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11 05:05:15

[单项选择]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也可以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的学习情境。这种课堂导入方式属于()。
A. 直观导入
B. 练习导入
C. 事例导入
D. 悬念导入

更多"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某教师在上《铅笔淡彩》一课时,发现近半数的学生没有带绘画工具,这种情况下,较为恰当的教学策略是()。
A. 按照原先计划继续教学
B. 全课由教师演示
C. 适当调整内容,改为合作学习
D. 改为作品欣赏教学
[简答题]某美术教师在上《旅游团标志设计》一课时,先讲解标志的作用,构成要素(10分钟),然后介绍标志的分类(10分钟),接着展示了不同标志设计作品并说明其创作意图(15分钟),在临近下课的时候,布置了为旅游团设计标志的作业。问题:请指出这节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单项选择]肖某(女)是某幼儿园教师,在上室外课时,见儿童王某一直追打儿童周某,肖某屡次训斥王某,王某仍然追打周某,肖某恼怒中顺手将王某扯开,王某打了个趔趄摔倒,头部恰好撞上石阶的破口锐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关于肖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B. 构成故意伤害罪,属于间接故意
C.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简答题]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教师在上音乐课《长江之歌》过程中,不仅拿出地图与学生仔细分析、讨论长江的源头在什么地方,流经多少个省市,全长多少千米,出口在什么地方,与世界著名的尼罗河、亚马逊河的长度相比排名第几等等;而且又讲了历史上关于长江的荣辱兴衰,诗人杜甫、李白等写了哪些咏长江的诗句,1998年的长江抗洪大战,三峡大坝工程,共移民了多少人等;继而让学生观看了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接着介绍了《长江之歌》的词、曲作者,进而分析歌曲主题思想和曲式结构……
然而,在45分钟时间里学生只听了一遍歌,唱了一遍曲,下课铃就响了。课后,一位学生走过来对音乐教师说:"老师,你讲的课比我们地理老师讲得还要好。"
分析课例,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单项选择]教师在上“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课前,安排学生课前通过收集报纸、纪录片等上有关环境被污染,绿色植被被破坏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 学校课程资源
B. 家庭课程资源
C. 媒体课程资源
D. 社区课程资源
[简答题]

教师在上音乐课《长江之歌》过程中,不仅拿出地图与学生仔细分析、讨论长江的源头在什么地方,流经多少个省市,全长多少千米,出口在什么地方,与世界著名的尼罗河、亚马逊河的长度相比排名第几等等;而且又讲了历史上关于长江的荣辱兴衰,诗人杜甫、李白等写了哪些咏长江的诗句,1998年的长江抗洪大战,三峡大坝工程,共移民了多少人等等;继而让学生观看了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接着介绍了《长江之歌》的词、曲作者,进而分析歌曲主题思想和曲式结构……然而,在45分钟时间里学生只听了一遍歌,唱了一遍曲,下课铃就响了。课后,一位学生走过来对音乐教师说:"老师,你讲的课比我们地理老师讲得还要好。"

分析课例,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单项选择]教师在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收集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生物形态特点的资料,以及生物改变环境的实例。这一活动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该课内容。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 教师资源
B. 教材资源
C. 学生资源
D. 网络资源
[单项选择]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
A. 接受学习
B. 操作性条件学习
C. 发现学习
D. 观察学习
[单项选择]19岁女学生,来院前20分钟在上体育课时感头痛后即有呕吐,随后有抽搐发作,进入昏迷状态。病前体健,无感冒史,来院急诊时仍有抽搐发作。神检:双瞳孔尚等,直径大约2.0cm,光反应迟钝,颈有抵抗,克氏征(+)。此时最适宜的处理()
A. 抗癫痫药物应用
B. 抗纤溶药物应用
C. 降颅压药物应用
D. 绝对卧床休息
E. 扩血管药物应用
[单项选择]小西在上英语课时,一边昕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这体现了()
A. 注意的选择性
B. 注意的稳定性
C. 注意的动摇性
D. 注意的分配性
E. 注意的广度性
[单项选择]小西在上英语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这体现了()
A. 注意的选择性
B. 注意的稳定性
C. 注意的动摇性
D. 注意的分配性
E. 注意的广度性
[简答题]案例:某教室在上《草垛》一课时,请学生欣赏油画《草垛》并与向日葵实景照片及同类题材古典油画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它们的异同。接着教师用三棱镜分析了光谱的原理,进而揭示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的特点。最后,教师在补充、归纳之后,让学生体验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表现魅力。问题:这位教师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优点是什么?
[单项选择]胡老师在上“爱心坐具设计”一课时,同学们只会把坐具设计成心形而缺乏新意。为此,他让学生用手机上网至少找5个成功案例,并借鉴其优点设计自己的方案,其中主要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 掌握学习法
B. 范例教学法
C. 小组合作法
D. 发现学习法
[单项选择]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
A. 针对性
B. 含糊性
C. 具体性
D. 预见性
[单项选择]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A. 系统性
B. 结构性
C. 预见性
D. 实效性
[填空题]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
[简答题]

王老师在上《行书创作》时,先要求学生自由创作,接着从学生作品中挑出三幅有明显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王老师总结出用笔、结体、章法的具体要求与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述的方法再重新进行创作并通过题款写出感想。那三位问题突出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改进,得到了王老师的表扬。而班上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听课却很不认真,王老师给了第五名的成绩。
(1)请指出王老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哪些评价方式?
(2)王老师给写得最好的学生评为第五名是否合适?为什么?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