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明清小说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6-22 19:32:40

[单项选择]皇太极正式按明制进行官制改革,是在:()
A. 天聪3年
B. 天聪5年
C. 天聪10年
D. 崇德元年

更多"皇太极正式按明制进行官制改革,是在:()"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官制改革方案,组建“责任内阁”,结果却导致了清廷的迅速败亡。这主要是因为,该内阁()
A. 遭到满族权贵反对,有名无实
B. 以满族皇族为主,导致众叛亲离
C. 是“早产儿”,未能获得国会认可
D. 拒绝任何社会变革,导致民众普遍反对
[单项选择]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判断题]皇太极时期仿照明朝制度改革官制。
[名词解释]文官制
[名词解释]工商食官制
[名词解释]南北面官制
[单项选择]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其中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废除剥削制度
②实行区域自治
③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④推行改革开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加尔文应日内瓦宗教改革领袖法雷尔邀请,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的时间是()
A. 1365年
B. 1356年
C. 1536年
D. 1563年
[判断题]如何对乡镇政府进行改革是近期改革探索的一个热点。
[单项选择]英格兰进行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是()
A. 教皇对英格兰的横征暴敛
B. 亨利八世由于继承人问题需要离婚,但是教皇不允许。
C. 教众叛乱
D. 上述都不是
[单项选择]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 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B. 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 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
D. 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多项选择]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的尝试,这一时期的改革()
A. 是具有开创性的探索
B. 是浅层次的,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C.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
D. 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
[简答题]

材料一: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