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05 04:00:49

[单选题]理解视知觉工作机制的传统观点可追溯至16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笛卡儿认为,大脑会首先构建一个外部世界的镜像模型,之后在大脑内,我们像看电影一样地观察这个世界。据此观点,倒置眼镜会使内在的镜像模型也发生倒置,大脑根据这个倒置的镜像产生视知觉。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一解释,德根纳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实验进行到第30天时体验到的视觉现象使他彻底站到了笛卡儿镜像论的对立面。按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视知觉的工作机制
B.德根纳的实验结果
C.倒置眼镜的工作原理
D.笛卡尔镜像论的缺陷

更多"[单选题]理解视知觉工作机制的传统观点可追溯至16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古希腊哲学家( )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扭底
D.昆体良
[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哲学的党派倾向。依据哲学的党性,将哲学家和哲学体系划分为
A.可知论阵营和不可知论阵营
B.主观唯心主义阵营和客观唯心主义阵营
C.唯物主义阵营和唯心主义阵营
D.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单选题]儒学的存在不等于儒家哲学家或儒家哲学体系的存在,不能认为有了儒家哲学家才有儒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儒学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不仅仅是经典的解说,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文中横线处的“这”指的是( )
A.儒学是儒家哲学家的经典解说
B.儒学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C.有儒家哲学家才有儒学的存在
D.儒学和儒家哲学体系是两回事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问题:分析案例,简要说明素质教育的意义。
[单选题]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学生中。只有他听课时总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他没有问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怀疑和提问总是成功的秘诀
B.好奇心是研究的内在动力
C.得到赏识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D.发现问题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单选题]有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说完这句话。风就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两个人都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 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段文字隐含的主要信息或道理是(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不懂得历史和数学,就等于生命失去了大部分灵魂
C.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能够学以致用,否则大而不当
D.拥有实践能力比掌握理论知识重要,所以要善于实践
[单选题]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这位哲学家却总是强调:“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向人们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下列说法准确概括文意的是( )。
A.苏格拉底不愿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
B.苏格拉底实际上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C.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无知”
D.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他人没有不同
[单选题]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马里坦是(  )的主要代表人物
A.存在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要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填空题]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 )。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