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4 12:30:11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资本家在宁波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业务难以为继,此厂已濒于停业。 ——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材料二:据估计,到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约为3亿多元,其中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国家资本约为1.49亿元,私人资本约为1.55亿元。当时中外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80.3%。 ——贺耀敏《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家中国公司的基本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原因。(8分)

更多"[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资本家在宁波组织"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总量和速度已不是主要问题,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主导产业发展,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 材料二:近十年来,中央淘汰过剩产能的工作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2003年国务院列入过剩产能名单的有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2006年增加到10个,2013年扩大到19个。因为这些项目投资大、产值高,能强力拉动地方GDP,带来税收和就业。市场好时,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推进本地企业产能扩张,市场差时,则会本能地阻碍本地企业退出或被兼并,甚至“别人下马我上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越淘汰越过剩”是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针对产能过剩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以此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 材料二:历经谣言,真理才更显珍贵。网络时代的谣言如同超级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愕然;社会危害之大,让人心惊,让人们得到深刻的教训。不信谣、不传谣,携手营造一个清新、健康、向上的互联网共有家园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文化担当。 (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 (2)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历经谣言,真理才更显珍贵”的理解。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0月19日在此间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全面阐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份白皮书实际上全面、乐统、准确地阐述了中国的民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观点鲜明,材料丰富. 材料2 这份白皮书突出阐述了四个重要内容:一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四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則. 材料3 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认识中国的民主制度? (2)针对一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很成功,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说法,你是如何认识的? (3)如何认识材料3的说法, (4)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 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 年9月1日)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2)根据材料二(含按语)和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3)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填空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有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分数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材料二:上课时,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了课外书,被上课的李老师发现,李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请来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李老师和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 (1)材料一中作家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目的出发谈谈你的认识。 (2)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二中李老师的行为,并说说如何处理这个学生的问题。
[简答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分) (2)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6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指责一些官僚说:“中国土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至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材料二 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何必师事于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派对待近代科技的态度。 (2)根据材料指出顽固派对待近代科技的态度。 (3)你如何评价这两种态度?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僭越之权力,为非法权力。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 C.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借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法者,皆为非法。 D.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E.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行为。 ——摘自蒋相泽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 回答问题: (1)以上内容出自哪份文件?限制了国王那些权利? (2)以上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作物引种到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发展……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 ——王思明《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诸如茶树、柑橘、樱桃等输入美洲。欧洲人的饮料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说到全球化的启动,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极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 ——计翔翔、周百呜《地理大发现探幽》(二)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10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 ——《洋务运动》 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问题: (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国近代技术的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 (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的理由,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关于“中国的交通运输”一课设计的一道情境材料题: 背景资料:宁启铁路西起南京市,途经扬州、泰州至海安,与新长铁路相通,再经南通、海门至启东。全长约351千米。2004年4月18日,古城扬州实现了百年梦想——宁启铁路扬州段正式通车。 2005年4月30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连接镇江、扬州两座古城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实现了两座古城的“手拉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建设宁启铁路,润扬大桥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2)从扬州到广州要经过哪些铁路线? (3)从扬州到北京要经过江苏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和北京市。在__________与陇海线(铁路)相交。 (4)扬州铁路和润扬大桥的开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问题: (1)该试题的编制有什么优点?(6分) (2)编制情境材料题时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涸泽而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讲的足把湖水排干来捕鱼.鱼倒是全捕着了,但湖水排干了,就再也不会有鱼了. 材料2 我们经常用“地人物博”来描述祖国的广袤与富饶.从大的方面看,这样讲当然没有问题.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相反,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从全球来看.有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可供开采时间不超过百年;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遭受用水短缺的威胁.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另一方面,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过去,我们比较多的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与此同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虽然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井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奢侈浪费的消费观还在发展.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材料3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楼兰.极尽繁华.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却于公元500年左右消失在漫漫黄沙中.不少研究者将吞噬楼兰文明的祸首归结为环境的急剧恶化.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1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2)材料2所反映的现实告诉了我们什么? (3)材枓3中楼兰的悲剧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警示?面对材料3中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做什么?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滴嘟——”“滴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出发,评析一下A、B两位老师的做法。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得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弄脏衣服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问题: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中国父母的做法。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