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29 23:56:55

[单选题]从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的“定于一”,到荀子的“四海之内若一家”,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更多"[单选题]从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的“定于一”,到荀子的“四海之内若"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孔子、孟子是先秦儒学的奠基者,孔孟之道为后世所艳称,但孔孟之间也存在诸多思想差异。孔子单讲仁,孟子仁义礼智并举。在孔子那里,仁与人性未曾连接,而孟子却言性善,以仁规定人性的本质。孔子虽然讲天人合一,人的德性来自天,但天人如何交通的具体理路,孔子并没有明确地阐述。《孟子*尽心上》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认为天通过命的形式赋予人美好的德性,人可以通过“尽性”上达天道。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孔孟时代,天命与人性已成为不可分割的理论整体
B.在孟子时代,天命与人性已成为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
C.在孔孟时代,天命与人性已成为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
D.在孟子时代,天命与人性已成为不可分割的理论整体
[单选题]在学习某教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时,教师要求学生总结和孔子、孟子相关的知识。以下学生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中的《学而》
C.孟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D.《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的一个高峰
[单选题]在教学某教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时,教师要求学生总结和孔子、孟子相关的知识。以下学生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中的《学而》
C.孟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D.《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的一个高峰
[简答题]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主义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问题: (1)结合资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的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会在后来日渐衰落。(5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5分) (3)先秦儒家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5分)
[单选题]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不定项选择题]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两个“贵”的理念:孔子提出了“和为贵”;孟子提 出了“民为贵”。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后者强调必须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
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它们分别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片面性
C.它们是对立统一的,社会稳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即使在社会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只要 真正把民众需要放在首位,兼顾多方面的利益,社会就能稳定发展
D.它们已成为今天中国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
[单选题]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尊重人的权力
B.相信人的善良本性
C.重视和谐社会关系
D.认为人都是自由的
[不定项选择题]孟子的弟子问孟子,舜为天子时,若舜的父亲犯法,舜该如何处理?孟子认为,舜既不能以天子之权要求有司枉法,也不能罔顾亲情坐视父亲受刑,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放弃天子之位,与父亲一起隐居到偏远之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情与法的冲突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B.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伦理和亲情,对当代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C.孟子的方案虽然保全了亲情,但完全未顾及法律
D.不同法律传统对情与法的矛盾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定项选择题]孟子的弟子问孟子,舜为天子时,若舜的父亲犯法,舜该如何处理孟子认为,舜既不能以天子之权要求有司枉法,也不能罔顾亲情坐视父亲受刑,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放弃天子之位,与父亲一起隐居到偏远之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情与法的冲突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B.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伦理和亲情,对当代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C.孟子的方案虽然保全了亲情,但完全未顾及法律
D.不同法律传统对情与法的矛盾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单选题]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性善”上。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
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
[单选题]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理论,此理论体现的思想是()。
A.以德治民
B.以人为本
C.以民为本
D.君民共治
[单选题]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即司马迁认为《诗经》是孔子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而形成的“精选本”。但是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最早对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表示怀疑,认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经》以外“逸诗”数量相当有限,由此推测当时不可能存有3000余篇诗供孔子删选。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孔颖达的推测?
A.南宋郑樵、朱熹均不相信“孔子删诗说”
B.司马迁是公认的“良史”,距离《诗经》编定约400年;表示怀疑的唐代孔颖达,距离《诗经》编定已经超过1000年
C.从2012年到2015年,支持“孔子删诗说”的专题论文有15篇,反对“孔子删诗说”的论文仅1篇
D.《诗经》以外的“逸诗”会在先秦典籍中被适当引用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