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6-21 18:16:29

[判断题]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需要有一定的氧气含量,虽有氧气存在,但浓度不够,燃烧也不会发生。
A.正确
B.错误

更多"[判断题]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需要有一定的氧气含量,虽有氧气存在,但浓"的相关试题:

[判断题]有焰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着火能量。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和一定的( )、三者相互作用。
A.着火能量
B.自由基浓度
C.环境温度
D.氧气含量
[判断题]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和一定的着火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A.正确
B.错误
[判断题]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着火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A.正确
B.错误
[判断题]燃烧的充分条件是有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着火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A.一定强度的引火源
B.引燃能量
C.引燃温度
D.一定的点火能量
[判断题]6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燃烧必然发生。在各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还须具备的充分条件。如①一定的可燃物质浓度。②一定的氧含量。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含量的助燃物,( )相互作用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
A.—定强度的引火源
B.—定能量的引火源
C.引燃温度
D.引燃能量
[判断题]根据燃烧条件理论,防火的基本原理为限制燃烧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形成,即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结合作用,就可以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A.正确
B.错误
[判断题]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A.正确
B.错误
[判断题]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数量的助燃物、最小点火能量是燃烧的充分条件。
A.正确
B.错误
[简答题]案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对于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不是实验现象的结论的得出,而是实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演示过程中反复强调操作注意事项,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下面是某教师为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措施:教材处理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过程设计环节 一:分组实验,发现差异环节 二:回顾反思,探究败因环节 三:汇报交流,分类汇总现场实录当多数小组的实验结果跟教材陈述有较大出入时,教师适时让差异较大的小组与差异较小的小组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经过反思和探究,效果不理想的各组都把实验做成功了。学生的反思如下: 生1:"由于我们(女孩子)力量小,操作时广口瓶的塞子没有塞紧而导致装置入漏气。"(装置密封问题) 生2:"我们小组实验用的橡胶管可能由于用久了出现了老化裂口,更换了其他组的橡胶管后才做成功。"(装置密封问题) 生3:"我们组第一次做实验时效果较好,马上做第二次时效果不理想,是由于瓶内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低,换一个广口瓶再做时,进水刚好就达到1/5。"(空气质量问题) 生4:"我们组第一次实验时燃烧物红磷的量太少,造成空气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燃烧物用量的问题) 生5:"燃烧匙伸入到广口瓶里太慢。"(操作规范问题) 生6:"火焰刚熄灭时就马上打开了止水夹,广口瓶内的气体没有冷却到室温,由于热胀冷缩造成了误差。"(操作规范问题)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了哪些教学资源?
(2)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了哪些学习方式?
(3)上述案例中,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两方面的做法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每方面回答一条即可)


[单选题]空气中氧气的正常值为 21%,当氧气含量降低到 12%—15%时便会造成呼吸急促、头痛、眩晕和困乏,当氧气含量低到( )时,便会使人虚脱甚至死亡。
A.6%—8%
B.9%—11%
C.11%—13%
D.13 % —16%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