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1-17 19:39:06

[多选题]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在岩质隧道勘察设计中,从实测的围岩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可以求得围岩的下列()指标。 A .动弹性模量 B .动剪切模量 C .动压缩模量 D .动泊松比
A.A
B.B
C.C
D.D

更多"[多选题]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在岩质隧道"的相关试题:

[多选题]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1998),作岩质隧道勘察设计中,从实测的围岩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可以求得围岩的参数指标有( )。
A.动弹性模量
B.动剪切模量
C.动压缩模量
D.泊松比
[多选题]关于膨胀土地区桥基的勘探,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199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钻探为主
B.初勘阶段,原位测试钻孔和取样钻孔数目应占钻孔总数的1/2左右
C.详勘阶段,原位测试钻孔和取样钻孔数目应占钻孔总数的1/4~ 1/2左右
D.初勘阶段,在大气影响深度内,应每隔2.0m取一组试样
[多选题]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1998),下列关于崩塌和岩堆详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向勘探线沿工程轴线方向布置,勘探点间距不大于25m
B.勘探深度一般在基础底面或开挖最低点以下3m
C.应尽量利用附近的露头或初勘时的勘探资料
D.勘探以钻探为主,辅以物探验证
[单选题]按《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1),下列对岩质隧道进行围岩分级的确定方法中,()选项不正确。
A.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是隧道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B.当隧道涌水量较大时,基本分级I?V级者应对应修正为II?VI级
C.洞身埋藏较浅,当围岩为风化土层时应按风化层的基本分级考虑
D.存在高地应力时,所有围岩分级都要修正为更差的级别
[多选题]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遇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对隧道围岩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修正?(  )
A.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有一组起控制作用
B.微风化片麻岩,开挖过程中有岩爆发生岩块弹出,洞壁岩体发生剥离
C.微风化泥炭岩,开挖过程中侧壁岩体位移显著,持续时间长,成洞性差
D.环境干燥,泥炭含水量极低,无地下水
[单选题]某公路工程,其地表下20m范围内土层的液化指数为16,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该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下列哪个选项?(  )
A.轻微
B.中等
C.严重
D.不液化
[单选题]工程中要采Ⅰ级土样,若在套管钻孔中取样,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TJ/T 87—2012)的要求,其位置应取下列哪个选项?(  )
A.在套管底部
B.大于套管底端以下1倍管径的距离
C.大于套管底端以下2倍管径的距离
D.大于套管底端以下3倍管径的距离
[单选题]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规定,钻探中发现滑动面(带)迹象时,钻探回次进尺最大不得大于(  )。
A.0、3m
B.0、5m
C.0、7m
D.1、0m
[多选题]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时,需要下列哪些参数?(  )
A.砂土的黏粒含量
B.抗剪强度指标
C.抗震设防烈度
D.地下水位深度
[单选题]在Ⅳ级围岩地段修建两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时,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要求?(  )
A.应综合隧道地质和进出口地形条件以及使用要求确定最小净间距
B.最小净距小于6m时可采用系统锚杆加固中间岩柱,大于6m时采用水平对拉锚杆取代
C.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以确保中间岩柱的稳定
D.应优先选用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小导管注浆作为超前支护措施
[单选题]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长度大于( )的隧道应设置照明。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简答题]1.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针对隧道的特点,加强了浅埋段和洞口段的开挖施工,并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了开挖方法,并做好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的工作。 2.问题: (1)对于隧道浅埋段的施工,除背景材料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根据背景材料,喷射混凝土要注意哪些问题? (3)根据背景材料,锚杆支护的施工要注意哪些事项?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的某高速公路合同段中有一座公路隧道。该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的四车道深埋隧道,设计净高6.9m,净宽20m,进口桩号为K9+868,出口桩号为K13+218。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砂岩、页岩、泥灰岩,其中K10+000~K11+500段还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设计要求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开挖和复合式衬砌,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了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监控。 事件一:施工单位采用双向掘进,对水、电、路、通风等设施进行统一安排,并在正式掘进前完成。通风方式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将新鲜空气采用风管压送到掌子面,然后将废气从里往外挤出。通风机采用轴流式,其额定风量为2250m3/min,风压为6kPa,发电机功率2×115kW。风管与风机相匹配,选配φ1500mm(压人)和φ1000mm(吸出)的强力橡胶软管,每节长10m,软风管接头方式为双反边拉链式接头,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 事件二:隧道施工时的通风,设专人管理。要求做到: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1m3的新鲜空气;隧道内的空气成分每两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 事件三:某日早上7时,1名工人进洞启动设备,产生火花,导致隧道发生瓦斯爆炸,该名工人罹难,所幸洞内当时没有其他作业人员,造成损失约320万元。 土建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按要求进行了照明、供配电设施与交通标志、防撞设施、里程标、百米标等的施工。照明控制系统由分中心监控工作站、A、亮度检测器和照明配电回路(箱)的接口电路构成。该隧道原设计采用射流式通风方式,经多方论证后,难以满足该隧道的通风质量要求,拟变更为竖井排风式通风,并按相关程序完成了设计变更。 问题: 1.补充背景中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2.背景中施工时采用的通风方式属于哪一类 3.改正事件二中的错误之处。 4.写出背景中A的名称。 5.依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 6.背景中隧道按长度分属于哪类隧道按《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背景中设计变更属于哪一类变更说明理由。
[单选题]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下列不属于输气管道工程勘察阶段的是()。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选线勘察
C.初步勘察
D.详细勘察
[单选题]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 )(2009年版),岩溶场地施工勘察阶段,对于大直径嵌岩桩勘探点应逐桩布置,桩端以下勘探深度至少应达到下列哪一选项的要求?( )。
A.3倍桩径并不小于5m
B.4倍桩径并不小于8m
C.5倍桩径并不小于12m
D.大于8m,与桩径无关
[单选题]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进行桩基础勘察时,对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
A.端承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m
B.端承桩与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使持力层层面高差控制在1~2m
C.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
D.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单选题]在对地下洞室进行详细勘察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区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50m
B.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6~8m交叉布置
C.第四系中的一般性勘探孔可钻至基底设计标高下6 ~ 10m
D.采集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2/3
[单选题]在对地下洞室进行详细勘察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 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区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50m
B.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6 ~8m交叉布置
C.第四系中的一般性勘探孔可钻至基底设计标高下6 ~ 10m
D.采集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2/3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