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12 22:32:51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关于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材料
材料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从1979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4%的年均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7%,进出口贸易年均递增16.7%。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65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11548亿美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自1994年对外贸易由逆差转顺差以来,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顺差。今年(2005)贸易顺差急剧扩大,前10个月已迭804亿美元,是去年全年顺差的2.5倍。贸易顺差预计今年接近1000亿美元。过大的贸易顺差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是使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二是随着贸易顺差扩大从而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使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不但加大了货币调控的难度,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容易诱使投机资金流入。三是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总体较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增长过快,也加剧了国内资源、环境的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005年9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创下新高至661.1亿美元,其中与中国的逆差就达到201亿美元,同样达到历史新高。近期,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后仍然处于严重低估的水平;该报告要求芙国财政部继续施压人民币升值,并建议美国国会考虑施加27.5%惩罚性关税。预计明年我国贸易顺差仍将维持在高位,这使得人民币面临了较大的升值压力。
材料2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2003年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就表示,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我们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更多"下面是一组关于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材料 材料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关于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材料
材料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从1979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4%的年均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7%,进出口贸易年均递增16.7%。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65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11548亿美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自1994年对外贸易由逆差转顺差以来,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顺差。今年(2005)贸易顺差急剧扩大,前10个月已迭804亿美元,是去年全年顺差的2.5倍。贸易顺差预计今年接近1000亿美元。过大的贸易顺差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是使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二是随着贸易顺差扩大从而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使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不但加大了货币调控的难度,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容易诱使投机资金流入。三是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总体较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增长过快,也加剧了国内资源、环境的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005年9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创下新高至661.1亿美元,其中与中国的逆差就达到201亿美元,同样达到历史新高。近期,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后仍然处于严重低估的水平;该报告要求芙国财政部继续施压人民币升值,并建议美国国会考虑施加27.5%惩罚性关税。预计明年我国贸易顺差仍将维持在高位,这使得人民币面临了较大的升值压力。
材料2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2003年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就表示,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我们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关于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材料 材料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从1979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4%的年均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长7%,进出口贸易年均递增16.7%。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65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11548亿荚元。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自1994年对外贸易由逆差转顺差以来,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顺差。今年(2005)贸易顺差急剧扩大,前10个月已达804亿美元,是去年全年顺差的2.5倍。贸易顺差预计今年接近1000亿美元。过大的贸易顺差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是使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二是随着贸易顺差扩大从而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使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不但加大了货币调控的难度,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容易诱使投机资金流入。三是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总体较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增长过快,也加剧了国内资源、环境的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5年12月5日 2005年9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创下新高至661.1亿美元,其中与中国的逆差就达到201亿美元,同样达到历史新高。近期,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后仍然处于严重低估的水平;该报告要求美国财政部继续施压人民币升值,并建议美国国会考虑施加27.5%惩罚性关税。预计明年我国贸易顺差仍将维持在高位,这使得人民币面临了较大的升值压力。 摘自《经济日报》2005年12月5日 材料2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穗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2003年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亚大经合组织工商领导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健全和完善工作。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我国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的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们的建设任务很繁重,各项改革都在深化,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尤为重要。大家一定要把中央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以及一部分遇到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的政策和要求,坚决落实好,切不可疏忽大意。
摘自江泽民《中共中央举行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讲座中的讲话》
材料2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面临着五个严峻力k战:一是城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还不够宽,大量城市集体、私营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和进城农民工仍未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二是社保资金筹措困难;三是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和医疗保险提出更高要求,资金积累和保障服务功能仍不适应;四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一些产业受到冲击,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五是农村和小城镇社会保障刚开始探索,大部分地区仍然还是空白。
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材料3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摘自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
材料4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关于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1年,全国国有资产总计 109316.4亿元,比1995年增长91.4%,年均增长11%多。经营性国有资产总计73149.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总量为59827.2亿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材料2 从1989年到2001年,虽然国有企业户数从10.23万户减少到4.6日万户,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从3895亿元增加到14652亿元,年均增长11.67%,比GDP年均增长9.3%高出2.3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从743亿元提高到2389亿元,年均增长10.22%;平均每户实现税金从100万元提高到78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9115元提高到 54772元;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由7033亿元提高到39588亿元。 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 材料3 截至2002年7月,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按销售收入计算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石化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兵器 99.5%,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 材料4 这几年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动了国有经济实力继续向大型企业集聚,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显著增强。 2001年我国0.9万户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109643.8亿元,户均资产规模12.2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97.1%。2001年国有大型企业前50家的资产总额、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和上缴税金占全部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7%、73.6%、34.4%和44.7%。 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国有企。业无论怎么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不会改的。到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关于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1年,全国国有资产总计109316.4亿元,比1995年增长91.4%,年均增长11%多。经营性国有资产总计73149.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总量为59827.2亿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材料2
从1989年到2001年,虽然国有企业户数从10.23万户减少到4.68万户,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从3895亿元增加到14652亿元,年均增长11.67%,比GDP年均增长9.3%高出2.3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从743亿元提高到2389亿元,年均增长10.22%;平均每户实现税金从100万元提高到78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9115元提高到54772元;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由7033亿元提高到39588亿元。
材料3
截至2002年7月,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按销售收入计算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石化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兵器99.5%,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材料4
这几年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动了国有经济实力继续向大型企业集聚,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显著增强。2001年我国0.9万户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109643.8亿元,户均资产规模12.2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97.1%。2001年国有大型企业前50家的资产总额、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和上缴税金占全部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7%、73.6%、34.4%和44.7%。
国有企业无论怎么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不会改的。到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税收占工业企业上缴税收的三分之二;196家中央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国15.9万家国有企业利润的64%。在今后的改革中,尽管国企数量会减少,但大的企业会变得更大更强。
材料5
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1/3,占公有制经济的1/2,集体企业就业人数为143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9.7%,
[简答题]下面是关于人民币汇率、货币战争的一组材料,请回答:
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升值的基本主张;
[简答题]下面是关于人民币汇率、货币战争的一组材料,请回答:
美国压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我国市场体系的材料: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服务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与零售市场、集贸市场,仓储市场、连锁商店、超市与现代物流中心等。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7595.2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2倍。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告别商品短缺的窘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也很快,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始按市场化运作,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更是发展迅猛。 据估计,我国股票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还存在多种障碍。劳动力市场的前景更是广阔,光是农村就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依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意义何在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简答题]下面是一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材料:
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增加到目前的超过1/3。特别是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超过70%,上缴的税收已经占全部税收的43%,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
材料2:2003年底,中国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员8000多万人,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1/3。民营经济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每年吸收就业人员多达1200万人~1500万人。另外,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中的65%是靠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的,非国有乡镇企业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3:私营经济已成为对外开放中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私营企业外贸出口增长迅猛,大大高于全国外贸增长水平,也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外贸增长速度。目前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已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0%左右。
材料4:2005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请回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答题]下面是关于人民币汇率、货币战争的一组材料,请回答:
为什么说人民币升值过快有害无利
[简答题]下面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9%左右,尤其在1991年以后的十年(1992~ 2001年)中,GDP总值翻了一番半(增长152%),GDP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了9.7%,同期人均GDP早均增长率达到了8.8%。2004年我国GDP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 材料2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2005年11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首后中国县城经济发展研讨会上透露,今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225:1,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3.3:1,这将是改革开放历史上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名义上的最高值,如果 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趋势的话,2020年按照预计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4∶1。 材料3 郑新立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为不利,这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迈过的一个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建设这样前景的新农村,当然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但我还认为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公正和谐,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材料4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政策的原因,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城乡政策的平等,而且要向农村倾斜。这是关键所在。只有城乡平等的新农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才是真正惠及亿万农民的新农村。 材料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材料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
[简答题]下面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9%左右,尤其在1991年以后的十年(1992~ 2001年)中,GDP总值翻了一番半(增长152%),GDP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了9.7%,同期人均GDP早均增长率达到了8.8%。2004年我国GDP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
材料2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2005年11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首后中国县城经济发展研讨会上透露,今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225:1,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3.3:1,这将是改革开放历史上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名义上的最高值,如果
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趋势的话,2020年按照预计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4∶1。
材料3
郑新立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为不利,这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迈过的一个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建设这样前景的新农村,当然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但我还认为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公正和谐,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材料4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政策的原因,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城乡政策的平等,而且要向农村倾斜。这是关键所在。只有城乡平等的新农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才是真正惠及亿万农民的新农村。
材料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材料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
[单项选择]改革开放是
A.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B.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D. 我们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
[单项选择]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截止2001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达202.8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6.68万户,其中城镇民营企业达129.12万户,增长 19.64%;农村民营企业73.73万户,增长8.01%。2001年底,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为 2713.8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07.87万人,增长12.77%,其中投资者人数460.83万人,增加65.49万人,增长16.56%,雇工人数2253.03万人,增加241.88万人,增长 12.03%。注册资本18212.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04.55亿元,增长36.86%。
2001年,新开业民营企业达52.9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8.12万户,增长18.12%;从业人员622.4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1.63万人,增,长13%,其中投资者人数118.56万人,增长10.66%,雇工人数503.91万人,增长13.57%;注册资金4796.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38.82亿元,增长38.72%。
从各省份看,民营企业户数最多的是江苏省22.55万户,其次是广东省21.1万户,浙江省20.88万户,上海市17.64万户,山东省14.47万户,北京市12.41万户,以上6省市共有109.05万户,占民营企业总户数的53.76%。从地区分布情况看,东部地区共.有民营企业138.79万户,占民营企业总户数的68.42%,比上年减少0.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民营企业36.02万户,占民营企业总户数的17.76%,比上年减少0.3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民营企业28.05万户,占民营企业总户数的13.83%,比上年增加0.42个百分点。
2001年,中国民营企业共创产值12816.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77.21亿元,增长 14.69%;实现销售总额11484.24亿元,比上年增加1600.18亿元,增长16.19Z;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45亿元,比上年增加43
A. 2000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人数约为:395.34万人
B. 广东、浙江两省的民营企业户数已超过全国民营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
C. 2001年底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户数与2000年底相比略有下降
D. 2000年,我国民营企业实现的销售总额不足10000亿元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 支付完成
  • 取消支付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