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类考试 > 公路工程(二建)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3 15:00:45

[简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二级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施工前,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分析了合同价格,其中人工单价是由定额单价(25元/工日)和业主补贴(定额单价的50%)两部分组成。
经业主和监理书面批准,施工开始不久,项目部就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了一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并签订了分包合同。为控制施工成本,项目部拟将人工单价的15%用于定额外人工费用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用,并规定主材由项目部向分包单位提供。经多方比较,项目部最终决定向某水泥厂购买水泥,并自己组织运输。
[问题]
上述分包合同属于哪种分包合同并简述该类分包合同的特点。

更多"[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二级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施工前,项目部"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二级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施工前,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分析了合同价格,其中人工单价是由定额单价(25元/工日)和业主补贴(定额单价的50%)两部分组成。
经业主和监理书面批准,施工开始不久,项目部就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了一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并签订了分包合同。为控制施工成本,项目部拟将人工单价的15%用于定额外人工费用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用,并规定主材由项目部向分包单位提供。经多方比较,项目部最终决定向某水泥厂购买水泥,并自己组织运输。
[问题]
按“以收定支”的原则,项目部可将分包工程的人工单价最高定为多少
[简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道路工程施工项目,该公路工程所需的主要建材有路基土方填料、水泥、沥青材料、砂石材料、沥青混合料和钢材等,所有材料均由项目部自己采购和组织运输。
为了控制工程的进度,施工单位拟定编制了该公路工程进度计划。
为了抓好施工成本管理,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同时,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了“三全”管理。并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层层分解,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做保证。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关部门通过资料分析,发现该项目中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成本要比计划成本增加得多,而且主要是砂、碎石材料成本的增加。但有关资料表明,材料的供应机构并未发生变化,因此为了进一步控制该项目的施工成本,项目部还加强了量差考核。
[问题]
背景材料中项目部的做法分别体现了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哪几条原则并补充成本管理的原则。
[简答题]【案例3】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跨河桥梁工程施工任务,跨河桥梁总长为200m,桥宽为20m,主梁为10孔20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钢筋混凝土盖梁、钢筋混凝土双柱式墩,在钢筋混凝土承台下设有直径为1.2m,长度为25m的钻孔灌注桩。桥位处水深为3m、流速为 1.4m/s,河床土质为黏性土。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到桥位处河流的水深与流速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土围堰,围堰高度高出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0.8m,围堰填筑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2.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提交了如下的技术文件:
(1)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技术交底记录
(2)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3)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4)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
问题:
[简答题]

【案例3】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跨河桥梁工程施工任务,跨河桥梁总长为200m,桥宽为20m,主梁为10孔20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钢筋混凝土盖梁、钢筋混凝土双柱式墩,在钢筋混凝土承台下设有直径为1.2m,长度为25m的钻孔灌注桩。桥位处水深为3m、流速为1.4m/s,河床土质为黏性土。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到桥位处河流的水深与流速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土围堰,围堰高度高出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0.8m,围堰填筑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2.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提交了如下的技术文件:
(1)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技术交底记录
(2)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3)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4)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
问题:
1.试评述土围堰技术措施的正确性。
2.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所交文件是否全面还缺哪些文件?


[组合套题]

(一)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该区段设计车速100km/h,平均挖深19m,路基宽度26m,其中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该区段岩石为石炭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渣最大允许直径为30cm,对开挖石渣尽可能提高利用率。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摘要如下:(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2)采用直径8cm的钻头钻孔,利用自行式凿岩机或潜孔钻一次钻到每阶平台设计标高位置。(3)爆破顺序采用从上至下的分台阶,顺路线方向纵向推进爆破,控制最大爆破深度不超过10m,纵向每40~50m为一个单元,边坡和主体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完成。(4)边坡预裂爆破孔间距为1m,采用“方格型”布置,按水平方向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m,采用“梅花型”均匀布置。爆破设计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时未通过,退回后由施工单位重新修改。在确定爆破安全距离时,施工单位按《爆破安全规程》中安全距离不小于200m的规定,将安全距离设为200m,并布置警戒线。爆破结束后,未出现安全事故。K20+300~K20+520段需开挖石方140000㎡,采用2台装载机(每台作业率720㎡/台班)和6台自卸汽车(每台作业率300㎡/台班)配合装运石方,其他机械均配套,将石方调运到两端的填方路段。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

指出并改正爆破设计方案中的错误之处。
[组合套题]

(一)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该区段设计车速100km/h,平均挖深19m,路基宽度26m,其中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该区段岩石为石炭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渣最大允许直径为30cm,对开挖石渣尽可能提高利用率。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摘要如下:(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2)采用直径8cm的钻头钻孔,利用自行式凿岩机或潜孔钻一次钻到每阶平台设计标高位置。(3)爆破顺序采用从上至下的分台阶,顺路线方向纵向推进爆破,控制最大爆破深度不超过10m,纵向每40~50m为一个单元,边坡和主体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完成。(4)边坡预裂爆破孔间距为1m,采用“方格型”布置,按水平方向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m,采用“梅花型”均匀布置。爆破设计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时未通过,退回后由施工单位重新修改。在确定爆破安全距离时,施工单位按《爆破安全规程》中安全距离不小于200m的规定,将安全距离设为200m,并布置警戒线。爆破结束后,未出现安全事故。K20+300~K20+520段需开挖石方140000㎡,采用2台装载机(每台作业率720㎡/台班)和6台自卸汽车(每台作业率300㎡/台班)配合装运石方,其他机械均配套,将石方调运到两端的填方路段。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

施工单位确定爆破安全距离的做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简答题][背景]
某水电站建设工程的发电厂房项目,由某施工单位承担工程施工任务,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约定,该施工项目为优良工程。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检查时,经对发电厂房的40条混凝土梁抽样检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如表1-1所示的问题。
      表1-1       存在问题项目统计表
序 号
存在问题项目
数 量
1
蜂窝麻面
23
2
局部露筋
10
3
强度不足
[简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施工单位制定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度。
(1).由3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对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核对结果要由工地技术主管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复核测量。
(3)测量结束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
2.测量记录与资料要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具体包括:
(1)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2)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3.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问题]
逐条说明上述测量复核签认制度中有哪些不当之处,写出正确的做法。
[简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E3标段(K15+000~K25+000)路基工程施工。由于该标段工程量集中,工期紧张,项目部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尤其重视,要求项目总工对质量控制负总责,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进行全面深入审核与分析,并采取测量、试验、分析、监督等各种方法对现场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该标段作为一个单位工程,划分了分部、分项工程,依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分项工程进行评分,项目部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来评定工程质量。
项目部还根据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各环节设置了质量控制关键点,以便进行重点监控。
项目部在抓质量的同时,也注重安全生产。在K23+200~K24+100路段拟采用大型综合爆破进行石方路基施工。项目部编制了爆破设计书,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成立了现场指挥机构并组织人员实施,在危险边界设置了明显标志,撤离了警戒区内人员、牲畜,并在警戒区四周安排警戒人员,最后成功完成了大型综合爆破。石方路基施工完成后,项目部实测了压实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平顺度,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应标准和要求。
问题

根据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原则,除背景提及的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各环节”设置质量控制关键点处,还应在哪些情况下设置?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 支付完成
  • 取消支付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