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1-28 18:27:33

[单项选择]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为推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并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及改革官制并严惩贪污,问这位帝王是谁?( )
A.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B.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C. 元太祖铁木真
D.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更多"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为推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并接受汉"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①推行均田制;②迁部洛阳;③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④改革官制、严惩贪污……问这位帝王是谁( )
A.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B.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C. 元太祖铁木真
D.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单项选择]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1)推行均田制;(2)迁都洛阳;(3)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4)改革官制、严惩贪污……问这位帝王是谁?()
A.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B.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C. 元太祖铁木真
D.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简答题]均田制
[简答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报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多项选择]均田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
A. 西周
B. 北魏
C. 唐朝
D. 明朝
[简答题]论述北魏三长制、均田制的内容和历史影响。
[简答题]前段时间有些学校改革试点推行无人监考,对此,有些人说是教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有些人说是作秀。你是怎样看待这种做法的?
[单项选择]在中国古代社会,赋役制度几经变化,明朝张居正进行赋役改革,推行了______。
A. 两税法
B. 方田均税法
C. 一条鞭法
D. 摊丁入亩
[单项选择]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行( )教育。
A. 素质
B. 全球化
C. 义务
D. 应试
[单项选择]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
A. 丘吉尔和斯大林
B. 罗斯福和列宁
C. 罗斯福和邓小平
D. 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
[单项选择]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单项选择]均田制结束于( )。
A. 隋炀帝时期
B. 唐玄宗时期
C. 唐德宗时期
D. 宋太祖时期
[简答题]马略军事改革内容影响
[多项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建设领域推行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A. 项目法人责任制
B. 招标投标制
C. 政府监督制
D. 合同管理制
E. 工程监理制
[单项选择]著名历史学家黄年安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A. 丘吉尔和斯大林
B. 罗斯福和斯大林
C. 罗斯福和邓小平
D. 戴高乐和杜鲁门
[多项选择]均田制将土地分为( )。
A. 国有土地
B. 集体土地
C. 地主土地
D. 桑田
E. 露田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