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29 03:30:11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值,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直上与请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2: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 (2)简要概述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产生过程。

更多"[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趙,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中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方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材料三 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当时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作简要评价。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的最高税率,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改变了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陣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 策……首先,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其次,推 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 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美英两国在里根和撤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改革措施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政府的改革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 (3)联系此时世界其他各国政府的措施,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 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 “美洲和东印度洋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请回答: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材料二说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国远洋航海业起步早,但为何未能使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脒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隆,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耶么田事,我就从来没有部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 一一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谈。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概括回答邓小平南方讲话的主要内容。 (2)邓小平南方讲话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古希腊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古希腊人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使他们取得的文化成果“保证了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要求的地位”。赞赏古希脒文化艺术的杰作至今“还继续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本和不可企及的规范”。 材料二考察一下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历史,不难发现,古希腊文化之能在雅典繁荣起来,绝不是偶然的事情,它是当时雅典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下的产物。 ——胡长林《简论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 古希腊富于探索冒险、开拓进取的民族特性契合于文明创新的内在要求。民族特性与民族文化发展两者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但从历史发展的线性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同性来看,由于民族特性的形成主要受制于该民族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在这一环境条件下所产生之经济发展道路的特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民族的特性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发展,而民族文化的发展则又丰富了民族特性的内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举例谈谈古希腊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提到哪几个影响希腊文化繁荣的方面,分别怎样影响? (3)你认为希腊文化的繁荣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塞尔维乌斯)命令所有的罗马人都进行登记并用银估价自己的财产,按照习惯宣誓所报各项均属真实,全部财产均已按最高价格估价……当所有的罗马人已申报财产的估价,他就会掌握记录,从而熟悉了大多数罗马人的情况及财产数量,建立了所有政治机构中的最好的政治机构,正像实际情况所显示的那样,这对于罗马人是最大的幸福源泉。这个机构是这样的:他把人口总数中拥有最高财产估价的人,即(每个人)财产在一百明那(希腊的货币单位)以上的人划入第一级。他把这些公民分成八十个森都利亚,命他们置备全套的武装....在战时,第一级战士位于方阵的前列。 其次,他把其余拥有财产在一万以下或不少于七千五明那的人划为第二等级..….他们在队伍中列于第一级战士中间。他把其余的人财产在七千五以下五十以上的列为第三等级.还有第四等级和第五等级…… 一一带奥尼西《罗马古代史》 材料二 每户家长占有共有地限于500尤格,如有儿子,则其子尚可占250尤格,但每户占地总数不得超过1000尤格。所占土地永久使用,免交租金。超占部分收归国有,划为30尤格的份地分给无地的农民,此种份地须交纳少量租金,世袭使用,不得买卖或转让。肥沃的土地不在此法案之内。材料三 为了加强军团的机动灵活性,军团中推行联队制。联队介于军团和连队之间,配有600名重装步兵,能够单独执行战术任务,独立进行军事行动。每个军团有十个联队,每个联队辖三个连队。联队制的作战方式仍保持三列队法...改革中还统一了军队的武器设置,分配了兵种,经过军事整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指的是古罗马的哪几次改革? (2)结合所学分析三次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 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却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 (2)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3)材料二指的是什么运动?分析这一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4)试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运动的异同,并说明其反封建性质。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实际上崩溃了,日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失败,反映了日本接受了将美国人起草的一个条款载入战后于1948年5月1日生效的“麦克阿瑟”宪法,该条规定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非法的。重新措词的麦克阿瑟使日本有可能动用军事力量来实现除了“解决国际争端”以外的其他目的——可以解释为自卫的目的。 材料二 首相和总统重申,他们相信日美合作与安全条约是远东和平与穗定,以及保卫日本的基础。为确保地区和平与穗定,以及对日本的防卫,他们承认有必要在日本与美国之间做必要的分工。首相表示,日本将主动地,根据其宪法和国防政策作出更大的努力,改善在日本领土上和领海及邻近的空域防卫能力。并进一步减轻美国驻日军队的财政负担。总统表示对首相的态度予以理解。他们认识到对外增强日本防卫能力的共同利益,并表示希望两国在安全问题上进行更有成果的对话。 材料三 只要不发生全球性大灾难,日本肯定将继续是世界的一个重要和越来越从容沉着的部分。今天在日本所进行的一场独特与国际性的争衡,将以国际性占上风而获得解决。鉴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将明显地促使日本朝这个方向发展。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大大地接近一种可行的世界秩序。 材料四 “今后文明的主宰者将是日本、美国和欧洲三大势力”,“日本目前不可能单独地立即脱离美国的世界战略”,“日本必须在历史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她将与浩瀚的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的另一核心,她正踏在未来文明的浪尖上”,“美国离不开日本,日本也同样需要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战后对日本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指出其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日美关系中,日本提出了哪些要求?指出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今日日本”在国际问题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二战后日美关系演变的基本过程与基本特征。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上说:让中国领土的完整问题使美国糾缠在国际的困境中是极端虚妄的事。 材料二 ①华盛顿会议的一个议题是关于英日同盟问题,1921年底英美法日最终签订《四国条约》,规定缔约国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条约,在本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告失 ...... ②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主要议题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签约国在十年内不得建造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5:3:1.75:1.75...... ③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代表签订《九国公约》……除中国外,各缔约诸国协定尊重中国之 主权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政府。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确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国际条约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领土完整问题”具体指什么?巴黎和会最后对中国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国内有怎样的反响? (2)材料二中①②③三个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署的?三个条约分别体现了美国怎样的目的?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3)谈谈对“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认识。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曰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一一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大炮将沉睡的中国人震醒,而中国的惨败又被大多数国视为奇耻大辱。战敗后的中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请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故屡治而屡为患。”……林则徐提出,实行“重商力”,要有好的政策。中国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他主张对外国商人,应坚持“守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作法。林则徐、魏源等力主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 材料二 姚莹认为“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敌一旦海船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愤败至此耳......自古兵法,先审敌情,未有知己知彼而不胜,愤愤从事而不敗者也”。……林则徐在杭英作战中,承认英军火炮能“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是技不熟也”。......针对顽固派把西方先进技术说成是“奇技淫巧”“形器之末”等谬论,魏源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形器之末”,而是了不起的器物。对有用之物,学了也不至于败坏人心。他认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摘自《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 请回答: (1)中国有识之士提出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以上材料,对他们提出的军事、经济改革思想作出简要评价。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梵天规定了他们的职业和义务。不过,当四个瓦尔那的结构在一切方面都已经完成的时候,人们还不曾就开始执行这些义务而无所迷惑。他们不按瓦尔那的义务生活,并且互相敌对。主梵天知道事情是这样以后,就命令刹帝利进行统治,惩罚犯罪,并从事战争。主指示婆罗门从事祭祀、科学和收取赠礼。他把畜牧业、商业和农业交给吠舍,而首陀罗,主则命令他们从事手工业和作奴仆。 材料二 瓦尔那有四,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他们之中,每前一(瓦尔那)都生来就高于后一(瓦尔那)。除首陀罗和犯罪的人之外,(一切瓦尔那的成员),(从事)教授学生,研究吠陀,燃烧圣火,都应得好报。首陀罗的义务就是为其他瓦尔那服务。他们为之服务的瓦尔那越高,功劳就越高。 婆罗门的本分的职业就是:研究、教育、自己和他人的祭祀、分发和接受布施、获得遗产和征收田地的收成,并征收别人的不属于任何人的东西。 刹帝利的本分职业,除研究、为他人祭祀和接受布施外,和婆罗门同。此外,应增加执掌政杈和担当战士。 吠舍的本分职业,除执掌政权和担当战士之外,和刹帝利同。不过这里应增加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请回答: (1)简述印度瓦尔那制度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瓦尔那制度的特点。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美国总统烕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烕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二 国际联盟有两项基本宗旨。首先,谋求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和平,各国之间发生争端要提交国联理事会进行仲裁和协调,必要时可以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换句话说,国联成员保证保护其他成员免受侵略。国联的第二个宗旨是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促进国际合作。国际联盟设立了组织机构,主要为国联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国联大会由全体成员国组成,每年9月在日内瓦总部举行常会,必要时还可召开特别会议。每个成员国可派3名代表,但只有1票表决权。国联大会是一个大论坛,国家无论大小,都有权发表意见,但实际上所起的作用不大。《国联盟约》中......规定大会和理事会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全体成员国的同意方可生效。 材料三 《国联盟约》规定,“联盟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成员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抵御外来侵犯的义务”,一个成员国对另一个成员国发动侵略,“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战争行为”。被侵略国可以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或者诉诸常设国际法院。一旦侵略行为被确定,国联成员国就要对侵略者实行集体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裁。当时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纯粹是由几件偶然事件引发的,因而国际联盟制止武装冲突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冷处理”。盟约规定,冲突双方不论是将争端诉诸常设国际法院还是国联理事会,在3个月之内都不许使用武力,这就是所谓的“延缓原则”,即通过一个“冷静时期”使冲突热点降溫,最后恢复和平。由于国际联盟没有设立国际警察部队,它惩罚侵略者的主要手段是经济制裁。从1920年到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如1925年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发生糾纷,希賸军队进占保加利亚南部,后者提出申诉,理事会经过调查后作出裁决,要求希腊撤军并支付22.5万美元赔偿金。但是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 请回答: (1)国联由美国倡导建立,为何美国最终未加入?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对国际联盟性质和地位的认识。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高宗在致金兵元帅信中说:“古之有国家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救已,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6 材料二 宋高宗对大臣说:“朕兼爱南北之民,屈己讲和非怯于用兵也。若敌国交恶,天下受弊,朕实念之。今通好休兵其利博矣。士大夫狃于偏见,以讲和为弱,以用兵为强,非通论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4 请回答: (1)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背景及成因。 (2)在上述材料反映的政策的指导下,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而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 材料二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 ——《国语.晋语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什么样的趋势?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晚年说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廉尽行耕种,朕常以为忧也。” 雍正继位时说:“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欠,民食维艰,将来户口日增,何以为业?” 材料二 乾隆初政十余年间,萦环于心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养活日益繁衍的人口,君臣以“养民”为议题,深入探讨了缓解人口压力的各种方案。 乾隆五年为解决“各省生齿日繁,地不加广,穷民资生无策”这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朝廷宣布“嗣后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悉听本地民夷垦种”。 乾隆三十一年,将滇省一切“山头地角、坡侧半坝、水滨河尾地土,听民开垦,不必从中区别,概免升科”。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情况?其原因何在? (2)根据当时的情况,你认为有几种解决办法? (3)根据材料二,可知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 ——乾隆在《御制南巡记》中说 材料二 雍正在鄂尔泰密折上朱批准噶尔一日不靖,西藏事一日不妥;西藏料理不能妥协,众蒙古心怀疑贰。此实为国家隱忧、社稷生民忧戚系焉。所以圣祖明见事之始末厉害,立意灭取准噶尔、安定西藏者,圣知灼见,不得已,必应举者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淸朝什么样的政治大战略? (2)实行这种战略的原因何在?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祿、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益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后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空行扫除。其位多旷,皆摄行事。寻省府及僚佐,置公则坐于尚书都省。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隋书》卷28《百官志》下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璀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文璀始。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f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隋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唐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由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到隋唐中央官制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请结合两宋时期社会状况的史实,阐述上述观点。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