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中学音乐(统考)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10-21 13:33:29

[简答题]下面是某教师《苗岭的早晨》一课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一开始老师展示几幅苗岭山村的风光图片,然后整体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音乐的画面,并为乐曲分段落。欣赏口笛版的《苗岭的早晨》和小提琴版的《苗岭的早晨》进行对比,最后欣赏苗族飞歌。一、导入教师用展示图片的形式引入新课(3分钟)。二、教学步骤1.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音乐的画面(7分钟)。2.给乐曲分段落(8分钟)。3.对比口笛版与小提琴版的《苗岭的早晨》(12分钟)。4.学唱苗族飞歌(12分钟)。三、课堂小结(3分钟)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析上面教学案例,描述自己的观点。

更多"下面是某教师《苗岭的早晨》一课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一开始老师展示几幅苗"的相关试题:

[多项选择]在六年级《纳税》一课教学中,()教学模式适合本课教学
A. 讲授式
B. 情境-探宄
C. 基于Internet的WebQuest
D. 讨论学习
[简答题]下面是某教师《红旗飘飘》一课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教师在导入部分选择观看录像,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学环节首先听《红旗颂》的引子部分,并观看油画《开国大典》,感受在小号声中我们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迎来的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一刻(展示油画《开国大典》),然后就欣赏歌曲达到情感积累,演唱感受,情感共鸣,欣赏国歌,观看战争时的图片,升华情感,最后进行升旗仪式。一、导入教师用观看录像的形式引入新课(4分钟)。二、教学步骤1.欣赏乐曲《红旗颂》的引子和观看油画《开国大典》,感受在小号声中我们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才迎来的新中国的成立(5分钟)。2.欣赏歌曲,情感积累(5分钟)。3.演唱感受,情感共鸣(20分钟)。4.欣赏国歌观看战争时的图片,升华情感(8分钟)。三、课堂小结(3分钟)简述自己对案例的看法。
[多项选择]在六年级嵘纳税》一课教学中,()教学模式适合本课教学。
A. 讲授式
B. 情境一探究
C. 基于Intemer的WebQuest
D. 讨论学习
[简答题]阅读下面一位教师为有关《月文化综合性学习》一课的教学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活动目标1.能在教师指明途径的条件下独立查找需要的资料;能将所查找得到的资料,恰当地使用于问题的解决中。2.在收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与月亮有关的文学作品,记住古今中外不同民族赋予月亮的不同文化内涵;结合自己对月亮的认识说出月亮给你的感觉;能清楚地说出月亮在汉文化中的古老意象及喻义。3.阅读收集来的与月亮有关的科技文章,从科学的视角观察月亮,能说出月亮留给人类的众多谜团,以及当前人类对月亮有几多认识。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时间4周。学生分成7个组,每组分别按主题活动,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组收集有关月亮的词语,了解月亮的名称、别号。2.第二组收集有关月亮的诗词,感悟中国文学中描写月亮的诗词的悠长和情韵。3.第三组收集有关月亮的散文,品读咏月的美词佳句。4.第四组收集有关月亮的科普文章,了解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5.第五组收集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感受神话传说和古人对月亮寄予的深情。6.第六组收集有关月亮的歌曲,聆听赞月的歌声,用歌唱的方法寄托对月的情思。7.第七组收集有关月亮的图片,从色彩、构图和意境上直接感知月亮的美姿。资料共享(1)每组将所收集的资料列出专题,装在资料袋里,并命名,如(1)"晶莹的月词语";(2)"清秀的月诗词";(3)"芳香的月散文";(4)"启智的月科普";(5)"浪漫的月传说";(6)"逍遥的月歌声";(7)"多彩的月图画"。2.小组交流时间一周,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小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提出建议,学生课下对资料袋再进行整理。交流汇报课堂展示成果2节课,分7组进行,小组互相补充、探究、质疑。1.负责收集图片组的学生任务:一是装饰黑板,黑板正中写上美术字:"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二是在教室后面布置一个画展,将收集的图片装饰后展出来,展板上写着"起舞弄清影"。通过教室的布置,展示学生的画画才艺,为汇报课营造氛围,并评出"月光画家"。2.歌声导入。VCD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每个主题都由学生自己主持。(1)科学探索。其他六组各提一个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的问题(不重复),由第四组解答,并在这组同学中评出"月球小灵通"。(2)词
[多项选择]在《真分数假分数》一课教学中,关于真假分数的概念,()教学模式适合本课教学。
A. 讲受式
B. 情景-探究
C. 操练与练习
D. 讨论学习
[多项选择]在三年级《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中,关于东南西北方位的概念,()教学模式适合本课教学
A. 讲授式
B. 情士竟一探究
C. 操练与练习
D. 讨论学习
[多项选择]在《真分数假分数》一课教学中,关于真假分数的慨念,()教学模式适合本课教学。
A. 讲授式
B. 情士竟一探究
C. 操练与练习
D. 讨论学习
[简答题]下面是某教师《桑塔露琪亚》一课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首先,播放有关威尼斯风光的视频;然后教师讲解威尼斯船歌的由来特点、贡多拉的外形质量、夏夜美景等相关知识;接着带领学生画指挥图,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听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最后,课堂小结。对案例作出判断以及客观评价和提出教学建议。
[多项选择]在四年级《棍合运算》一课教学中,关于四则运算的法则的学习()教学模式适合本课教学
A. 讲授式
B. 情士竟一探究
C. 操练与练习
D. 讨论学习
[单项选择]《苗岭的早晨》是由民族乐器()来演奏的。
A. 长笛
B. 笙
C. 唢呐
D. 口笛
[简答题]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评;第二节课前后四人为一组,形成10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5~8分钟。每节课结束前5~8分钟进行课堂自由评论,教师适当点拨,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创意等大奖。最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以《观×××组表演"×××"片段》为副标题的艺术小评论。
问题:(1)指出两种教学处理的各自特点。(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沦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比较这两种教学处理的优劣。


[多项选择]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你认为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A. 目标十分详细清楚。
B. 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C. 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
D. 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
[简答题]

下面是某高中思想政治老师对必修—《市场配置资源》一课的教学设计其中的一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教师活动:PPT图片展示,兰州物价部门考察了兰州拉面的成本后首次限定: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二点五元,小碗与大碗差价为零点五元,违规者将严厉查处。此规定一出,立即引起了争议。(教师随机采访学生)假如你是市民.你有什么看法?假如你是牛肉面老板,你有什么看法?专家学者等会有不同的看法?
学生活动:在图片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进行分析思考画面所反映的问题.并且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更多的类似问题,比较不同群体对兰州拉面的反映,使学生体会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直观的图片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其预习情况解决疑惑。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
请结合上述课例,分析说明上述案例属于哪种情境教学,情境教学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单项选择]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教授《鸿门宴》一课,当讲到“樊哙闯帐”一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大声读出如下几句话: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A]接着,我让一位同学在第一排课桌上表演一下项羽的动作给大家看:)他跪在课桌上,手握一把笤帚当做剑,猛然挺直身子,做出一种警备的姿势。这个动作做得很成功,同学们也很直观地领会了“跽”这个动作的含义。[B]但是他的表情、说话的语气表演得还不到位。)不能让学生理解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于是,我又让全班同学反复读课文,想象项羽当时的心情与情境。[C]过了一会儿,一位同学要求重演。)这次他的动作表演得很好,把项羽当时又惊又疑又怒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都拍手叫好。我让他给大家做个说明。他说:当一位带剑的武士,气势汹汹地闯进帷幕时,项王没有任何防备,心中肯定会一惊,接着便会疑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谁?当他定下神来意识到对方是一位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敌方武士时,感到愤怒,所以他当时应该是又惊又疑又怒。[D]盘演一个动作,不仅很容易地让同学们理解了“跽”的意义,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还有造型能力!)对以上教学反思中划线句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B. 由于文言文的抽象性和学生能力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单纯的反复阅读中理解项羽当时的心情与情境
C. 重现同一教学活动,仅仅为了说明项羽的心情,不能完全达到分析项羽人物形象的目的,是无效活动
D. 教师对这一教学活动的效果的分析言过其实,总体看来,这是一则完全没有必要的教学活动设计
[简答题]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评。第二节课前后4人为一组,形成10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5~8分钟。每节课结束前5~8分钟进行课堂自由评论,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创意等大奖。
问题:(1)指出两种教学处理的各自特点。(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比较这两种教学处理的优劣。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上述材料中,该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地理教学方法?并对此教学方法进行解释。
[简答题]在初中物理“力”一课的教学中,有下面一个教学片段。师: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多少?生:0N。师:怎么可能是0N呢?生: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大小都是200N,就相互抵消了啊。师:不对,大家拿个测力计试一下,看看示数到底是多少。问题:(1)说明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测力计的原理以及二力平衡,并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做出调整。
[单项选择]某教师在讲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时,并没有一开始就进入课文讲授,而是让学生利用20分钟时间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体了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一教学活动理解正确的是()。
A. 此活动突出了重点.抓住了教学的中心环节
B. 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整单元的内容有所把握,形成整体的学习思路
C. 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活动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