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考试 > 高中历史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6 02:07:43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均田制

更多"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下列内容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特征的是()
A. 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B. 人们日益追求个性的解放
C.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 股份公司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 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 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C.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D. 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A. 秦汉
B. 隋唐
C. 魏晋南北朝
D. 明清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信息”。下列能典型反映信息社会到来的是()
A. 信息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B. 网络技术的出现
C.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 证券行业的成熟
[单项选择]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问题排在第二位的是()
A. 腐败问题
B. 贫富差距问题
C. 失业问题
D. 三农问题
[简答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
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
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
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
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
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项选择]日本一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①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②词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③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受歧视的地位得到了改变④“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占有重要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单项选择]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问题排在第二位的是()
A. 腐败问题
B. 贫富差距问题
C. 失业问题
D. 三农问题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
B. 经济特区的设立
C.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D. 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单项选择]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些场景,他认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文官结成小集团。有学者认为,形成许多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A. 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 同年为官的各种官员
C. 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 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多项选择]香港学者周永新教授等则认为,社会保障包括()
A. 非供款性的社会救助
B. 供款性的社会保险
C. 政治性的社会救助
D. 非政治性的社会救助
E. 中立性的社会保障
[填空题]认为人不是社会行动物而是群居动物的学者是()。
[判断题]历史学者王明珂先生认为羌来自于汉、藏之间。
[单项选择]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 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 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 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 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单项选择]

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君主到民主”转型的开始,其主要依据包括()
①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正式颁布了《临时约法》④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简答题]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列举19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单项选择]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
C. 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