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3 14:18:04

[简答题]请分析如下案例:
有位教师讲《阿Q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很快被翻译介绍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
试说明这位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时,运用了哪一条教学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对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哪些具体的要求

更多"请分析如下案例: 有位教师讲《阿Q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20"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请结合本章内容分析如下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
“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
“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
教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肉。”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哪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简答题]案例:一位教师在下课铃响过后的1分钟,突然听到有学生叫了一声“下课了” 。这位教师听到后感到有失面子,于是向班级学生追问:“是谁说的”没有学生承认。该教师就抓住一位平时也会叫的同学,说是他叫的。该同学说:“不是,我没叫过。”教师一把拉起该同学要到办公室去。由于一个要拉去一个不让拉去,教师与这位同学就这样冲突起来了…… 请你运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简答题]

指出下面案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简答题]指出下面案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简答题]分析下面案例,说明其中这位教师在职业道德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例中学生所述的问题,作为教师你认为应当怎样处置?为什么?
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给我们换了个教学教师。这位教师四十多岁,其生活条件很优越,几乎天天都换新衣服。可她对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深入讲解,总是敷衍了事。我将“奥校”作业题中的疑难问题拿去向她请教时,她经常借口推辞,不予回答。……别看她不好好教学,可有时,她还会显示以下自己的学识。一次数学课上,她突然一反常态,给我们出了一道很难的应用题。……终于,我知道怎么做了。我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交给了老师。不一会儿,她改完了作业,开始讲了,我瞪大眼睛听着。“我做错了?不会错的呀!我在习题书上见过类似的题。”我盯着作业本上的红叉,委屈得快要哭出来了。我拿着作业本去问老师,想让她确认我做得正确。“老师,这道题应该是这样做的,你看……。”还没有等我把理由说出来,她就高声对我说:“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怎么,好学生就批驳教师?自己也不想想那点能耐,显什么显!”她将我的作业狠狠地甩给我,纸都摔裂了。她让我第二天叫家长来,我哭了,忍着委屈求了好半天她才肯罢休。当时,同学们都嘲笑我的不智之举。那年的期末考试,卷子上的最后一道正是这题。为了证明我没错,我固执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卷子是由教导处判的,卷上的大对号证明我对了,全班唯一一个做对的,唯一一个。
[简答题]五位教师对甲乙丙三篇作文分别排定名次如下表:
名次
教师序号
1 3 1 2
2 3 2 1
3 3 1 2
4 1 3 2
5 1 3 2
请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简答题]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简答题]

请分析下面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简答题]案例分析:
现抽出3位教师参与一项研究。
该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初中二年级自然科学课学习是否有所不同。其中两名教师每人教4个班的初中二年级自然科学课,一名教师教3个班。其中有一所学校的班级是按照能力分组的。
碰巧,参与研究的这个学校的这名教师教的是能力高的班级。每位教师使用1种教材,使用教材的时间为9周。教师们使用不同的材料,没有教师使用超过一种的材料。9周以后,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成绩测试,每位教师使用各自出的试卷。
根据研究计划,研究者计算出使用3种教材的自然科学的平均分数。
对于3种教材的相对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说明原因;如果得不出什么结论是为什么简述原因。
[单项选择]从5位男教师和4位女教师中选出3位教师,派到3个班担任班主任(每班1位班主任),要求这3位班主任中男、女教师都要有,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种。
A. 210
B. 420
C. 630
D. 840
E. 960
[简答题]案例的内容:是关于一位教师教学“笔”字的过程。 分析:分析教学过程,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贯彻哪些教学原则?
[简答题]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三顾茅庐》的片段。谈谈本案例中的“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6分) 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呢? 生:大师! 师:现在你们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简答题]请分析下面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让小朋友们都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同学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同学: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的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一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多项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 )
A. 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
D. 多极化世界已经形成
[多项选择]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
A. 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知识分子
B. 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中具有关键作用
C. 既要反右倾保守又要反冒进
D. 农业可以包产到户
[单项选择]挪威的Stavanger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是安静平和的,但在60年代初,Stavanger城成为了挪威远洋石油开发的中心。从那时至今,Stavanger城的犯罪和蓄意破坏的现象不断增多。显然,这些社会问题是Stavanger城石油兴盛的一个产物。
下列哪项如果真实,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 Stavanger城的人很少对Stavanger城被选为挪威的远洋石油开发中心表示遗憾。
B. 挪威的社会学家对Stavanger城日益增多的暴力犯罪和蓄意破坏现象很担忧。
C. 暴力犯罪和蓄意破坏现象在挪威的其他没有发生石油兴盛的城市,仍然很少发生。
D. 在Stavanger城,非暴力犯罪、吸毒、离婚等现象像暴力犯罪以及蓄意破坏一样在增多。
E. 石油的快速发展要求修建更宽的公路以缓解Stavanger城的交通紧张。
[单项选择]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在5年时间内中科院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共有134名在职人员死亡。有人搜集这一数据后得出结论: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低于北京1990年人均期望寿命73岁,比10年前调查的58.52岁也低出了5.18岁。
下面哪一项最准确地指出了该统计推理的谬误
A. 实际情况是143名在职人员死亡,样本数据不可靠。
B. 样本规模过小,应加上中关村其他科研机构和大学在职人员死亡情况的资料。
C. 这相当于在调查大学生平均死亡年龄是22岁后,得出惊人结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比其他人平均寿命少50多岁。
D. 该统计推理没有在中关村知识分子中间作类型区分。
[单项选择]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金融市场出现“脱媒”现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转向( )。
A. 资产管理
B. 负债管理
C.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D. 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
[填空题]由于集成电路工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袖珍计算器得到普遍的应用,作为研制灵活的计算器芯片的成果,1971年10月,美国Intel公司首先推出Intel______微处理器,这是实现4位并行运算的单片处理器,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的所有元件都集成在一片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是第一片微处理器。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