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2-18 18:27:13

[单项选择]《天演论》的译者是( )
A. 魏源
B. 冯桂芬
C. 郑观应
D. 严复

更多"《天演论》的译者是( )"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天演论》是我国近代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翻译的( )
A. 魏源
B. 梁启超
C. 严复
D. 胡适
[单项选择]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振兴中华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单项选择]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社会思潮。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④民主与科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单项选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的出版时间是( )。严复和夏曾佑在天津创办的宣传变法维新的报刊是( )。
A. 1896年,《湘报》
B. 1895年,《时务报》
C. 1898年,《国闻报》
D. 1897年,《强学报》
[单项选择]在将中国文学作品译介给国外读者时,中国媒体与公众往往因文化焦虑及传播压力,过于强调译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熟悉知晓程度,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未能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心存芥蒂。事实上,不同语言的文学之间具有某种审美的和人性的通约性,使得作家们能以各自的方式抵达文学的人性殿堂。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 媒体和公众自身的文化焦虑会影响到对译者资质的考量
B. 译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必然影响翻译质量
C. 能否保留纯正中国元素是考量翻译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D. 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之间具有通约性有助于跨语种翻译
[单选题]任何一篇译文都带有译者的行文风格。有时,为了及时地翻译出一篇公文,需要几个笔译人员同时工作,每人负责翻译其中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译文的风格往往显得不协调。与此相比,用于语言翻译的计算机程序显示出优势:其准确率不低于人工笔译,但速度比人工笔译快得多,并且能保持译文风格的统一。所以,为及时译出那些长的公文,最好使用机译而不是人工笔译。为对上述论证作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不重要?
A.是否可以通过对行文风格的统一要求,来避免或至少减少合作译文在风格上的不协调?
B.根据何种标准可以准确地判定一篇译文的准确率?
C.机译的准确率是否同样不低于翻译家的笔译?
D.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否存在由特殊语境决定的含义,这些含义只有靠人的头脑,而不能靠计算机程序把握?
E.不同的计算机翻译程序,是否也和不同的人工译者一样,会具有不同的行文风格?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