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23 23:01:51

[单项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真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 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B. 城镇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D. 城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简要说明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意义。
[简答题]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
[简答题]
(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他们在得到微薄的一次性征地补偿费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完之后,许多人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导致了不少地方失地农民群体上访事件的频繁发生,给正常的党群关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
(二)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供的数据表明,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其中70%以上是征地,这就意味着至少有2276万亩耕地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变成了国家所有。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这意味着失地农民的队伍还将继续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失地农民数量在逐年上升。
(三)

我国城市的开发区一般是在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的地理环境上发展起来的,土地的质量较好。城郊的土地在经过多年垦作后已变成良田,现在城郊附近的农村多为城市的蔬菜基地,种植效益较高,当地一般视为发家致富的资本。在长沙、常德等地,城郊的土地全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或者为蔬菜基地。
(四)

许多农民怀着对城市的美好向往想方设法搬到城郊,和原来就居住在此的农民混住一起形成了人口较为密集的居民区。居民区人口一般以村为组织单位,日常互动较多,凝聚力较强。同时农村社区的农民的血缘关系和宗族关系较浓厚,这对征地工作的进行也是一大阻碍。
(五)

失地农民多为纯农业户,个人综合素质较低。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较低,80%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务农以外其他基本上不会。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收入来源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其他副业收入较低。失地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较低,
[判断题]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多项选择]就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而言,( )都从不同方面影响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A. 户籍管理制度
B. 城乡规划调控制度
C. 城乡土地使用制度
D. 住房制度
E. 生态保护制度
[判断题]我国在城镇化问题上的方针是加快城镇化的发展。 ( )
[多项选择]在新的城镇化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的发展趋势是( )。
A. 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
B. 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C. 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D. 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聚
E. 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简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近10%,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我国的航空航天、大型计算机、大坝、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技术已经赶上或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人均寿命从1978年的68岁提高到73岁以上,5亿左右的人口摆脱了贫困;城乡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汽车年产销量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多项选择]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 )。
A. 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
B. 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C. 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D. 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E. 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多项选择]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
A. 城镇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
B. 城市发展招标定得过低
C. 城市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D. 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
E. 城市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
[单项选择]在新的城镇化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B. 都市带、城市群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C. 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集聚城镇化”趋势
D. 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单项选择]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从转移农村人口的目标出发,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远远高于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③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 ④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多项选择]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特别是重视小城镇的发展。从转移农村人口的目标出发,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远远高于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意义在于( )。
A. 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B. 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C. 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D. 有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简答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1978年的78%下降为1997到的26.5%,集体经济由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0.2%上升到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有商业由1978年的54.6%下降为1997年的24.3%,集体商业由43.3%下降到18.2%,非公有制经济由2.1%上升为57.5%。1997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67%,个体工商业占15.9%。到1997年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26.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5%;私营企业96万户,从业人员1399万人。1979—1997年,外商实际投资2201亿美元。
——摘自国家体改委研究所组编:《中国所有制改革20年》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单项选择]制度变迁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的()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A. 加速或推进 
B. 阻滞或减缓 
C. 积极或消极 
D. 加速或滞缓
[单项选择]乡村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城镇化模式是中国城镇化哪种典型模式的写照( )
A. 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B. 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C. 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D. 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