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6-02 01:53:18

[单项选择]甲今年14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甲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一日甲在楼下的自行车店赊销了一辆价值三千元的高档自行车,出卖人乙当即给甲的奶奶打电话要其确认甲的买卖行为,甲的奶奶认可但没有付款,双方约定等甲的父母回来时付款。五个月后,甲母回来得知此事表示反对。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A. 甲与乙的买卖合同因甲的奶奶的追认而有效
B. 甲的父母对乙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C. 甲母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D. 甲的父母对乙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更多"甲今年14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甲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一日甲在楼下"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甲今年14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甲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一日甲在楼下的自行车店赊销了一辆价值三千元的高档自行车,出卖人乙当即给甲的奶奶打电话要其确认甲的买卖行为,甲的奶奶认可但没有付款,双方约定等甲的父母回来时付款。五个月后,甲母回来得知此事表示反对。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A. 甲与乙的买卖合同因甲的奶奶的追认而有效
B. 甲的父母对乙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C. 甲母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D. 甲的父母对乙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单项选择]学生赵某在学校读初三。由于父母不合,赵某从小在家长的打骂声中长大。他经常逃学,和一些社会青年在一起抽烟喝酒,或是溜到网吧通宵打游戏。你认为对赵某适宜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是()。
A. 心理健康服务
B. 家庭服务
C. 矫治服务
D. 学校社会工作
[多项选择]小柔,女,14岁,父母在她6岁的时候出国读书,到她10岁时回国,这四年里,小柔一直与母亲生活,母亲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小柔身上,对她倍加呵护,父亲回来后,小柔因与母亲一起睡惯了,不肯单独睡,母亲也就依了小柔,每晚母女同睡,父亲看不惯母亲如此宠爱小柔,夫妻俩时常发生争吵,小柔对此非常忧虑。前年,小柔被诊断为厌食症,一家人非常着急,父母也不再争吵了,父母带小柔去过多家医院,但小柔的病总不见好,医生建议小柔父母在为小柔治病的同时求助社会工作者,经过对小柔生病前的家庭情况的了解,社会工作者发现,小柔的病可能与( )有关。
A. 父女关系疏离
B. 家庭成员过度保护
C. 家庭成员对小柔的病过于关注
D. 家庭解决冲突的能力不足
E. 父母与孩子的界线不清
[多项选择]14岁的小辉两个月前刚随父母从另一个城市搬到北京,父母工作繁忙,无暇教育和照顾小辉;小辉普通话不太好,上学期间不太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也不太顺利,学习成绩不佳,时常遭到批评;他所居住的小区有几个网吧,小辉成为这些地方的常客。小辉的父母因为小辉的“不良情形”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在分析小辉的问题时,需要关注以下哪些环境因素?()
A. 家庭环境
B. 朋辈群体
C. 大众传媒
D. 社区文化
E. 学校氛围
[单项选择]王芳自幼父母双亡,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靠奶奶拾破烂维持生活。年初,由于奶奶的腿摔坏了,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王芳只好瞒着奶奶也捡起了破烂。由于王芳没去学校,老师很快上门家访了。奶奶只好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此时,社会工作应该发挥的功能是()。
A.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B. 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C. 维持社会秩序
D. 促进社会公正
[多项选择]父母是否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同子女在一起
[判断题]对私设账簿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 元以下罚款。(  )
[简答题]许峰,男,14岁,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性格外向,聪明,但学习成绩平平。许峰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父母都从事建材生意,但是父母平时工作较忙,均无暇管教许峰,许峰只好由爷爷、奶奶全权照顾,但爷爷、奶奶对许峰较为宠爱。许峰在校外结交了几位“铁哥们”,在“铁哥们”的引导下,许峰开始上网,放学后第一件事就去学校或社区附近的网吧,有时甚至彻夜不归,爷爷、奶奶拿他没办法,父母为此经常打骂他,造成其逆反心理不断加剧,多次和父母发生冲突,在校期间情绪也不稳定,学习态度更加消极。
[问题]
[简答题]小伟,男,14岁,陕西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父母在北京打工。2011年9月,小伟转到北京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但其父母由于平时工作很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业。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产生了厌学情绪,开始结交社会上不良分子,并诱导其他同学逃课、打游戏,学校打算将其开除。
假如你是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从小伟的班主任老师那里听说了小伟的情况,打算对小伟提供服务。
[问题]
请分析小伟目前面临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单项选择]某患者,14岁,在生活中养成不良的抽烟习惯,父母非常恼火,心理医师建议其采取的较有效的行为治疗是()
A. 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相结合
B. 环境因素和操作动作相结合
C. 厌恶刺激与不良行为相结合
D. 通过对不良行为的认识来矫正
E. 用转变注意力的方法来矫正
[单项选择]患儿,男,14岁。读书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在学校常打骂同学,在家却非常听话和胆小。其父母为一般职员,常为琐事在患者面前争吵或不理睬,尤其是在患者的教育问题上经常出现分歧;父亲对患者的期望要求甚高,考试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否则拳脚相加。对此患者,适合的心理治疗是()
A. 婚姻治疗
B. 家庭治疗
C. 行为治疗
D. 人际心理治疗
E. 短程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
[单项选择]1980年,年龄在18岁到24岁之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为48%,而在1986年,这一比例上升至53%。可以说,在1986年,这一年龄段的人更加难以负担独立生活。
上文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下列哪个假设
A. 这一年龄段中不能自立的人更愿意和同龄人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和父母。
B. 这一年龄段中有些人,只要他们能独立生活,就会选择独立,而不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C. 这一年龄段中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不分担房费支出。
D. 在1980年到1986年中,适合个人租用的住房数目减少了。
E. 这一年龄段中有些人尽管在调查时和父母住一起,而在此以前是独立生活的。
[单项选择]一般资料:女,25岁,未婚,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上初中时才回到父母身边,高中时寄宿在学校,每月只回家一次,和父母的感情不深。求助者上高中时,由于像貌出众,并且学习成绩也好,一位男老师对求助者有好感,经常对她动手动脚,当时那位男老师已经成家。求助者从此以后开始害怕见到此人,也不再和那位老师来往。但求助者因此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未考上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求助者到现就职公司上班,她的上级领导对她又有非份之想,而且上级已经快四十岁了,也有家庭。她很矛盾,认为他还不错,于是喜欢和他交谈。但又不愿意与他有较深的关系,更不愿意发生不轨的事,但又摆脱不了,两个月来精神症状加重。主要精神症状表现为不敢见人,在人群当中会显得不自然,害怕别人知道她内心的想法,甚至不敢和父母一起看电视,唯恐被父母看出她的心事。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认知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生活事件
D. 生物因素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