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6-08 18:35:03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第1、2题分别为18分、7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更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第1、2题分别为18分、7分) "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第1-3小题分别为12分、10分、4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2)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第1、2小题分别为12分、14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材料一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标准,提出环保要求,引导和规范低速电动汽车有序发展,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围绕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提出提案,建议继续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新建商品房要设置配备充电电源的专用停车位,对老社区也要制定建设充电设施的改造计划。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⑴我国民主党派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能发挥这样的作用?(12分)
⑵综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14分)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欧姆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定值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或干电池),单刀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知识,根据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欧姆定律。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欧姆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定值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或干电池),单刀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知识。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简述欧姆定律。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材料二:学生1: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上浮的物体受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材料三:学生2: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简述阿基米德原理内容。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简述重力的概念。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欧姆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定值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或干电池),单刀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知识。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探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折射"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知识。简述光的折射规律。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材料二:学生1: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上浮的物体受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材料三:学生2: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