国家造成相同影响。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提出警告:第二次浪潮的既得利益者和第三次浪潮的开创者的大争战一触即发、以“知识储备”为财富工具的社会将占领战略的制高点、“知产阶级”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托夫勒呼吁我们:人类不只在过渡,而是在转型;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新社会,而是一个崭新文明的再创造。 第一题、阅读“给定资料2”,在横线处填入这则资料的小标题。(10分)(10分) 要求: 要求:小标题前需注明序号;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第二题、“给定资料3”中提到“阅读快餐不及‘正餐’有营养,长期‘吃’势必会造成文化生活的‘营养不良’”,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10分) 要求:要求:全面、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第三题、为了引导社会大众正确看待“中国式教学”模式,某报特开辟了“中外教学模式探讨”专栏。假如你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现在报社向你约稿,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放下围观心态 正视中外教学”的专栏文章。(20分)(20分) 要求:要求:观点明确,简洁有力;紧扣材料,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有逻辑性;不超过500字。 第四题、“给定资料5”反映了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面临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请就此问题整理一份议案供大会审阅。(20分)(20分) 要求: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行文格式规范,语言得体;不超过500字。 第五题、“给定材料6”中划线句子写着:“人类不只在过渡,而是在转型;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新社会,而是一个崭新文明的再创造。”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40分) 要求: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结合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