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社会工作者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31 03:50:53

[简答题]某中学初三学生中有不少人出现考前对考试结果过分担忧,难以应对考试压力,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复习;考试中紧张不安、颤抖、心跳加快、脑子里“一片空白”等现象。学校希望学校社会工作者能对此情况进行干预。
[问题]

更多"某中学初三学生中有不少人出现考前对考试结果过分担忧,难以应对考试压力,"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初三学生甲(15周岁),帮助社会人员乙盗窃学校财务室3万元,又挑拨高三学生丙(18周岁)敲诈勒索校外小吃店6000多元,还唆使同班同学丁(15周岁)抢劫女生手机价值1600余元。后来在和初二学生戊(14周岁)绑架一小学生向其家长勒索财物的过程中,指使戊将小学生杀死。甲的上述行为,成立哪些犯罪:( )
A. 盗窃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和绑架罪
B. 敲诈勒索罪、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C. 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D. 抢劫罪和绑架罪
[简答题]某中学初三学生杨淼属于高智商低成就类型的学生。在学校里,她的学业性向测验的分数很高,但学业成绩很低,在全班46名学生中排35名,经常被任课老师罚站,久而久之,她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开始憎恨老师。在家里,母亲对杨淼的要求不高,也不怎么管教女儿,母女关系还比较好。而杨淼的父亲对杨淼要求很高,管教也很严格,希望杨淼将来上大学,但由于其在某公司做基层领导,工作繁忙,与女儿接触较少,且经常讽刺女儿,造成父女关系紧张。近几天,杨淼向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写了一封求助信,坦言自己对提高学习成绩无能为力,不知该如何是好。
[问题]
上述案例中,案主杨淼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单项选择]小孙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最近常常无缘无故地破坏公物,从人类行为性质和后果看,这属于一种()行为.。
A. 利己
B. 利他
C. 亲社会
D. 反社会
[多项选择]患者男,15岁,初三学生。被父母领来就诊,父母要求治疗师帮助解决孩子最近上网成瘾、经常不愿意上学的问题。治疗师与患者接触后,发现患者对治疗师抵触情绪较大,要么沉默无语,要么表现得烦躁不安。在治疗师的耐心询问下,患者表示不认为自己是上网成瘾,问及为什么不愿意上学时,只是说自己想上学,只是要上学的当天早晨经常会有头晕、肚子痛等症状,所以不能上学。关于家庭治疗,正确的描述是()(提示:患者母亲是中学教师,丈夫是公司主管,夫妻结婚20年。在交谈中,治疗师发现总是母亲在滔滔不绝地讲话,而丈夫和孩子则一直面无表情,缄默不语。母亲不断表述如何对孩子寄予厚望,如何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了孩子等,激动时声泪俱下,当治疗师问患者父亲对孩子的问题怎么看时,母亲抢着以不满的口吻说丈夫根本不管孩子,每天很晚才回家,说自己的丈夫“形同虚设”。丈夫则反击说妻子情绪化,根本没有理性。对于这个案例,治疗师决定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
A. 家庭中某个成员的心理问题对维持家庭的稳定性具有某种作用
B. 治疗师应该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家庭某个成员的态度,如同情或批评
C. 每次治疗时间比个别治疗时间要长
D. 在本案例中,患者首先应该是干预的对象
E. 在本案例中,父母首先应该是干预的对象
F. 家庭成员的问题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
[多项选择]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5岁,初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上课小动作多,玩手机,影响了学习成绩。现在要中考了,很着急,曾经努力去改正,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主动来咨询,我很高兴。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你现在每天上课大 约有多长时间在玩手机? 求助者:(沉默)大约有二、三十分钟吧。 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变成什么样呢? 求助者:一分钟都不玩,我必须得改这个毛病了,不然中考就完蛋了。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上课不玩手机作为第一个目标。按照心理学的原理,改变 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 求助者:我不懂啊!您替选我一个吧。 心理咨询师:好吧,我们就用厌恶疗法吧。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被 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玩手机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多次结合后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上课再玩手机时,就会恐惧,就不敢再玩了。具体步骤是:第一,明确目标行为,就是玩手机。第二,构建焦虑等级,明确你焦虑的程度。第三,选择并明确厌恶刺激的形式和刺激量。第四,把玩手机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如果你这样做了,一定能改掉毛病。我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以前有很多学生有这个毛病,我都帮助他们解决了。 求助者:我明白了,那您准备选用什么样的厌恶刺激呢? 心理咨询师:有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等,咱们选用电刺激吧。 求助者:那好吧,不过不会对我有什么伤害吧? 心理咨询师:不会的,我给你轻微的刺激。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开始的第一段话中使用了()。
A. 内容表达技术
B. 指导性技木
C. 情感表达技术
D. 具体化技术
[单项选择]李女士的孩子小静是初三学生,今年16岁,未经李女士的许可,从家中拿走现金3000多元,到珠宝店买了一条白金项链,李女士拒绝认可,那么小静的购买行为()。
A. 无效 
B. 有效 
C. 效力待定 
D. 不可撤销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