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4-10 23:26:09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在初中的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对小明的打击很大。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 (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2)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更多"[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 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 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 .里,不愿见人。 小聪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小聪 摆脱困境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明了要好好学习的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问题: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在小学时学业成绩优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学竞赛中得过奖。升入初中后,在第一次摸底测验中,他的成绩很不理想,在班级的排名在三十几名,回家又受到父母的责骂,使他很有挫败感。他很想取得好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甚至连他最感兴趣的数学考试也出现不及格现象。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 (1)分析甲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 (2)结合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在小学时学业成绩优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字竞赛中得过奖,升入初中后,在第一次摸底测验中,他的成绩很不理想,班级排名在30几名,回家又受到父母的责骂,使他很有挫败感。他很想取得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甚至连他最感兴趣的数学考试也出现不及格现象。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 (1)分析甲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 (2)结合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痛苦和困难。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美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1935年,美国国会审议通过部分《社会保障法案》,从而建立了包括失业保障、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说:“我们要为自己和我们的同胞创造未来的生活,我们就应该抛弃这些黑暗的日子,不惜一切代价。” ———唐·纳尔多《富兰克林·罗斯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机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请回答: (1)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美国社会经济陷入困境的特征。 (2)罗斯福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产生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大学生阅读赞同或反对卡斯特罗在古巴推行有关政策的文章。告诉被试,有的人是自愿选择赞同或反对立场的,有些则是按规定被分配去写赞同或反对文章的,也就是说文章并不代表本人的观点。最后要求被试评价这些作者对卡斯特罗的态度。结果发现,即使被试知道有些言论是作者被命令写的,但他们仍然认为凡是写“赞同”文章的人都比写“反对”文章的人更加支持卡斯特罗。材料2:某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作为学生本人来说,可能认为试题难度太大,或其他同学在考场中干扰了自己;而老师则认为是因为学生不努力,知识掌握不牢固;家长可能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等。材料3: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输球时,一般会认为要么是裁判不公平,要么是场地不适应,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技术不好;赢球时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拼搏所应得到的,绝对不是裁判的有意偏袒。试从归因偏差的视角解释上述三个材料。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初中学生小林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课堂自律能力差,并且经常干扰其他同学学习,班主任王老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王老师联系家长,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王老师便三番五次找小林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小林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问题:请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就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分析。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资本家在宁波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业务难以为继,此厂已濒于停业。 ——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材料二:据估计,到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约为3亿多元,其中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国家资本约为1.49亿元,私人资本约为1.55亿元。当时中外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80.3%。 ——贺耀敏《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家中国公司的基本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原因。(8分)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何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曰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联合国之原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 (1)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2)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 怎样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 样的一种趋势?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 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 年9月1日)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2)根据材料二(含按语)和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3)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①1785年,科学家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0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留下的是一些不足原体积1/200的小气泡,他猜想这可能是一种未知气体.但这种见解却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可。 ②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在测定N2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N2密度是1.2572g/L 而从NH3分解到的N2的密度是1.2508 g/L,两者相差O.0064 g/L,虽然相差只有几毫克.但已超出了实验的误差范围,实验中的“小误差”困扰着瑞利。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是带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空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他们把空气中的N2和02除去后,用光谱鉴定剩余气体,经过反复实验,他们的猜想获得证实,空气中存在着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Ar。 问题: (1)材料①中科学家卡文迪许的观点没有被认可的主要原因是: 。 (2)材料③中两位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 (3)简述化学史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边界线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们推翻在地”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的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二)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在哪里?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三、四,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四,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他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他们的家庭情况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问题: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简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位政治教师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一课的导入环节。 师:老师与同学的见面是从相互问好开始的。通过相互问好,我们就认识了。除了相互问好这一见面礼仪,同学还知道哪些中外见面礼仪呢 生答:握手、拥抱、揖手礼、合十礼等。 (展示图片:握手、拥抱等) 师:见面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它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迁.比如我们中国传统的见面礼仪是揖手礼,现在我们见面一般都是握手。礼仪的变化事实上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发展,那么,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呢又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板书课题) 问题:运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对上述导入环节进行简要评析。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世界统一起来.统一的程度大大超越了早先在罗马人时代、蒙古人时代所曾有过的统一程度,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 ——[美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深刻的影响。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1992年2月) 材料四: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组装地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3分) (3)材料三中的“信息高速公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分)它对世界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分)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分)为顺应这一趋势,2001年中国采取了哪两项重大举措 (2分) (5)纵观上述材料,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联合统一,对此略谈你的认识。(1分)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 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农 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已至北京城下。……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 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崇祯十二年(1639 年),张献忠叛乱……李自成也乘时猖獗,于十四年(1641 年)攻陷河南……十六年(1643 年),李 自成陷襄阳,僭号“新顺王”。次年,李自成建国,号日大顺,改元永昌……这时洪承畴早为清军所俘,山海关之 地全部沦陷,而流寇的势力已非明朝所能抵御。就在这一年,流寇攻陷北京,清军也接着入关。 ——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问题: (1)对同一史事的叙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 分)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