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化学(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3 17:22:49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教学过程实录
【新课导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推进新课】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第44页实验2-7,回答有关问题。
师:探究实验2-7:把1mol/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到3~4mL的CaCl2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
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
离子反应方程式:Ca2++SO42+=CaSO4
师:继续演示实验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1mol/L的Na2CO3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
【板书】一、化学反应限度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5页
【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板书】二、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限度不同。
例如平衡体系1,Ca2++SO42-=CaSO4
平衡体系2,Ca2++CO32-=CaCO3
【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板书】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
在生产生活中

更多"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quo"的相关试题: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的考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可以得到H2SO4·SO3,若用1000g98%的硫酸充分吸收三氧化硫后,再进行稀释,可得到98%的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千克?(要求详细过程)
【考试结果】部分同学解答过程如下:
设最后可得98%的硫酸的质量为x

问题:
(1)本题正确解题思路为()。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某教师按如下教学设计组织学生研究"物质定量检测实验":
新装修的家居中,甲醛的浓度往往很高,严重污染空气,危害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利用甲醛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反应,可以检测室内甲醛的含量:
SHCHO+4KMnO4+6H2SO4=SCO2+11H2O+2K2SO4+4MnSO4
实验过程如下:
①配制100mL1.00×10-4mol·L-1KMnO4溶液;
②用2.5mL注射器量取2mL上述KMnO4溶液注入井穴板的孔内,再滴加3滴6mol·L-1H2SO4溶液:
③将此装置置于待测地点,用50mL大注射器向溶液中鼓气,每次鼓气50mL,直到溶液红色褪去,记录抽气次数。
回答问题:①设抽气次数为n,试计算甲醛在空气中的含量(mg/m3)。
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应注意什么?
③如果让你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一种检测空气甲醛浓度的仪器,你能想到哪些设计方案?

问题:
(1)请说出下列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及实验现象,乙烯、乙醇、乙醛、乙酸、苯酚。
(2)试说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3)对材料中问题设计进行评价。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在“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一次课堂教学:一、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苯的发现史资料,并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为78和碳的百分含量为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二、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苯的结构特征:通过讨论,知道乙烯、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三、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教师讲解: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引起学生探究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的现象,并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观察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四、课堂小结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

问题:

[单项选择]下面是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在新课实施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同学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以下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
B. 语文教师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感情,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
C. 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
D. 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收消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简答题]

背景材料: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
【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

[简答题]材料:某教师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1)问题情境创设:犯罪分子逃亡几年后,经过DNA鉴定可以确定犯罪分子,为什么通过DNA能确定身份?(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其对DNA分子结构具有什么意义?(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观察并回答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问题情境创设: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问题:(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教师在《1787年美国宪法》一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1787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试结合有关课程目标的知识,分析其问题,并进行修改。
[简答题]

背景材料;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思考与交流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得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①炸药爆炸;②金属锈蚀;③食物腐败;④离子反应;⑤塑料老化;⑥溶洞形成。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这就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得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1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O溶液,分别滴入1~2滴lm01/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实验2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

[简答题]下面是某教师关于“记忆宗法制概念”的教学片段:师:西周宗法制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生1:嫡长子继承制,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贵族政治等级。师: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体现。用图示方法,你能解读出它们的关系吗?生2:默写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宗法关系图。师:通过对宗法制与分封制知识图的整理,我们能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呢?生3:国家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生4:分封制有一定的松散性,最高统治者没有实现高度集权。师(总结):不错!同学们把这两个特点整理在笔记上。同学们还漏掉一个特点,请把“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补充在笔记本上。你如何评价这个教学案例?
[单项选择]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 木炭、铵盐
B. 银氨溶液、金钢石
C. 油酯、碳铵
D. 活性碳、铵基酸
[简答题]下面是某教师《桑塔露琪亚》一课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首先,播放有关威尼斯风光的视频;然后教师讲解威尼斯船歌的由来特点、贡多拉的外形质量、夏夜美景等相关知识;接着带领学生画指挥图,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听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最后,课堂小结。对案例作出判断以及客观评价和提出教学建议。
[单项选择]某教师在进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节课讲解之前,留下校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金属材料的地方,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时,先由学生列举金属材料应用的实例,通过校外活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应处于()。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简答题]下面是某教师《红旗飘飘》一课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教师在导入部分选择观看录像,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学环节首先听《红旗颂》的引子部分,并观看油画《开国大典》,感受在小号声中我们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迎来的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一刻(展示油画《开国大典》),然后就欣赏歌曲达到情感积累,演唱感受,情感共鸣,欣赏国歌,观看战争时的图片,升华情感,最后进行升旗仪式。一、导入教师用观看录像的形式引入新课(4分钟)。二、教学步骤1.欣赏乐曲《红旗颂》的引子和观看油画《开国大典》,感受在小号声中我们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才迎来的新中国的成立(5分钟)。2.欣赏歌曲,情感积累(5分钟)。3.演唱感受,情感共鸣(20分钟)。4.欣赏国歌观看战争时的图片,升华情感(8分钟)。三、课堂小结(3分钟)简述自己对案例的看法。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某教师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让绝大部分学习上落后的同学找到了自己的成才途径和优势,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单项选择]关于速率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影响色谱峰宽度的因素归结为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
B. 以平衡的观点描述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离过程
C. 属色谱动力学理论
D. 说明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
[简答题]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功”一课中讲了功的概念和单位之后提出的问题以及和同学们的对话。教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学们知道了吗?学生:知道了!教师:那你们重复一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很好。那老师提一桶水由后面走到前面,我做功了吗?学生:做了功!教师:错了,我提水的拉力向上,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因此没有做功。知道吗?学生:知道了!教师:很好。今天的课后作业是教科书17页的1、2、3题。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价。(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和学习做功的必要因素。
[单项选择]下面关于口腔材料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A. 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高分之材料、金属材料和修复材料。
B. 按材料的应用部位可分为非植入人体材料和植入人体材料。
C. 按材料的用途可分为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材料、充天材料、等。
D. 按材料与口腔组织接触方式分类可分为间接与口腔组织接触的材料和直接与口腔组织接触的材料。
[单项选择]下面关于研磨材料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 氧化锡主要用于口腔内抛光牙组织或修复体
B. 氧化铬实用于各种金属抛光
C. 氧化铁主要用于贵金属的抛光
D. 碳酸钙主要用于制作砂纸用,还可用作牙膏的磨光剂
[单项选择]关于速率散射比浊分析的评价,错误的是()
A. 测定抗原抗体反应第一阶段
B. 可快速测定
C. 灵敏度高
D. 测定速率散射信号
E. 受本底散射信号干扰较大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