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09-30 20:20:29

[多项选择]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主要的观点是()
A. 认识过程说
B. 认识和发展过程说
C. 实践说
D. 交往说
E. 对话说

更多"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主要的观点是()"的相关试题:

[判断题]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多项选择]关于教学含义的错误观点是()。
A. 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 学就是上课
C. 教学就是智育
D.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
[单项选择]教学策略直接关系着教学的全过程与最终结果,因此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中的核心环节,关于教学策略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 重视情境创设
B. 加强知识讲授
C. 注重音乐体验
D. 关注合作探究
[单项选择]教学策略直接关系着教学的全过程与最终结果,因此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中的核心环节,关于音乐教学策略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 重视情境创设
B. 加强知识讲授
C. 注重音乐体验
D. 关注合作探究
[单项选择]下列关于教学事件和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及九大教学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A. 教学事件的目的在于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B. 使学生能够从“现在的位置”过渡到终点目标中规定的性能的获得
C. 九大教学事件的顺序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不可以随意更改
D. 当所有的教学事件都由学生自己来提供时,被称为“自我教学”
[填空题]投资运动过程本质上是()过程。
[简答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
【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王老师的教学实录】
【视频】播放水果电池充电
【提问1】这个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产生,有的转化为热能,有的转化为光能,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
【板书】一、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原电池究竟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今天让我们走上科学的探索之路,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实验。
【实验】我们一起看以下四组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第二个实验是将铜片放入硫酸溶液;第三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

[简答题]述评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多项选择]对教学的评价,一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下面关于数学教学评价涉及的主要内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教师的数学专业能力
B.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步情况
C. 教师的教学技能
D.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
[简答题]吸收和精馏过程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简答题]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有哪些观点?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
[多项选择]有关新产品市场扩散的过程研究主要有三个观点()
A. 传播论
B. 替代论
C. 博弈论
D. 相对论
[简答题]简述爱因斯坦主要观点
[简答题]体育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教学过程实录
【新课导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推进新课】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第44页实验2-7,回答有关问题。
师:探究实验2-7:把1mol/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到3~4mL的CaCl2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
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
离子反应方程式:Ca2++SO42+=CaSO4
师:继续演示实验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1mol/L的Na2CO3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
【板书】一、化学反应限度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5页
【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板书】二、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限度不同。
例如平衡体系1,Ca2++SO42-=CaSO4
平衡体系2,Ca2++CO32-=CaCO3
【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板书】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
在生产生活中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
【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

[单项选择]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 让学生学会知识
D. 师生的交往互动
[单项选择]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指()
A.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D.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