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6-17 00:33:54

[单选题]陆老师准备在音乐课上进行音乐笔试。小君是轻度弱视的学生,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理念,陆老师对小君最合适的安排是( )。
A.与其他普通同学一样做答测验卷
B.不必参加测验
C.用放大字体的试卷参加测验
D.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测验

更多"[单选题]陆老师准备在音乐课上进行音乐笔试。小君是轻度弱视的学生,根据"的相关试题:

[填空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国家对( )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的( )的愿望和能力。
[单选题]与《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具体内容上有显著增加的是(  )。
A.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B.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C.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概述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
[填空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国家对___________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___________的愿望和能力。
[简答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理念, 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教学重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引子和主题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 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 2 个课堂提问。(15 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 分)
[单选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标准包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 )。
A.反思质疑
B.坚持真理
C.修正错误
D.严谨求是
[单选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三个学段,即()。
A.1~3学年,4—6学年,6~9学年
B.1~2学年,3~6学年,7~9学年
C.1~2学年,3~5学年,6~9学年
D.1~4学年,5~6学年,7~9学年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洪湖水,浪打浪》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教学难点。(10分) (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青春舞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
[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基本理念, 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时节》 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 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 感受“赛乃姆” 节奏。 2. 通过欣赏、 创编、 表演等实践活动, 围绕“丰收时节” 主题, 尝试创作和表演, 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 (其他目标略) 【学时】 1 【教学过程片段】 一、 导入阶段(略)
[单选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课程性质是( )。
A.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B.知识性、形象性、实践性
C.人文性、愉悦性、实践性
D.情感性、形象性、体验性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课例并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走进拉丁美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拉丁美洲音乐,亲身参与演奏等活动,有进一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愿望。  2.感受探戈、伦巴两种拉丁关洲舞曲的基本节奏与风格。  3.认识几种拉丁美洲音乐的演奏乐器,能够用自制乐器参与合奏活动。 【教学重难点】加强对拉丁美洲几种不同音乐体裁的认识并运用乐器进行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在歌曲《生命之杯》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教师提问歌曲的名称、演唱者及音乐的风格,引出主题——拉丁美洲音乐。  2.认识探戈音乐 (1)教师播放电影片段,提示思考几个问题: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区从画面上看出有哪些人种电影主题歌的节奏是由一种闻名于世的拉丁舞节奏演变而来的,这种拉丁舞是什么 学生看后回答: ①故事发生在拉丁关洲。 ②从画面上看到了三个人种,有本土的印第安人、欧洲人和非洲人。 教师:拉丁美洲音乐融合了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及非洲的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拉丁关洲的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属于“Latin Pop Music”,它的节奏是由探戈演变而来的。(教师边哼唱旋律边打节奏)这也许是我们听到过最熟悉的拉丁舞曲的名字了。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典型的探戈节奏的歌曲,是拉丁美洲人民非常喜爱的《鸽子》。请同学们拿出打击乐器,模仿最典型的探戈节奏。 学生活动:在音乐旋律中,用自制的乐器(在空的易拉罐或者饮料瓶内放入小石子等颗粒状物,模仿沙锤的音色),以典型的探戈节奏为音乐伴奏。 教师:这些节奏里都包括哪些节奏型 学生:附点、切分节奏。 (2)实践练习 ①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探戈的基本舞步。 ②教师请学生把《茉莉花》改编成探戈风格的、具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 教师提示加入附点和切分节奏,之后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演奏。 教师总结:在拉丁关洲音乐中,节奏是最重要的。改变节奏,加入附点与切分节奏,才具有探戈风格。  3.认识伦巴音乐 教师请一位同学表演伦巴舞,其他学生伴奏,主要节奏型有两种。 一部分学生吹口风琴,另一部分学生打节奏。进行适当的排练后进行表演,一名同学打架子鼓,一名表演伦巴舞蹈。  4.认识恰恰音乐 教师播放一段由小朋友表演的恰恰舞舞蹈片段,提示学生注意舞蹈的音乐。  5.音乐活动’ (1)教师演示五种节奏型,学生分组模仿,然后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合奏练习。 (2)教师播放一段拉丁美洲音乐演奏片段,请同学们听辨都使用了哪些乐器。教师主要介绍康加和牛铃。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合奏((Acupoflife)),请五名学生分别演奏五种节奏型;架子鼓、牛铃、铃圈、钢琴和康加(用另一种类似的鼓“Bungl”代替),其他同学用口风琴演奏前几节课练习过的《生命之杯》三声部合奏。采用“叠加”的方式,先分散练习每一种乐器和每一种节奏,然后按顺序依次进入,形成合奏。 教师:请大家欣赏《破铜烂铁打着玩》,在录像中,破铜烂铁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乐器,大家也可以进行尝试,希望这个节目能给你们一些启示。(播放录像)  6.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拉丁美洲音乐,在课的开始老师就给你们提了个问题——为什么说拉丁美洲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呢 学生:拉丁美洲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听起来富有动感。 教师:我们讲解“外国民歌”的时候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拉丁美洲音乐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程名称】走进音画——《思乡曲》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与创编《思乡曲》 【主要目标】 1.能理解乐曲各段的情绪与音乐要素的异同。 2.用色彩和线条等美术要素表现感受到的音乐。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走进音乐,从音到画 ①听《思乡曲》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情绪、旋律、速度、力度、音色)。 ②引导学生分析、寻找音乐要素与美术要素(色彩、线条等)的关联,寻找这两种艺术间的通感。 ③小结:这就是音乐与绘画间的联系,拿着这把钥匙,我们来探索二者的融合。 (2)音画结合之感受与体验 播放作品主题部分,教师示范并分享自己是如何应用音画结合的钥匙进行创作的。 (3)音画结合之实践 将学生分组,小组间根据《思乡曲》的音乐意境进行集体绘画创作。 注意组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关注音乐是创作的本体,要在聆听的基础上想象。 (4)音画结合之分享 问:最吸引你的是哪幅画?为什么? 你认为哪个作品与音乐结合得贴切?体现在哪? 请一组学生介绍其作品,并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 3.小结(略)
[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 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 (其他目标略) 【学时】1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 (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 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 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 (师生交流) 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 师问:你们的动作与老师刚才的动作有何不同? (师生交流) 师:指导学习“摘葡萄”舞蹈动作。(手部动作、脚步动作、方位) 生:舞蹈实践,感受“赛乃姆”及其典型节奏。(2)欣赏舞蹈视频《丰收时节》 师问:作品运用了哪些舞蹈动作、哪些舞台表现手法来展现收获的喜悦?(板书:舞蹈动作、舞蹈队形、舞蹈形式、道具、布景、灯光)师生交流舞台表现形式对“收获”这一舞蹈主题的塑造作用。 2.创编与实践一《收获时节》 师:出示创编主题“收获时节”,布置创编分组及要求。(舞蹈组、配乐组、灯光组、布景组、摄影摄像组) 生:分组实施创作实践,教师指导。 生:创作展示,各组共同表演《收获时节》。 三、小结 (后略)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