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大学公共基础课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3 05:52:08

[单项选择]下列诗词中没有月作品是()
A. 《春江花月夜》
B.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C.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D.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更多"下列诗词中没有月作品是()"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以下诗词中没有涉及与刘彻相关典故的作品是():
A. 王安石《明妃曲(其一)》
B. 辛弃疾的《摸鱼儿》
C. 白居易《长恨歌》
D. 陆游《诉衷情》
[判断题]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中国传统的书法作品也是以文字为其外在的形式,所以书法属于文字作品。
[单项选择]以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常被置于特定的场所作为装饰。以下诗词内容与装饰场所的设计,恰当的一项应该是()
A. 某夫妇卧室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B. 某酒店大厅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 某森林公园小亭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 某校教学楼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单项选择]“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锋芒直指社会弊端,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永远保持着其艺术魅力。”下列对这一文学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A. 其盛行于唐宋时期
B. 白话章回体是其典型特征
C. 《窦娥冤》是其著名代表作
D. 城市经济发展是其产生的独特根源
[简答题]音乐编创题:为下面诗词创作旋律。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意境。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填空题]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
[单项选择]古代诗词中,有不少作品是以“智者俯瞰”的方式构思所做,其分析思路不包括()环节。
A. 明确造境明理的方式
B. 直抒胸臆
C. 明确俯瞰主体
D. 明确俯瞰行为
[单项选择]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柔婉之美·宋代婉约诗词欣赏”专题。下列作品不适合选入的是()。
A.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B.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
D.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庭日暮》
[简答题]2013年9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油画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书法作品、雕塑作品,装置艺术作品以及陶艺、漆艺、珐琅、唐卡、锲金、石砚等传承艺术作品总计数千件集中展示,为北京艺术投资人和艺术爱好者们奉献了一道中秋节的“艺术大餐”。俄罗斯油画现实主义绘画理念鲜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浓郁,兼具东西方文化色彩。台湾书画大师朱振南先生的“书、画合一”,著名油画家庞均先生的“写意性油画”,以及台湾艺术大师林覃先生的“象无定象”,均体现出台湾文化艺术的多彩多姿。陶瓷、红木艺术、雕漆、锲金、珐琅、唐卡、辽砚等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体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杰出的当代女性美术家和女性经营者,凭借自身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以一种独有的身姿和艺术精神绽放着灿烂的光芒。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多姿多彩的国际文化艺术作品的认识。
[名词解释]作品
[单项选择]阿巴斯的作品没有()
A. 《樱桃的滋味》
B. 《橄榄树下的情人》
C. 《野草莓》
D. 《哪里是我朋友的家》
[多项选择]()曹雪芹在书中以下哪三首诗词是受了唐寅的《一世歌》、《和沈石田落花诗》、《五月吟敦连珠体》等作品的影响?
A. 好了歌
B. 葬花吟
C. 桃花吟
D. 五美吟
E. 秋窗风雨夕
F. 菊梦
[单项选择]“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诗词的意境是()
A. 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的机能
B. 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 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 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单项选择]2013年6月16日,《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109首唐代不同传承中华文化,用微电影来演绎唐代诗词故事,这意味着()
A. 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 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单项选择]历来的诗词歌赋,对中秋月的描写,多以期盼团圆为主。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吟唱着悲欢离合之痛,让团圆的期盼成为离人孜孜不倦的憧憬。期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期许。这一传统文化()①成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②是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发展历史和民族凝聚力④来源于中华民族企盼团圆的心理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填空题]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对影成三人”;张九龄《望月抒怀》中的“(),天涯共此时”;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
[单项选择]2013年6月16日,《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用微电影来演绎唐代诗词故事,这意味着()
A. 商业贸易是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 传媒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