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02 08:17:11

[简答题]小学语文《雾凇》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雾凇》 2.内容: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sōng)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3.基本要求: (1)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2)讲解琼枝玉树,笼罩等词语;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辩题目1.你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有哪些? 2.作为语文老师,你如何看待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更多"[简答题]小学语文《雾凇》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小学语文《古对今》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大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古对今》 2.内容: 古(gǔ)对(duì)今(jīn), 圆(yuán)对(duì)方(fāng)。 严(yán)寒(hán)对(duì)酷(kù)暑(shǔ), 春(chūn)暖(nuǎn)对(duì)秋(qiū)凉(liáng)。 晨(chén)对(duì)暮(mù), 雪(xuě)对(duì)霜(shuāng)。 秋(qiū)风(fēng)对(duì)细(xì)雨(yǔ), 朝(zhāo)霞(xiá)对(duì)夕(xī)阳(yáng)。 桃(táo)对(duì)李(lǐ), 柳(liǔ)对(duì)杨(yáng)。 莺(yīng)歌(gē)对(duì)燕(yàn)舞(wǔ), 鸟(niǎo)语(yǔ)对(duì)花(huā)香(xiāng)。 3.基本要求: (1)举例讲解本课生字,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字词; (2)10分钟完成试讲; (3)配合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请你分析一下本篇课文。 2.请说一下,怎样讲课才更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
[简答题]【题目来源】5月18日 辽宁省大连市 面试考题 【考题三回顾】有的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此,你怎么看?
[简答题]【题目来源】5月18日 辽宁省大连市 面试考题 【考题二回顾】放学时,小明仍在活动区玩玩具,老师因此批评了他。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简答题]高中思想政治《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大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意识的能动作用 2.内容: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1.请简要介绍你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教学方法及其使用。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正确与否,给出理由。
[简答题]【题目来源】1月7日 下午 辽宁省沈阳市 结构化面试考题 【考题回顾】有人认为当班主任事情多、太累,很吃亏。你认为当班主任吃亏吗?为什么?
[简答题]【题目来源】5月20日 上午 辽宁省沈阳市 结构化面试考题 【考题一回顾】当幼儿有问题向老师求助时,你认为老师该不该帮幼儿解决?
[简答题]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内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字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一个思乡的梦。 基本要求: (1)通过分析,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引导学生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3)十分钟之内完成试讲,配合合理的板书。 答辩题目 请你简要分析本篇文章,试着说说编者意图。 1、简进你的教学思路。 2.简述你的教学思路。
[简答题]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上午辽宁省沈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2.内容: 当前,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流媒体技术、智能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已成为多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向。 1.流媒体技术 “流”也称“流式”,是一种传输数据信息的方式。流式传输是声音或视频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的一种技术。流媒体是指在因特网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传输的声音或视频媒体。 流媒体技术是一种以声视频数据流的方式在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的技术。与传统的多媒体下载不同,流媒体传输具有实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可以使用户不必等所有的数据都下载到本机,就可以开始播放媒体。 2.智能多媒体技术 在1993年12月的多媒体系统和应用国际会议上,英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智能多媒体的概念。随后,研究人员在多媒体技术领域中引人人工智能技术,使计算机具备更加拟人化的视觉和听觉,并把知识表示、知识推理等应用到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中。总的来说,智能多媒体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印刷体和手写体文字的识别与输人、汉语语音的识别与输人、自然语音的理解和机器翻译、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必将推进未来的多媒体技术智能性的不断提高。 3.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虚拟环境的一种技术。用户使用特殊的交互设备进人虚拟空间,如戴上特殊的头盔、数据手套或使用键盘、鼠标等设备,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后,可以感知和操作虚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3.基本要求: (1)应有与教学主要内容相对应的适当板书。 (2)教学过程中应有与学生的交流讨论。 (3)试讲时间约10分钟。 答辩题目1.说出常见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并给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2.你是如何设计本堂课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多媒体(看电视、听音乐、玩游戏等等)。接着教师通过PPT展示多媒体的实际应用,如播放电影中的特效片段、公司会议中的可视电话、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授课场景等,让学生对多媒体的应用产生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提问同学们,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哪些方面呢?进而过渡到新课——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1.流媒体技术 结合导入中同学们给出的在网上看电视的场景,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总结出不必等所有的数据都下载到本机,就可以开始播放视频这一现象,用到的是多媒体中的流媒体技术。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流媒体的具体含义。(“流”也称“流式”,是一种传输数据信息的方式。流式传输是声音或视频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的一种技术。) 2.智能多媒体技术 通过PPT展示智能多媒体概念的由来,然后请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单位,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智能多媒体。最后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印刷体和手写体文字的识别与输入、汉语语音的识别与输入、自然语音的理解和机器翻译、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等)。 3.虚拟现实技术 教师通过询问是否有同学带过VR眼睛体会海底世界或过山车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学生自行总结出多媒体技术的另一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虚拟环境的一种技术)。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多媒体技术三方面发展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实例。最后小组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 作业:利用网络去收集多媒体技术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板书设计】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一、流媒体技术 二、智能多媒体技术 三、虚拟现实技术 三、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说出常见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并给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2.你是如何设计本堂课的?
[简答题]高中语文《祝福》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湖南省株洲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祝福》 2.内容: 祝福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3)试讲时间10分钟。 答辩题目1.请说出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怎样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简答题]初中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山东济南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唐雎不辱使命》 2.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3.基本要求: (1)要读句子,并且注意读音和停顿; (2)结合语境,明确答案;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以“而”为例,讲解词义及一两个出处。
[简答题]高中语文《逍遥游》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安徽省芜湖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逍遥游》节选 2.内容: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基本要求: (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形象; (2)细细品读文本,体会庄子博大思想; (3)适当的板书设计,试讲时间10分钟。 答辩题目 1.谈谈你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认识? 2.这节课你是如何安排课堂活动的?
[简答题]高中语文《窦娥冤》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湖南省郴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窦娥冤》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哪,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科,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 基本要求: 1、结合文本,分析文中主要的人物形象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3.十分钟之内完成试讲,配合合理的板书。 答辩题目: 1、你认为,对窦娥的反抗精神应当怎样评价较为妥当》 2、《窦娥冤》第三折情节结构有何特点?
[简答题]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 下午 陕西汉中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秋天的怀念》 2.内容: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母爱; (3)试讲在10分钟以内。 答辩题目1.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当中看菊花这件事贯穿整篇课文,你认为它还代表着什么? 2.请你就《秋天的怀念》这一篇课文谈谈语文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面对命运不公时,每个人的回应不一,有一位作家史铁生虽然被病魔缠身,却坚持不懈创作优秀作品,让人动容,是什么经历使得他如此坚忍不拔?答案就在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受本文主要内容 (《秋天的怀念》是一个宽容的母亲和每当作者摔东西时,母亲了解儿子心中的痛苦,尽量让儿子发泄心中的痛苦。后来,母亲重病缠身,为了让儿子恢复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想要推着他去看花,结果花没看,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他了。可是母亲临走前,还记挂着作者。母爱就是这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华丽动听的语言,点点滴滴却能缀成伟大的乐章。) 2.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感知母亲的行为和我的行为。 (母亲一直在劝我去看菊花,在我的暴躁发怒之下也是宽容无私的对待我,而我却一直抗拒着出门看菊花,不敢面对生活,同时抱怨命运不公,母亲在去世之前也是惦记着我,担心着我,我和母亲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最后的时候我意识到我自己的软弱无能和母亲的伟大无私,终于振奋起来,勇于面对生活。) (三)深入研读 1.品词析句,体味“母爱”。 (①母亲的言语“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现了母亲和儿子相依为命的感受,即使儿子身患重病,母亲仍然宽容大量,用尽身上的爱与气度去安慰儿子,去“拯救”儿子。) (②母亲的行为“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不仅仅是哭声,也是这一生的苦难和心酸,为了儿子牺牲自己、忍耐自己,仅仅是为了儿子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 2.联系生活实际,评价母亲和儿子的行为? (试想作为儿子的角色,正当壮年,与病魔纠缠,心理生理都崩溃到了极点,所以儿子的颓废和痛苦是可以理解的;试想作为母亲的角色,多年照料,多年忍耐,还能保持伟大的爱不更变,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3.请评论儿子为什么愿意去看菊花?菊花代表着什么? (菊花的盛开不仅仅代表着美景的展现,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生的渴望,对生命的希冀,对生活的热情,所以不论在母亲还是在儿子眼中,菊花都是意义非凡的。而儿子愿意主动和妹妹去看菊花,是因为他意识到了母亲用生命守护着的他的生命,他的人生,因而以母亲的去世作为转折点,他愿意就此振奋。) (四)巩固提高 1.结合文章理解与生活实际,说出对“好好儿的活”这句话的理解,多次出现在不同的情形下,是表明了什么? (“好好儿活”出现在两个情形当中,第一个情形是母亲看到我状态失控,扑了过来忍住眼泪对我说的一番话,说我们娘俩好好地活来宽慰我;第二个是母亲去世后,我与妹妹一同赏菊,并开始怀念母亲,想到了母亲曾经的话语,立誓要“好好儿活”。) 2.谈感受,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母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颓废之人获得新生;母爱是一种包容的力量,它让多年忍耐终于守得云开;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让病重之人有了奇迹。)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感知到的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收集史铁生的其他文章,如《我与地坛》,体会在他病重时期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怀念?母亲的爱 唤起?生命的力量 1.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当中看菊花这件事贯穿整篇课文,你认为它还代表着什么? 2.请你就《秋天的怀念》这一篇课文谈谈语文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简答题]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 下午 安徽阜阳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2.内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基本要求: (1)朗读课文,体会写景部分的意境美; (2)三国英雄群起,分析作者为何只写了周瑜一人; (3)合理的板书设计,十分钟试讲时间。 答辩题目1.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授课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起兴趣 师出示赤壁之战图片的PPT,提问: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奠定三分天下局势的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生答赤壁之战) 那场战役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个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旗鼓震天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二)朗读体会节奏美 1.名家范读。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提问: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2.自由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词句内容,读顺节奏) 3.代表读,学生评价,老师指导朗读。(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三)再读分析,把握内容 1.生再读词,概括上阕、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2.写景分析。 (1)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2)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3)用的什么写作手法?在此如此描绘景物意图是什么? 明确: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四)合作交流,分析情感 1.生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结合作者背景,找出二人之间的对比。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2.提问:这时的作者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他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从词中用原句回答。明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追问:他此时此感是什么?明确:作者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3.提问:面对和周瑜这样的对比,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请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明确:不消极。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总结:作者的感情变化从惆怅到洒脱,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课文。 (五)布置作业 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上阕?景(大江赤壁) 江山如画(承上) 情(怀古追雄) 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下阙?怀古(遥想) 伤己 钦佩周瑜?感叹自我 寄托抱负?实现超脱 1.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授课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简答题]高中语文《望海潮》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望海潮》 2.内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合理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这节课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法?为什么这么安排? 2.柳永的词都有哪些特点?
[简答题]初中语文《木兰诗》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广东省深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基本要求: 1.熟读课文 ,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3.合理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问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计? 2.请简要介绍一下乐府诗
[简答题]初中语文《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山东济南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2.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命题作文,题目为“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注重具体的事件表现人物,例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2)设置互动;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 1.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2.细节描写要注意什么?
[简答题]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四川省绵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归去来兮辞》 2.内容: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朗读理解第一段; (2)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3)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答辩题目 1.简要说明什么是辞赋?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简答题]小学体育《足球颠球教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7日 下午 河北省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足球 2.内容:颠球教学 动作要点:一腿支撑,另一小腿摆动发力,用脚背正面击球。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讲解清晰、示范准确; (3)设计两种以上练习方法,并展示脚背正面颠球10次。 答辩题目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