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录类考试 > 党政公务员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4-04 04:05:01

[单项选择]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含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是以特定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根据定义,下列属于身份关系的是( )。
A. 王某因收养宫某而形成的父子关系
B. 李某将电视机赠与张某而形成的赠与关系
C. 赵某因创作而对《雾霜凝美集锦》改编
D. 沈某基于朋友义气,无偿借给李某一万元人民币

更多"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含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是以特定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根据定义,下列属于身份关系的是( )。
A. 王某因收养宫某而形成的父子关系
B. 李某将电视机赠与张某而形成的赠与关系
C. 赵某因创作而对《雾霜凝美集锦》改编
D. 沈某基于朋友义气,无偿借给李某一万元人民币
[单项选择]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是以特定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根据定义,下列属于身份关系的是( )。
A. 李某将电视机赠与张某而形成的赠与关系
B. 王某因收养宫某而形成的父子关系
C. 赵某因创作而对《雾霜凝美集锦》享有的署名权
D. 沈某基于朋友义气,无偿借给梁某一万元人民币
[判断题]人身权是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以特定的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
[单项选择]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人格所必须享有且与其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不属于人格权的是______。
A. 隐私权
B. 肖像权
C. 名称权
D. 配偶权
[单项选择]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否包括直接性财产利益,民事法律关系可以分为______
A.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B.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C. 权力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D. 人身法律关系和财产法律关系
[单项选择]采用()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利益交换关系。
A. 吸引策略
B. 投资策略
C. 参与策略
D. 创新策略
[简答题]材料1
劳动保障直接关系亿万劳动群众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好劳动保障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经济日报》
材料2
到2001年全国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接近1.4亿人,实行养老基金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员 3 121万人,基本做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1999年我国全面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到2001年底,全国97%的地级市已启动基本医疗保险机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99年起全国推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到2002年一季度末,全国增加失业保险人数已达1亿多人。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3
在社会保障领域内的三大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中,目前中国失业保险虽然做到了基本覆盖,但其覆盖人群仅仅是在正式单位工作的人,那些真正需要保障的弱势人群却被排除在外。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甚至比养老保险还要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参加全国医疗保险的人数仅占城镇人口的20%,而农村只有不到10%的人口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为了应对中国老龄化高峰的来临,弥补将来可能发生的支付缺口,2000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目标是五年内规模达到1万亿元。但远水难解近渴。如果根据联合国所确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可中国有80%的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险。
——摘自《经济观察报》
请根据材料回答:
(1)分析材料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
(3)结合材料说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途径。
[简答题]材料1 劳动保障直接关系亿万劳动群众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好劳动保障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经济日报》 材料2 到2001年全国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接近1.4亿人,实行养老基金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员 3 121万人,基本做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1999年我国全面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到2001年底,全国97%的地级市已启动基本医疗保险机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99年起全国推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到2002年一季度末,全国增加失业保险人数已达1亿多人。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3 在社会保障领域内的三大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中,目前中国失业保险虽然做到了基本覆盖,但其覆盖人群仅仅是在正式单位工作的人,那些真正需要保障的弱势人群却被排除在外。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甚至比养老保险还要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参加全国医疗保险的人数仅占城镇人口的20%,而农村只有不到10%的人口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为了应对中国老龄化高峰的来临,弥补将来可能发生的支付缺口,2000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目标是五年内规模达到1万亿元。但远水难解近渴。如果根据联合国所确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可中国有80%的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险。 ——摘自《经济观察报》 请根据材料回答: (1)分析材料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 (3)结合材料说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途径。
[判断题]地基与基础是一对关系密切的工作伙伴,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但是,它们在许多时候被一些人混淆了,实际上地基与基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多项选择]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下列对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
B. 个人需要具有深深的社会历史的印记
C. 个人需要是纯粹的个人的要求
D. 脱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可能导致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
[判断题]地基与基础是一对关系密切的工作伙伴,相互之问不可分离,某些特定场所,地基与基础是指同一个东西。( )
[多项选择]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社会整体利益是
A. 所有人利益的相加
B. 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C. 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D.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
[判断题]票据基础关系是形成票据关系的原因和前提,但是,票据关系一经形成,就与基础关系相分离。( )
[简答题]简述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单项选择]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中,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使用者是______
A. 政府监管部门
B. 社会公众
C. 企业债权人
D. 供应商与客户
[判断题]企业收益分配的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以及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确定股利支付率和利润留存比例。()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