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07 15:37:30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问题: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20分)

更多"[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问题: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20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问题1][简答题] 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20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20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20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片段: 师:(播放背投)这是一种变化,注意它的年代。黄色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有规律地扩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 猜猜看。 生: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 师:对,但是我们还能看出来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总人口增加了,二是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增加了,还有就是同学们说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了。这就构成了城市化的三个标准。这里面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现在看看这个背投上反映出来的变化,思考一个问题:随着这样的变化的产生.会带来其他什么样的变化 现在。咱们分成八个小组.在纸上用比较粗一点的笔写大一点的字,用准确的语言,把你认为随着这个变化会产生的变化写在这张纸上。一个变化,写在一张纸上。一会儿我们要看的是,哪一个小组给的变化最多、最准确 (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 (1)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使用了什么样的讨论方式 (4分) (2)结合材料说明,这种讨论方式有哪些特点 (16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自学,再让学生表述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然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体现的是学生要学,学生再自己通过猜测、验证获得知识。 问题:请比较分析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启示。(20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幼儿园园长在教师迎新会上语重心长地讲了下面一段话:各位在座的都是我们幼儿园的新生力量,希望大家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更加着重培养和增强自身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因为它在选择教育行为前起着“司令官”的作用;在教育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起着“检察官”的作用;在教育行为完成后,起着“评判官”的作用。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这位园长的话进行分析。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问题1][简答题] 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分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青年教师在进行有关北伐战争的教学时,用课件展示《北伐誓师词》: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保我平等,还我自由。实行主义,牺牲个人。有进无退,革命精神。嗟我将士,同心同德。 然后带领学生朗读,接着讲述北伐战争的具体经过。 (1)请评述该教师的教学行为。(8分) (2)根据上述《北伐誓师词》设计两个课堂提问,并写出预设答案。(8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文艺复兴”一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 ②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影响。(10分) (2)试结合有关课程目标的知识,分析其问题。(6分)
[单选题]阅读下面某教师的批注教学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一位学生在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仍然被掌柜取笑的语句旁作 了这样的批注: 掌柜见到境遇如此凄凉的孔乙己,竟然“仍然同平常一样”地“笑着”取笑他,可见掌柜已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众人的嘲笑,表现了国民的愚昧与不觉醒。孔乙己“跌断……跌……跌……”的语句、恳求掌柜的不要再提的神色、“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钱的动作,都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孔乙已内心之无奈、境遇之悲惨。作者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也蕴含其中。 我则这样点拨: 孔乙己是旧中国底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从这一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有对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也有对以掌柜为代表的旧中国国民的麻木、愚昧、自私、冷漠的愤慨。 以下对案例的评析合适的一项是(  )
A.找准情感的触发点,往往能把握住文本的主旨
B.批注找准了文本的质疑点
C.批注找准了课文的赏析点
D.批注教学用在这里不合适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化学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 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 教师甲: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 教师乙:以实验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1)请指出上述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分析与评价。 (2)简述采用“教师乙”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生: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师: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生: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生: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1)请对该教师的教法做出评析。(8分) (2)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初中地理教师为创设学习情境而设计的问题: (1)我国南方降水量大,不利于晒盐,但为什么在台湾和海南岛的西部有盐场分布? (2)沿海地区水汽较多,降水很丰富,但为什么世界干极出现在智利的西海岸? (3)喜马拉雅山海拔很高,乌鲁木齐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为什么它们有海洋生物化石出现? (4)温带地区大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平原上,为什么热带地区大城市(如圣保罗、墨西哥城等)多分布在高原上? 问题: (1)请对材料中地理教师设计的问题予以评述。 (2)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么样呢?虽然李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纸屑杂物随处可见。李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一):请你帮助分析一下,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10分)   问题(二):作为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10分)
[单选题]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在教学《逍遥游》一课时的导入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在学习《与妻书》这篇文章时,谈到了裴多菲的是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林觉民就是为了自由抛弃家业。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吗,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会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会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会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会凝聚成一个笑脸,铺满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对这一导入片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现实生活中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引导学生深入作者思想深处,探究文本主旨
C.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D.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么样呢?虽然李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纸屑杂物随处可见。李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一):请你帮助分析一下,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问题(二):作为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单选题]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关于《五柳先生传》的一个教学设计片断,回答下面的问题。 师: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多次使用了一个字,你能在听完课文录音后就找到它吗 生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2:好读书,不求甚解。 生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生4: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生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生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生7: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这几句话) 师:作者在这样一篇不到200字的文章里“不”字出现了9次。这9个“不”字究竟在向我们展示着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呢以上这几个句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五柳先生的 学生归纳概括: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 师:上面这几个否定句里,哪句是总起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关于上述教学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
B.采用以“疑”为主要手段的疑问导学法,能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C.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直观、形象,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D.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