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生物(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3 12:01:18

[简答题]材料:教师在讲解完生态系统新课内容后,做了如下总结: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首先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提问:接下来又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同学们现在说一说生态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问题:

(1)该教师运用的结束技能属于哪一种类型?写出其他的结束类型。
(2)简要说明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更多"材料:教师在讲解完生态系统新课内容后,做了如下总结:讲述:这节课我们主"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后,某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A. 人的发育起始于婴儿的出生
B. 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
C. 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
D. 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
[单项选择]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常见单纯词,学生做了下列课堂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连绵词:慷慨窈窕孜孜伶俐寂寞
B. 叠音词:笑哈哈美滋滋软绵绵黑黝黝干干净净
C. 拟声词:嘀咕吱吱嘎嘎扑哧滴答
D. 译音词:沙发休克扑克幽默卡车
[单项选择]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下列课堂笔记,其中无误的是()。
A. 三曹:曹操、曹植、曹冲
B.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
C.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D.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单项选择]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识记古代文学家的尊称,教师为学生作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诗佛--王维
B. 诗豪--陈子昂
C. 诗魔--白居易
D. 诗鬼--李贺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某教师按如下教学设计组织学生研究"物质定量检测实验":
新装修的家居中,甲醛的浓度往往很高,严重污染空气,危害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利用甲醛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反应,可以检测室内甲醛的含量:
SHCHO+4KMnO4+6H2SO4=SCO2+11H2O+2K2SO4+4MnSO4
实验过程如下:
①配制100mL1.00×10-4mol·L-1KMnO4溶液;
②用2.5mL注射器量取2mL上述KMnO4溶液注入井穴板的孔内,再滴加3滴6mol·L-1H2SO4溶液:
③将此装置置于待测地点,用50mL大注射器向溶液中鼓气,每次鼓气50mL,直到溶液红色褪去,记录抽气次数。
回答问题:①设抽气次数为n,试计算甲醛在空气中的含量(mg/m3)。
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应注意什么?
③如果让你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一种检测空气甲醛浓度的仪器,你能想到哪些设计方案?

问题:
(1)请说出下列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及实验现象,乙烯、乙醇、乙醛、乙酸、苯酚。
(2)试说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3)对材料中问题设计进行评价。


[多项选择]职业培训教师应具有如下特性()
A.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B. 教学活动的参加者
C. 学员疑问的解答者
D. 教学活动的指导者
E. 传统意义上的师傅
[单项选择]下列医学著作对中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做了系统总结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小陈是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上岗之前,她踌躇满志,想象着教师的哪些任务:备课、上课,组织游戏和班会活动等,是那样的简单。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只要教会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即可,这对于自己这个大学的高材生来说,要驾驭教师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上岗一个月后,小陈沮丧到了极点。走进教室,她发现学生比想象中的糟糕:对老师没有礼貌,班级毫无秩序可言,上课内容他们不听,不断有学生出状况,经常出现课堂吵闹现象。这些都让小陈烦恼不已。她不认为是自己无能或是教育方法不当,而认为是学生不够听话。她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这难见成效的工作上,还不如早点改行。仔细想想,就这样离开喜爱的教育领域,小陈心有不甘;但若继续干下去,出路又何在?
问题:
(1)小陈目前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2)小陈想象中的教学与实际教学呈现出极大反差,其问题的根源何在?
(3)小陈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请从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两个维度提供建议。


[简答题]材料:教师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视频和图片,用于教学。其中“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的教学过程讲解片段如下:导入新课:首先插播一段小广告,大家请认真看,注意视频里面出现的广告词。大家思考一下:广告里面的广告词“解口渴,更解体渴”会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我们解口渴只需要喝水就可以了,那么解体渴又是什么意思呢?水含量的特征:大家请看这三张图片,这是刘德华在《童梦奇缘》里面的剧照,里面出现了他不同年龄阶段的形象。有句诗说得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老了脸上就会皱巴巴的,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细胞的含水量变少了。所以现在很多女性,为了“青春永驻”,常买一些化妆品进行保湿,防止皮肤过早出现皱纹。问题:(1)材料中用到的课程资源有哪些?(2)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有哪些?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的考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可以得到H2SO4·SO3,若用1000g98%的硫酸充分吸收三氧化硫后,再进行稀释,可得到98%的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千克?(要求详细过程)
【考试结果】部分同学解答过程如下:
设最后可得98%的硫酸的质量为x

问题:
(1)本题正确解题思路为()。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多项选择]冠心病康复训练课内容包括()
A. 准备活动
B. 训练活动
C. 结束活动
D. 讲解期
E. 药物治疗
[简答题]材料:某教师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1)问题情境创设:犯罪分子逃亡几年后,经过DNA鉴定可以确定犯罪分子,为什么通过DNA能确定身份?(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其对DNA分子结构具有什么意义?(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观察并回答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问题情境创设: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问题:(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
[简答题]材料:教师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结合以上案例,简要回答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教师在《1787年美国宪法》一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1787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试结合有关课程目标的知识,分析其问题,并进行修改。
[简答题]

111[材料分析题]某老师的《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如下:
(1)活动准备:教师适当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如有关网址、参考建议、教学目标等。
(2)确定研究主题: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或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
(3)搜集整理资料:学生将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编成手抄报,进行成果展示。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可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或网页,插入图片、影片或声音等,全方位地介绍有关文化。
(4)汇编成册:教师将全部手抄报装订成册,汇编成一本《世界文化荟萃》。在编制《世界文化荟萃》时,可在相关页面设计导语,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使之成为一本有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纪念意义的集子。
(5)班内交流:组织学生作品进行课堂交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世界文化荟萃》作为班级资料,学生在平时可以相互传阅,分享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
请你分析:此节课该教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此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