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8 22:31:30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特点是
A.属于副黏病毒科,基因组为双链DNA
B.流感病毒结构包括包膜及蛋白质
C.包膜有3种蛋白突起,分别是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质蛋白
D.抗原性漂移形成新的亚型
E.抗原性转换引起中小型流行

更多"[单选题]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特点是"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肺炎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是
A.多死于呼吸衰竭
B.病死率多在5%左右
C.多见于青壮年
D.病情在3~4天内加重
E.容易并发心衰及脑衰竭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是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变异的形式是
A.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
B.血凝素抗原性漂移
C.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转换或漂移
E.血凝素和核衣壳抗原性转换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是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形成什么而引起
A.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转换
B.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
C.血凝素,抗原性漂移
D.血凝素和NP蛋白,抗原性转换
E.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
[单选题]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流行性感冒病毒属副粘液病毒
B.分为甲乙丙三型
C.甲型不变异
D.乙型及丙型可感染人类及多种动物
E.乙型病毒是流感大流行的病原
[单选题]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流感病毒的核蛋白抗原的差异,可将其分为甲流、乙流和丙流

B.甲、乙、丙型流感病毒没有共同抗原,都能感染人

C.甲流根据其包膜上的血凝素抗原性的差异可分为16个亚型

D.甲流根据其包膜上的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差异可分为9个亚型

E.乙流和丙流为发现亚型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是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其形成是由下列哪一项而引起的
A.血凝素,抗原性漂移
B.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
C.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转换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
E.血凝素和NP蛋白,抗原性转换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病原体所致的各种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的分别为 流行性感冒病毒
A.疱疹性咽峡炎
B.急性鼻炎
C.化脓性扁桃体炎
D.咽结合膜热
E.流感
[单选题]女性,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哪项不正确
A.流感病毒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
B.复制的子代病毒通过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以出芽形式排出上皮细胞,由此扩散感染,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C.病毒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DNA
D.糖蛋白受体暴露,血凝素与受体结合,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细胞内
E.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在于
A.发病季节不同
B.呈明显大流行
C.全身症状轻
D.呼吸道症状重
E.白细胞计数下降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E.接触性传染病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主要特征是
A.排病毒时间为病后2~3天
B.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低,病死率高
C.一年发生一次流行,主要见于冬季
D.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流行期短,能多次反复发生
E.主要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
[单选题]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单选题]有关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正确的观点是
A.传染源主要是患者
B.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极低
C.疫苗接种后可以获得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
D.抗原性漂移可以形成新亚型
E.可有多种临床类型
[单选题]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柯萨奇病毒
B.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衣原体
E.支原体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