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18 02:00:33

[单项选择]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更多"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新文学的传统》一书着重探讨了“五四”以来受过西方新思想洗礼的现代作家、评论家对中国文学“新传统”的______,评点“新传统”建设者和继承者的功过得失。作者的论述可谓_____,卓见迭出,有别于几十年来出版的同类著述,比照阅读,可一探新文学的真相。
A. 批判 滴水不漏
B. 贡献 气势磅礴
C. 审视 一针见血
D. 构建 高屋建瓴
[简答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简答题]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简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上升,西方国家说中国应负起大国责任,你怎么看?  


[简答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都相继加大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权限行使的控制力度,其主要原则是什么
[单项选择]目前的中国政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______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模式,蕴含着符合中国国情的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 发生发展 独特规律
B. 有序发展 内部规律
C. 发展演进 内在逻辑
D. 发展变化 固有特色
[单项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循环理论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一部分人放弃了将货币因素变动作为经济波动原因的解释,转向强调非货币因素的变动是造成经济变动的根源,这一新出现的流派被称为______。
A. 流动性偏好理论
B. 合理预期理论
C. 实际商业循环理论
D. 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
[多项选择]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主要是大城市)发生了多次从城市中心向郊外发展的浪潮,主要是( )。
A. 第一次浪潮是人口外迁
B. 第二次浪潮是工业外迁
C. 第三次浪潮是零售业外迁
D. 第五次浪潮是住宅外迁
E. 第四次浪潮是办公室也在一些主要城市的郊外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
[单项选择]20世纪90年代最后的几年中,中国当代艺术已完全走过了80年代以来简单模仿西方现代艺术这段历史,也知道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待于展览制度的健全和对艺术中“文化”与“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这将从根本上扭转90年代艺术的歧途,从此使中国当代艺术在新的支点上发展。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简单模仿西方现代艺术,90年代仍如此
B. 展览制度在80年代、90年代初都不够健全
C. 90年代的最后几年,扭转了90年代艺术的歧途
D. 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几年找到了发展的新支点
[简答题]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政府首脑权力不断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简答题]长期以来西方人一直怀疑由草药制成的中成药是否有效。在过去的几年内,中国传统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严格的科学审查。 为证明和提高传统治疗方法的效益,中国大陆投入了巨资在这方面进行艰苦研究。香港一直在努力使自己成为世界上传统中医研究的带头人。台湾也提出它将把自己建成一个中医技术中心。 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工作在亚洲以外地区的大学和其它机构也蓬勃开展。这些揭开传统医学秘密的研究工作可能会为中西医都大感头疼的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尽管在理论上中西医之间还存在着分歧,一些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著名国际制药公司已开始在中国实施小规模的研究项目。一批新药已在亚洲各地接受试验。
[填空题]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对国际法与国际法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主张,即(),(),()。
[简答题]

材料1: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政策工具。半个世纪以来,菲利普斯曲线一直是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对曲线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别。菲利普斯曲线曾经为正统凯恩斯主义干预宏观经济的"相机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使资本主义变成了“可调控的资本主义”;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又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根本不成立,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围绕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成为了各学派争论的突破口和政策分析工具。
摘自李争宇“菲利普斯曲线的历史演变及政策意义”一文材料
2: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请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菲利普斯曲线的演变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2.你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价值何在?


[简答题]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出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40°N)温带从东到西依次出现哪些植被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