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化学(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27 02:36:40

[简答题]

背景材料: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一位老师在设计“醛的性质”的教学时,为了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物品,他想到既然葡萄糖可以还原氢氧化铜,为什么不用葡萄汁来直接做实验呢?于是.他向葡萄汁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这位教师很兴奋,但是一位同事却提醒他:葡萄汁的成分很复杂,这个实验可以说明葡萄糖的还原性吗?

问题:
(1)什么叫作创设情境?为什么要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2)该实验可以说明葡萄糖的还原性吗?请猜想还有哪些影响因素?
(3)这一事件对你进行化学教学有什么启示?


更多"背景材料: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一位老师"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某化学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鉴别”知识过程中,联系生活,使用了以下素材:
2007年2月16日.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城管队在一出租民房内查获了大量用工业盐制作肉制品的黑窝点。以此为背景,为学生呈现出相应的知识:已知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NaNO2能与HI反应生成NO、I2、NaI和H2O,要求同学们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2,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KI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

问题:
(1)写出上述NaNO2与H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是()(填序号)。
(3)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教师应当利用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哪些素材来创设情境?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在“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一次课堂教学:一、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苯的发现史资料,并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为78和碳的百分含量为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二、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苯的结构特征:通过讨论,知道乙烯、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三、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教师讲解: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引起学生探究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的现象,并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观察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四、课堂小结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

问题: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问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硫的转化”这一教学内容的有关任务:
(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说明本节课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
(4)请给出对本课内容进行“硫的转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单项选择]

背景材料:
高储蓄率的现实,与民众对现实生活担忧有关。有市民感叹,“老年人给子女买房要存钱,年轻人给孩子上学要存钱,中年人为养老要存钱。”这种声音代表了多数人的心声。最近十年来,我国居民在购房、教育、医疗等家庭大额支付领域的需求增多,促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增加。反观欧美发达国家,储蓄率之所以低,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社保较为完善。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说,中国的高储蓄率具有典型的转轨经济特征,比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倾向。

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中国储蓄率高是因为民众对生活过分担忧
B. 社会保障不健全是国内高储蓄率的一个原因
C. 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民完全不用担心现实生活
D. 今后中国的储蓄率将会继续提高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l》的目录(略)。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创设情景,利用铁及其化合物的图片引入,阅读教科书“资料在线”栏目。
教学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铁元素有3种价态。
教学活动3:阅读“方法导引”栏目内容.引导学生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教学活动4:学生阅读“工具栏”内容,思考如何鉴别二价铁与三价铁,教师演示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思考。
教学活动5:教师引导学生设计Fe→Fe2+、Fe2+→Fe、Fe3+→Fe、Fe→Fe3+、Fe2+→Fe3+、Fe3+→Fe2+转化的实验方案。
教学活动6:学生分成3个大组(2人为1小组),分别完成Fe→Fe2+、Fe2+→Fe、Fe3+→Fe、Fe→Fe3+、Fe2+→Fe3+、Fe3+→Fe2+的实验。
教学活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渎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并填写表格。
【学生实验1】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CN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色,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色变化?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

[单项选择]

背景材料:
重庆出租车罢运风波(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2008年11月3日早晨,当不少重庆市民准备“打的”上班、赶火车、赶飞机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往日满街跑的出租汽车全都不见了。
重庆市主城区发生了大规模出租车罢运事件。
出租车罢运影响群众生活
10月30日以来,重庆市出租车业内就风传11月3日开始罢运,而且有人还在散发罢运传单。3日早晨,罢运的传闻成真。
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早晨5时30分左右,一些出租车车主和司机纷纷来到重庆市观音桥商圈、杨公桥等重要路段,怂恿上路的出租车开回去罢运,一些还在运营的出租车被砸。
7时左右,重庆市大街小巷已经不见了一辆出租车。记者在重庆市渝北区新南路一带看到,许多正在等待出租车的乘客一边等车一边抱怨。当听说出租车罢运后,又连忙去挤公共汽车。据记者目击,重庆市渝北区、渝中区、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江北区等基本上见不到一辆出租车。
重庆是一座山城,没有自行车,除公交车外,出租车是百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目前重庆市主城共有8000多辆出租车,本来平时“打的”就很紧张,罢运后市民们感到极不方便。市民王先生8时在家门口“打的”去上班,等了快半个小时都没看到一辆出租车,只好步行半公里到公交车站乘坐公共汽车,此时车站已挤满了等待坐车的群众,而有的公共汽车驶过车站却没有停车,原因是车上已经挤满了乘客。请问:

(1)、你认为该出租车罢运事件属于()。
A. 突发生产安全事件
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D. 突发经济危机
[单项选择]

背景材料:
互联网上容易获得的巨量信息,造成了拉里·桑格所忧虑的“知识贬值”现象。他说,“全世界互联网服务积累的信息越多,信息越是容易获得,比较而言的知识就越不稀奇,越无吸引力。我担心互联网已经大大削弱了人们对知识独特性和知识为何值得追求的感受。”许多过去被视为难能可贵的知识,如今在网上唾手可得,就专业知识的积累而言,年轻学人超过以往那些皓首穷经的积学之士不再是什么难事。然而,他们的智识却未必有同等程度的增长。知识不等于智识,并非在互联网时代才如此,但却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突出。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年轻学者通过互联网得到的仅仅是知识,并不是智识
B. 互联网使得获取知识变得容易,也使得知识贬值
C. 通过互联网获得知识,并不意味着智识的增长
D.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不等于智识
[简答题]

背景材料:
“如何根据段意对课文进行分段”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张老师在此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课文分段法”方面的资料,课上认真地详细地给同学们讲解每种分段法,并且根据所讲的每种分段法提供一篇结构完全一样的课文练习,同学们似乎很快就学会了,张老师和同学们都感觉不错。可是,在期末语文考试中,面对需要多种分段法参与的阅读理解题目,还是有不少的同学不知该如何进行分段,最后影响了整个语文科目的考试成绩,张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非常疑虑。
 

问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所学的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对以上教学实例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简答题]

背景材料:“多难兴邦”。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特大地震,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灾难发生后,受灾地区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等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青海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震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简答题]

背景材料:孟德斯鸠说:“为了使人们不至于滥用权力,必须作出妥善安排,以权力制约权利。”
辨析:政府要依法行政,必须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


[单项选择]

背景材料:
在一篇题目为《目标运动分析新论》论文中,论文摘要是:
“在我的《TMA理论》那本书中,介绍了TMA的经典方法,在本论文里,主要叙述目标运动分析的几种新的方法,它们是:1)识别-滤波-控制原理;2)交互多模型方法;3)多站信息融合的方法。”

上述摘要犯了那几方面的毛病?()
A. 使用“我的”第一人称
B. 使用了缩略语TMA
C. 前两句是过去研究信息,应删掉
D. 没有交代成果与结论
E. 以上全部是
[单项选择]

设计教案时,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有哪些?()
①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
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
③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
④与学生生活实际没有关系的内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建国60周年庆典背景的“组字方阵”由8万名中小学生组成,共表演了41幅文字图画、49次变化背景,相当于50万人次的动作,要求不能出现一次失误。为确保表演成功,指挥系统有三道“保险”,即两套电子系统和5000个无线耳麦,如果出现问题,指挥人员可利用系统查询到具体位置,精确到人。正是凭着8万表演人员的默契配合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我们才享受到了这样一场视觉盛宴。

用生活与哲学的联系观分析“组字方阵”翻花表演取得成功的原因。
[填空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识,常常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情境或者设置模拟情境,这主要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简答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谈谈创设情境导入的策略和技巧。
[单项选择]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单项选择]

在物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更多投资”取代“更多储蓄”正成为居民理财的第一选择。很多居民把房产、股票、基金作为投资热选,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①储蓄存款的收益风险加大
②房产、股票、基金收益较高
③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
④房产、股票、基金风险减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