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09-30 14:41:37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大家将跟张教授一起讨论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请问,张教授,青少年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张教授: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和成人有些不同,特别是外向型。外向型青少年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合群。第二个就是活跃。合群就是愿意和别人在一起,但是很少说话;活跃就是不仅愿意和别人在一起,往往还起到主导性作用。第三个特点就是幽默,这种人喜欢开玩笑,他说出来的话大家都爱听,而且很轻松。 主持人:性别不同,表现也不同吧? 张教授:是的,女孩比男孩要更外向一些,初一、高一、高二差别是最大的。 主持人:有的孩子比较懒惰,早晨起床也起不来,是不是因为他的性格有问题呢? 张教授:这是习惯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他每次这么做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对他本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父母也没有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好的习惯对于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学习的习惯,还是日常生活的习惯,都很重要。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特点? 张教授:人际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温和,就是对人的态度。第二是谨慎,要仔细认真地对待问题。第三就是委婉,人际关系里面造成冲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太直接了。我们说的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特点就是他们希望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主持人:张教授,您对青少年有什么建议吗? 张教授:在初中到高中的阶段,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在学习之外,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很重要,包括人际交往、身体素质、兴趣活动,但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面临着升学压力的时候应该好好学习,但是平时还是要多多增加其他知识,应该注意全面发展。 下面哪个不是外向型青少年的特点?()
A. 活跃 
B. 可爱 
C. 幽默 
D. 合群

更多"[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大家将跟张教授一起讨论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A. 喜欢交朋友 
B. 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C. 与老师保持距离 
D. 经常接触新鲜事物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张教授对青少年有什么建议?()
A. 认真学习 
B. 锻炼身体 
C. 多参加兴趣活动 
D. 注意全面发展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主持人设置了什么悬念?()
A. 一份礼物
B. 一位嘉宾
C. 一个词语
D. 一个对手
[简答题]听力原文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北京汇通财智国际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皇国际集团中国区理事、《80后创富论坛》创办人马骏先生。马先生,您好!我听说您是创业者,而且年纪也比较轻,请问,您是哪年出生的? 马骏:1982年。 主持人: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80后。有很多人对80后提出了一些质疑,今天我们确实想通过这次访谈,听听您这个80后有什么样的创业经历。您现在在做什么项目? 马骏:目前我在做英皇国际商学院,以金融教育为主,主要是组织我们国内一些企业家到海外去学习。另外一个项目是《80后创富论坛》。因为国家和社会目前对青年创业和就业问题比较关注,所以我们现在主要组织做这两块业务。 主持人:金融方面的培训应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您对80后这个项目的前景如何看待? 马骏:我感觉80后这个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为刚开始我们出发点就非常明确,我们主要解决80后青年的创业和就业问题。 主持人:您现在已经在做自己的企业,您觉得作为一个年轻的80后创业者,最欠缺的是什么? 马骏:我觉得最欠缺的是资源和人脉,还有自己的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个人的行为习惯、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就是说做事之前一定得先做好人。 主持人:人们都说80后是比较自我、比较叛逆,是“垮掉的一代”,对80后有一些批评和质疑,您怎么认为? 马骏: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也好,说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也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这些东西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一个特点,我们并不需要去顾忌别人怎么看,顾忌别人说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决定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自己就去做。 马骏目前在做什么项目?()
A. 英皇国际商学院、金融教育 
B. 英皇国际商学院、《80后创富论坛》 
C. 金融教育、《80后创富论坛》 
D. 青年创业就业、《80后创富论坛》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请来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青年学者潘鲁生教授。潘教授从事民间艺术研究近20年,提出了“民间手工文化生态保护”的学术命题,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潘教授,是什么样的背景促使您提出这个命题的? 潘教授:这是民间艺术研究的一个必然结果。起初我们对民艺的研究也是从民间剪纸、年画、刺绣开始的。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民艺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生活背景开始浮现出来,我们开始认识到,任何一件民艺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是民间生活中的一件具体的用品,对它们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老百姓的传统生活、传统文化进行研究。 主持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吗? 潘教授:的确是这样。民间文化如同一种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生长了不同的文化果实,如果仅仅研究文化产品,就会淡化它内在的生命力。我们提出这样的命题,目的就是呼吁大家要关爱与保护整个民间文化的生态环境。 主持人:我想保护民间文化不应该是重新回到传统里去吧? 潘教授:不是回到传统中去,而是反思传统,为了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更快、更好也更加稳定地向前发展。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生存就要发展,但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根基。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民间艺术就是传统的物质文化,我们现在应该如何保护? 潘教授:怎样把这些传统文化方式留下来,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基础教育,通过我们的中学生、小学生。他们从小就需要这种体验,假如说让这些孩子从小学习编制一下中国结,做一些手工织绣的东西,我感觉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把这些东西跟基础教育、跟我们的这种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将会更有生命力。 潘教授提出了什么学术命题?()
A. 民间手工生态保护 
B. 民间文化生态保护 
C. 民间手工文化生态保护 
D. 民间手工艺术生态保护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男: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了著名主持人、节目制作人杨澜女士来和大家聊天儿。 女: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谈。 男:杨女士,您在前不久被某杂志评为中国首富之一,您对此有何感想 女:从我个人来说,所谓的这种资产其实都是股票市场上的纸面价值,对我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影响。此外,我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主持人和制片人而已,我和先生在公司没有赢利之前都是不拿工资的。对于我来说,事业有一个好的开头,公司的运行能够越来越好,才是让我觉得最欣慰的事。 男:从主持人到跃身商界,您是怎么适应这个转变过程的 女:在创业初期,对每个问题都要进行非常周密的思考。所以我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能够比较理智、比较果断地处理问题,不再像从前那么感情用事,变得更有魄力了。这个转变的过程对我来说很艰难,比如说,如果你发现某个员工的工作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可能你们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那么如何跟人家沟通 这种事情对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我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调整。 男:我一直很喜欢看您主持的节目,特别是《正大综艺》,后来您去美国留学了。是什么动力让您放弃国内的事业,选择出国的呢 女:与其说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不如说想要丢掉什么东西。我少年成名,很早就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是很多的晚会节目、很多的社会活动都让我处于一个不断重复自己的过程,以往的成功已经成为我的包袱,让我逐渐失去了干劲。我觉得年纪轻轻的不该这样生活,我希望过得更充实一点儿,去国外看看,开阔自己的视野。 男:回国后,您为什么没有回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 女:我当时从美国回来后,因为先生的家和事业主要是在上海,所以对于我来说,在北京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 男:当您碰到挫折或者最悲观的时候,考虑过放弃吗 女:每个人都会有顺境或逆境,我也一样。在面对挫折时,对自己的理想要坚定,如果因为暂时的低潮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将来一定会后悔的。此外,我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扭转不利的局面。对于被评为“中国首富之一”,女的是什么态度 ()
A. 很震惊 
B. 很谦逊 
C. 很狼狈 
D. 很欣慰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的嘉宾是“美的”品牌管理部总监董小华先生。“美的”从1981年诞生到现在,短短26年就已经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品牌价值达到了300多亿。我们很想知道,是什么带动了“美的”品牌的提升? 董小华:是产品的发展。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对产品使用的体验,“美的”品牌才能不断地深入人心,所以是产品的发展带动了“美的”品牌的提升。 主持人:“美的”的第一个广告“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董小华:是1998年。当时“美的”在品牌推广上,从知名度到美誉度,都在不断地尝试,从过去靠感觉做品牌,到后来靠规划、靠战略做品牌。 主持人:刚刚您谈到了战略,那“美的”的新战略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董小华:我们是以一个叫做“品牌漏斗”的理论为基础。“品牌漏斗”最大的一块叫知名度,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美的”知名度很大,无提示的知名度和有提示的知名度都排在前三位,它在知名度上是没有问题的。漏斗往上走是美誉度,要考虑怎么提高销售的转换率。我知道一个品牌和我买这个品牌是两回事。然后还要考虑如何提高产品的忠减度。 主持人:忠诚度就是指买了一件产品还会买更多产品,对吧? 董小华:对。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工作。过去是有产品再去找消费者。现在不是这样,要先确定你的销售群体是什么人。 “美的”是哪一年诞生的?()
A. 1981年 
B. 1983年 
C. 2003年 
D. 2007年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张梓琳,中国第一位世界小姐。梓琳,你好,你的2008年应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 张梓琳:是,因为2008年是我的世界小姐任期。 主持人:你是从2008年的几月开始世界小姐之旅的? 张梓琳:我当选世界小姐是2007年12月,正式的任期是从2008年的1月开始的。 主持人:任期内做了哪些事情呢? 张梓琳:首先是做一些亲善访问;然后是参加加冕仪式,各个国家当地的国家小姐竞选,我会作为嘉宾或者评委去参加;最后就是去访问各个国家。这一年12个月的时间,我去了将近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南非就有两次。 主持人:是不是感觉特别辛苦? 张梓琳:是啊,做世界小姐是很辛苦的。因为工作时间很紧,强度也很大。大家想象的可能会是周游世界的旅行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是要去一些比较贫困的地方,做一些比如说援建桥梁、房屋的工作,或者是去一些很穷的小学去看那些小朋友。 主持人:这一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梓琳:那当然是做世界小姐的经历了。因为即使我之前有过再多的生活经历,比如说小时候练体育,还有学习舞蹈,包括之后做模特儿,这一切的一切和我这一年的经历都是完全不相干的,这一年世界小姐的经历是以前我自己从来没有期望过可以拥有的美丽经历。 主持人:你会出书吗? 张梓琳:有这个想法。 主持人:会写些什么内容? 张梓琳:主要是我的成长经历。因为很多朋友对我的成长经历很感兴趣,尤其是很多年轻的女孩子,当然也会写一些我生活的小细节,比如减肥或者美容护肤的经验,她们都很想知道。 张梓琳的正式任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 2007年1月 
B. 2007年12月 
C. 2008年1月 
D. 2008年12月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叫廖智,她是一位舞蹈老师。廖老师,你好! 廖智:你好。 主持人:在5·12特大地震中,你失去了双腿,但是现在你却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舞蹈。我想问一下,是什么促使你继续跳舞的呢?乐观开朗的性格还是顽强的毅力? 廖智:都不是,是对舞蹈的热爱。 主持人:听说你现在最大的梦想是创立一个正规的残疾人表演团队,是吗? 廖智:是的。 主持人:你是怎么创作出这种残疾人舞蹈的? 廖智:其实是很偶然想到的。不是像有的人想的那样,是以前早就创作好的或者是找人替我创作的。当时我还在医院里边住院,很多志愿者过来看望病人,他们看到我跟我的朋友还坐在轮椅上边,随便在那儿比画。有人就问:廖智,你还想跳舞吗?我说当然想跳了。他们又问我:要给你一个舞台让你去跳,你愿意吗?我说:当然愿意啊,但是我能吗?他们说:只要你愿意,我们可以帮你实现你的梦想。所以就有了我的独舞。 主持人:现在有多少残疾人参加你这个团队? 廖智:二十五六个吧。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廖智:对残疾人这个群体的陌生。可能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也从来没想过我这辈子可能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上天突然拿走了我的双腿以后,我才开始去关注这个群体,我才开始去学着跟他们相处,我才开始更加关心这群人,就像关心我自己一样,因为我知道我们都一样。 是什么促使廖智继续跳舞的?()
A. 乐观开朗的性格 
B. 顽强的毅力 
C. 对舞蹈的热爱 
D. 家人的鼓励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安妮宝贝当年因为网络小说而成名,现在是2009年,她又有了新的作品。今天我们请她来做客,给大家介绍她的作品和生活。安妮宝贝,你的新作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安妮宝贝:讲述了一个关于遗忘和记得的故事。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作出选择。但在这些选择中没有对和错,也没有幸福的标准。只是代表生命的时间不断前进。 主持人:你的作品常常打动读者,但你的读者有没有打动过你? 安妮宝贝: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那是在一个寒冷的星期一下午,我那时还在上班,当时正在开会。一个女孩按了门铃,进来说,“我找安妮宝贝”。女孩穿着白色的大衣,看上去非常年轻,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百合花。我不太确定她是否喜欢我的文字,但是我确实被感动了。 主持人:你的成长经历中让自己有较大改变的事情是什么? 安妮宝贝:辞去第一份工作。那时候已在中国银行工作了两三年,辞职以后经历了很困难的生活。 主持人:你现在生活中常常喜欢做什么? 安妮宝贝:写作。每年出书量不会太大,因为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还有大量的阅读,每天都会看看书。现在我也开始运动,爬山、游泳;还喜欢买来菜谱学习做菜。 主持人:现在还在网上写作吗?现在的网络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安妮宝贝:还是每天上网,但已不在网上发表任何文字。我2005年就已经离开网络。我觉得自己是自由作家,所以不让自己的写作被限制在任何一个范围,也不受任何其他影响。 安妮宝贝当年是因为什么成名的?()
A. 网络作品 
B. 网络小说 
C. 网络文学 
D. 网络写作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党委副书记许伟国。许书记,最近很多听众朋友反映,“世博会”好像很少能与市民接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许伟国:世博会和其他部门解决民生问题不一样。它不是直接地去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问题。但它和市民又有一些关系,比如说环保、可持续发展、节能等问题。这些问题从现在来讲可能和市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从长远上来讲关系很大。 主持人:市民怎么参与呢?许伟国:世博会主体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讲,市民很少能直接参加设计。市民参与的主要途径是论坛。这个论坛大概有几种。一种是高峰论坛,出席对象主要是一些政要,政要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第二个是主题论坛,对象多数是专家。还有一个是市民论坛,也叫公众论坛,公众论坛的主体就是市民。 主持人:最近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价格已经定了,对残疾人是不是有票价优惠措施?请您介绍一下。 许伟国:上海世博会的优惠票有几种对象,其中一个是残疾人,但优惠的对象不仅仅是残疾人,还有团体,特别是学生团体,最低的学生团体票50元一张。 主持人:这次世博会设立了大学生见习岗位,你们对见习的大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 许伟国:我们现在需要的,基本上都是2009年的毕业生。我们对见习岗位的大学生的要求首先是精神上的,要求他们有一种职业精神,因为这样一个国际大舞台,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我们服务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是大家很重视的一个内容。 主持人:什么时间开始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许伟国:招募可能在年中的时候,今年第一批在秋季能上岗,到冬季时推出第二批。 世博会和普通市民有什么关系?()
A. 没关系 
B. 与子女教育有关 
C. 与长远生活有关 
D. 与目前生活有关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副教授丁以寿。请问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与茶结缘的? 丁以寿: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的旁边就有一片茶园。我早晚经常一个人在茶园里散步。那个时候就认识茶树了,这算是初步与茶结缘吧。大学我的专业也是茶叶专业。 主持人:那您觉得茶叶的学问有多深? 丁以寿:一开始我觉得茶叶怎么能学四年。进学校后才知道一切不像我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茶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茶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我毕业后就留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直到2004年,我不想再继续从事行政工作,于是改为专心搞茶文化研究,这在当时让有些人很难理解。 主持人:是因为兴趣,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丁以寿:是兴趣。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人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一些应该放弃的东西,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主持人:茶艺这个名词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丁以寿:1977年,是台湾茶人首先提出来的。茶道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了,但是用得很少,中国历史上茶书很多,但就是没有专门介绍茶道和茶艺的书。随着与台湾交流的增多,茶艺也跟着发展起来了。 主持人:您理解的中国茶道是什么样的? 丁以寿:中国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我在论文中对中国茶道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也对古人饮茶方式进行过研究。古代的饮茶方式,我总结为四类:煮茶、煎茶、点茶、泡茶。最早,茶是被当做蔬菜来用的。古人吃着吃着发现茶有药用功能,于是又把茶当做中药。早期的饮茶,源于茶的食用、药用。 丁以寿教授是在什么地方与茶结缘的?()
A. 学校的茶园 
B. 学校旁边的茶园 
C. 学校前边的茶园 
D. 学校后边的茶园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的是著名作家莫言。莫老师,您好!最近一年您挺忙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您都忙了些什么吗? 莫言:一直忙着出国。今年前三个月去了两趟美国,一次是参加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的年会,第二次是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领了纽曼文学奖,是奖给《生死疲劳》英文版的。4月底、5月初去了一趟意大利,给罗马市拉齐奥大区做了一个关于罗马古典名胜的纪录片,当了一次演员。上个月去了一趟法国,在巴黎接受了十几家媒体的采访,主要是为了8月中旬即将出版的法文版《生死疲劳》。 主持人:那最近在做什么? 莫言: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不能再“生死疲劳”了。 主持人:您的新书大概什么时候出版? 莫言:今年年底吧。不想把这件事拖到明年。 主持人:说到莫言老师,大家肯定会想到《红高粱》,您怎么评价《红高粱》这本书? 莫言:这是1986年发表的小说,今年是2009年,已经23年过去了。那时候我觉得我很年轻,书也很年轻。 主持人:您对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红高粱》又怎么看? 莫言:我觉得这个电影是新中国电影史上一座纪念碑式的作品。它第一次完整地表现了张艺谋他们这一代导演的新的电影观念。无论对于镜头的运用、色彩的运用还是造型的运用,都跟过去的电影有很大的区别,让人耳目一新,意识到一场电影革命已经发生了,所以我对它的评价是很高的。 莫言今年都忙了些什么?()
A. 做节目 
B. 出国 
C. 做演员 
D. 去法国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女:各位朋友,下午好!我是主持人文燕,今天来到我们新闻会客室做客的是中国流行色协会的梁冰先生。梁先生,最近大家都很关注世博会,色彩学在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中应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世博会在场馆和色彩的设计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男:简单来说,第一个是“景”,就是国内和国外的景;第二个是“品”,就是在世博会上展示出来的各国产品,既表现出当今的一些时尚,也表现出很多传统的文化特色;第三个就是“人”,有一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他们的穿着打扮也能体现出色彩学在运用上的多元化风格。 ??女:那么上海世博会在色彩应用方面有什么新意呢? ??男:当代的建筑师大多是在现代主义的潮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说会更多地选用黑白灰等颜色,这限制了色彩的发挥空间。但是我们发现,这届世博会将更丰富、更耀眼的色彩运用到了场馆中。比如说我们最关注的中国馆,还有欧洲的一些场馆,像西班牙的场馆,将植物编织在一起,展现了植物最自然、最美妙的色彩。我也期待着能到现场去体会一下。 ??女:我们生活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跟色彩有密切的关系。最近有很多人都开始重视色彩心理学。请问,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男:光听“色彩心理学”这几个字,大家会觉得它是一个挺深奥的学科,但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常见。比如说一些著名的快餐店运用的基本上都是暖色,因为暖色可以促进人的食欲。卧室一般都用冷色,因为冷色是有助于睡眠的。再比如说衣服,每年、每季都有流行色,流行色可以传达出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吃也是这样,中国人讲究菜肴要色香味俱全,你看,“色”字排在首要的位置,如果一个菜的颜色不好看,那么人们就不太会有欲望去品尝它了。 男的认为世博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A. 景、品、城 
B. 景、品、人 
C. 情、品、人 
D. 景、音、人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主持人:今天我们的嘉宾是著名的室内设计师戴勇先生。戴先生,您好!作为室内设计师,您却拍了很多国外建筑,您怎么对建筑那么感兴趣?戴勇:应该说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是相通的。我喜欢拍建筑设计,在某些程度上是受了摄影家莫尚勤先生的影响。他拍的作品能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很多空间感觉跟实际看到的不同,这是一种再创造。他拍作品的时候,我跟在后面,跑了很多城市,学习了很多拍摄的技巧,他的想法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主持人:您曾为了了解一个设计案例,亲自去香港体验,为什么会这么做?戴勇:因为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也为了更好地去切身体验一下吧。好的作品是值得去学习的。我想我更擅长发现一个作品的优点吧。我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也体验别人设计的空间与自己设计的空间有什么不同。主持人:您创作了那么多的作品,最满意的是哪个?戴勇:完美和永恒是任何设计师都追求的理念,任何作品过后看都感觉是有缺陷的,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当时是完美的,但之后可能就会发现还能更好。对目前的我来说,最好的作品、最满意的作品应该是下一个。我们第一个项目是深圳发展银行的办公楼,项目非常大,当时看来是个不错的作品,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的后期都是空的,墙上一幅画都没有,拍出来的照片只有家具,这跟客户的要求和本身行业水平也有关系。主持人:目前想要做好的事情是什么呢?戴勇:现在最想做的是开一间画廊,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我们的画廊到时会展示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这需要我们跟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建立更密切的关系。男的喜欢拍建筑设计是受什么人的影响?()
A. 戴勇 
B. 建筑师 
C. 莫尚勤 
D. 工程师
[单项选择][听力原文] 今天是几月几号?()
A. 2月10号 
B. 2月12号 
C. 2月13号 
D. 2月14号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