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类考试 > 公路工程(一建)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1 16:56:52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项目,路线长36.2km,双向4车道,路幅宽24.5m,设计车速80km/h,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施工单位采用了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摊铺水泥日进度1.6km(单向),K6+200~K10+900路段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根据施工布料需要在下承层上画布料网络。
(2)对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所需的土料、集料、水泥等按要求进行备料。
(3)确定松铺系数后,施工单位共用5d时间完成摊铺土任务。某日摊铺土2.5km。
(4)按规定洒水闷料,整平轻压。
(5)按规定摆放水泥,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
(6)为保证拌和质量,按规定采用了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为了避免损坏下承层,拌和深度保持在下承层顶面5~10mm。
(7)拌和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为保证整形质量,全路段平地机均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8)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率为最佳含水率(±1%~±2%)时,按规定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外侧路肩向内侧路肩碾压。
由于部分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业主和施工单位采用单价合同签订施工合同,业主委托甲监理公司进行施工监理,工程计量方式为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联合计量。
问题:
本项目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准备中少了什么重要环节?并简述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

更多"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项目,路线长36.2km,双向4车道,路幅宽2"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项目,路线长36.2km,双向4车道,路幅宽24.5m,设计车速80km/h,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单位人力、设备条件,施工单位采用了路拌法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摊铺水泥日进度1.6km(单向),K6+200~K10+900路段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根据施工布料需要在下承层上画布料网络。
(2)对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所需的土料、集料、水泥等按要求进行备料。
(3)确定松铺系数后,施工单位共用5d时间完成摊铺土任务。某日摊铺土2.5km。
(4)按规定洒水闷料,整平轻压。
(5)按规定摆放水泥,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
(6)为保证拌和质量,按规定采用了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为了避免损坏下承层,拌和深度保持在下承层顶面5~10mm。
(7)拌和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为保证整形质量,全路段平地机均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8)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率为最佳含水率(±1%~±2%)时,按规定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外侧路肩向内侧路肩碾压。
由于部分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业主和施工单位采用单价合同签订施工合同,业主委托甲监理公司进行施工监理,工程计量方式为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联合计量。
问题:
指出本项目路面基层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 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了监控量测。
问题:
承包人采用的开挖施工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单项选择]某公路路线全长3.258km,二级公路标准,一般路幅路面宽12m,两侧各设0.5m路边石,路基全宽13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加强因素控制,做到预防为主,实施施工动态管理。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包括设置质量控制关键点和在路面竣工后进行施工质量自检。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不属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是( )。
A. 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
B. 混凝土的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
C. 混凝土摊铺厚度的控制
D. 混凝土的养护
[单项选择]某公路桥梁为一座单跨简支梁桥,跨径40m,桥面净宽24m,双向6车道。试问,该桥每个桥台承受的制动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7 
B. 74 
C. 87 
D. 193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AB路段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该路段全长 105km,设计速度100km/h,有8个互通式立交,采用封闭式收费,使用非接触式IC卡,全线设 8个匝道收费站,收费站监控室有人值守进行收费管理,设一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并且在监控中心值班大厅进行收费和监控的集中监视和控制。收费站(包括车道计算机等)、收费分中心、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都是独立的局域网,并相互连接组成广域网。 该工程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重点考虑土建、管道、房建施工进度安排,以及施工顺序及工艺的内容。 事件2:为了争取施工时间,当监控分中心的大屏幕投影机到货后,施工人员马上在现场开箱,并对其规格、数量进行了检查,随即进行了安装。 事件3:在施工中,业主要求承包商完成一个合同中没有的基础施工项目,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拟就此协商计价。 事件4:在监控、收费、通信系统的安装和单体测试完成后,随即准备进行系统调试和交工。 问题1.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补充事件1中的施工组织设计还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2.指出事件2在设备检查方式和检查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设备安装完毕后,还应重点检查哪两项内容才能进行通电试验与测试 3.事件3中的基础施工项目是否可以采用计日工计价请说明理由。并列出在施工合同中的三个计日工表名称。 4.将本项目的收费系统分成三个测试用的子系统。(注:前两年都考过类似问题) 5.集成后的收费系统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系统调(测)试
[简答题]背景
某公路施工企业承接了一段长3km的山区二级公路施工任务,其中有一座长22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隧道出口和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坍方危害。隧道进出口均设置10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
隧道开挖后,在岩体松散破坏之前,及时修筑了一层柔性薄壁衬砌(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合同段还有一座长20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明挖扩大基础,上部构造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后张法预制梁施工工艺。支架进行了预压,且地基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要求。部分梁体在预应力施加完毕后,出现预应力筋松弛及应力值达不到设计值的现象,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是锚具有滑丝、钢绞线内有断丝、量测表具数值有误、实际张拉值偏小。还发现三片梁体出现了构造裂缝,分析发现用于这几片梁的部分水泥受潮、部分骨料风化、模板有移动鼓出现象、部分对拉螺栓有滑丝现象。
[问题]
针对场景中梁体产生构造裂缝的现象,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多项选择]背景材料:
某公路施工企业承接了一段长3km的山区二级公路施工任务,其中有一座长220m的双车道隧道。
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隧道出口和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坍方危害。隧道进出口均设置10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
隧道开挖后,在岩体松散破坏之前,及时修筑了一层柔性薄壁衬砌(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合同段还有一座长20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明挖扩大基础,上部构造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后张法预制梁施工工艺。支架进行了预压,且地基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部分梁体在预应力施加完毕后,出现预应力筋松弛及应力值达不到设计值的现象,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是锚具有滑丝、钢绞线内有断丝、量测表具数值有误、实际张拉值偏小。还发现三片梁体出现了构造裂缝,分析发现用于这几片梁的部分水泥受潮、部分骨料风化、模板有移动鼓出现象、部分对拉螺栓有滑丝现象。
针对场景中所采用的隧道施工方法,施工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
A. 少扰动
B. 晚喷锚
C. 勤量测
D. 紧封闭
E. 快撤换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