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26 01:01:48

[单项选择]1903,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谬论的是()
A. 陈天华
B. 邹容
C. 章炳麟
D. 梁启超

更多"1903,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A. 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 批驳了“保皇”主张,宣传了革命的必要性
C. 论证了反满与反封建的区别
D. 阐述了推翻清朝后的建国方略
[单项选择]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成为轰动一时的“《苏报》案”。
A. 秋瑾
B. 徐锡麟
C. 蔡元培
D. 章炳麟
[单项选择]裘迁梁于1897年在《苏报》上发表的()一文,正式提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A.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B.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的》
C. 《新小说发刊词》
D.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多项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院校及有关社科研究机构应当旗帜鲜明地批驳()。
A. “高度自治”
B. “泛突厥主义”
C. “民族自决”
D. “泛伊斯兰主义”
[单项选择]2013年4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上海交大发表演讲时称:对法国人来说,在上海生活不会有“异乡”感,因为上海过去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或许某一天巴黎也会成为“西方的上海”。上海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是因为近代上海()
A. 在城市发展中接受了法兰西浪漫情怀的熏陶
B. 法国租界曾是旅居在此的法国巴黎人的思乡旧梦
C. 城市建筑的法式特点突出,烙有浓郁巴黎风情的印记
D. 受西方文化影响,发展为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单项选择]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
A. 说理方法
B. 斗争方法
C. 批判方法
D. 战斗方法
[单项选择]列举对立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再提出与其相对的己方观点,这属于对受众的一种()
A. 唤起恐惧
B. 选择性接触
C. 信息重复
D. 心理免疫
[简答题]上海市21名中小学生代表应邀走进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就《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发表意见。同学们提出一个立法机关未曾考虑的问题:张榜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事关隐私,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最终该意见在条例中得以反映。结合《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21名中小学生代表的做法的认识。
[单项选择]“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的主张,他主要是为了批驳()的观点。
A. 法家
B. 阴阳家
C. 道家
D. 农家
[单项选择]夏曾佑曾评价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秦皇之政”是指()
A. 察举制
B. 分封制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宗法制
[单项选择]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
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单项选择]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单项选择]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下列哪一宪法(法律)的颁布首先批驳了孟德斯鸠这一观点?()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中国1912年《临时约法》
[单项选择]在《封建论》中柳宗元采用驳论的方式,批驳了三种错误观点,其中不属于这三种观点的是()
A. 封建制的地方君长,一定会把所辖土地当作自己的土地来尽心治理,而郡县制的地方长官则大多是得过且过的态度,因此前者的统治会更积极。
B. 夏、商、周、汉四代实行分封制,统治的时间都很长,而秦朝实行郡县制,统治的时间却很短。
C. 商、周二代的君主都是圣王,他们都没有废除分封制,说明分封制是合理的。
D. 汉代实行封建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能各取所长,各补所短。
[单项选择]1454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这反映了作者()
A. 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
B. 主张放弃基督教信仰
C. 倡导进行宗教改革
D.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单项选择]()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A. 1970
B. 1971
C. 1972
D. 1973
[单项选择]鲁迅批驳了封建史学家和近代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对历史的歪曲和涂饰,()地揭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和阶级对立的历史真相。
A. 入木三分
B. 一针见血
C. 一语道破
D. 轻描淡写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4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