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2 02:49:16

[单项选择]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之所以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因为()
A.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B. 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C.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D.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更多"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表明国务院()。
A. 是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 制定法律法规推动教育发展
C. 履行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职能
D. 监督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和执行
[简答题]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指出,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说明国家大力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单项选择]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教育、图书展销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


[单项选择]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在制订过程中经历了40多轮修改,起草组先后召开各类会议近300次,先后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提出意见建议460多万条。该《纲要》出台的过程说明我们的政府()。
A. 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 权责明确,行使有规
C. 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D. 坚持依照法律程序办事
[单项选择]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并回答记者提问。此次征求意见,更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将在第一轮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凝聚共识,为绘制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美好蓝图奠定坚实基础。上述材料说明了()。
A. 我国的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 党和国家充分尊重民意
C. 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
D. 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以上。
A. 30%
B. 40%
C. 50%
D. 60%
[简答题]

2010年先后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为未来十年我国的人才培养树立了明确的战略目标。2010年7月13~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时代都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思想。从毛泽东领导“革命救国”,邓小平“改革立国”,江泽民“执政兴国”,到胡锦涛同志致力于“发展强国”,他们的人才思想也由“贤德为本”、“知识为本”、“创新为本”到“效能为本”。贤德是灵魂,知识是基础,创新是本质,效能是关键,四者缺一不可,它们都是各自时代对人才的根本要求。
材料二2010年9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和结构性就业矛盾仍十分突出。因此,必须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加强职业培训就业工作的经济意义。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到202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翻()番。
A. 2008年;一
B. 2009年;一
C. 2008年;两
D. 2009年;两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到2020年,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基本普及(),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普及()。
A. 高中阶段教育;学前教育
B. 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C. 小学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D.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单项选择]2010年3月2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公告。这一纲要将对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并初步确定了五大主要任务。国家进行中长期教育改革属于()
A. 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对经济基础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D. 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
A. 教书育人
B. 改革创新
C. 提高质量
D. 促进公平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以上。
A. 35%
B. 20%
C. 40%
D. 30%
[单项选择]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2020年我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年。这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在"工作方针"中提出改革创新的重点是()。
A.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B. 教育管理体制
C. 体制机制改革
D.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在"工作方针"中提出要把()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基本标准
B. 促进人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需要;根本标准
C.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基本标准
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根本标准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印发的时间是()。
A. 2010年9月
B. 2009年9月
C. 2008年7月
D. 2010年7月
[简答题]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
材料一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相对于高考而言,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
☆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
☆《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谈谈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
☆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
☆"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
(1)材料一所述试题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哪些要求?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2)根据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原因。


[单项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提高到()。
A. 9.5年、11.2年
B. 12.4年、13.5年
C. 11.2年、13.5年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