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培训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3-13 23:40:08

[单选题]用两根同样长度的铁丝分别圈成圆形和正方形,圆形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A.3/π
B.4/π
C.5/π
D.6/π

更多"[单选题]用两根同样长度的铁丝分别圈成圆形和正方形,圆形面积大约是正方"的相关试题:

[单选题]把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铁丝框拉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铁丝框,则每个圆铁丝框的面积为:
A.8/π
B.16/π
C.16π
D.8π
[单选题]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
A.正方形
B.菱形
C.三角形
D.圆形
[单选题]腮腺肿瘤镜下见筛状结构,肿瘤细胞排列成圆形或卵圆形上皮团块,其间含大小不等的囊性腔隙,与藕的断面相似。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黏液表皮样癌
B.腺样囊性癌
C.多形性腺瘤
D.单形性腺瘤
E.肌上皮瘤
[单选题]一个2.25MHz,在水中近场长度等于58.6mm的直探头,其半扩散角度大约是()
A.1.5°
B.2.05°
C.3.75°
D.7.5°
[不定项选择题]实验材料: (1)三支同样长度削好的铅笔; (2)胶带。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其中的两支铅笔平齐地绑在一起; (2)请被试李某闭上眼睛,然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两个笔尖同时轻触他的一个手臂,之后再用第三支铅笔的笔尖轻触他的同一手臂(注意,每次轻触的强度要大致相同); (3)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4)换一个手臂,先用单支铅笔的笔尖轻触李某的手臂,之后拿绑着的两支铅笔用笔尖同时轻触他的这个手臂; (5)要求李某说出两次接触他手臂的分别是一个笔尖还是两个笔尖; (6)在李某的小腿、嘴唇、脚背、手心、指尖、背部重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结果:当笔尖接触手、嘴唇等部位时,被试者能分辨出笔尖的个数;当笔尖接触其他部位时,被试者的分辨能力稍弱,其中背部基本上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笔尖的个数。 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A.手、嘴唇、背部等部位皮肤厚度不同
B.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灵敏度不同
C.身体对不同数量笔尖的刺激反应不同
D.不同器官接受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不同
[单选题]有一种长方形小纸板,长为19毫米,宽为11毫米。现在用同样大小的这种小纸板拼合成一个正方形,问最少要几块这样的小纸板?
A.157块
B.172块
C.209块
D.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有一种长方形小纸板,长为29毫米,宽为11毫米。现在用同样大小的这种小纸板拼合成一个正方形,问最少要多少块这样的小纸板?( )
A.197块
B.192块
C.319块
D.299块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课堂实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学生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一一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的吗? 学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学生(生2、生3)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学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学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正方形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两个角比较。 学生:3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师让学生3操作给大家看。 学生3:把正方形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的四个角就全部重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随后动手验证“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一):张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问题(二):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单选题]正方形:边长
A.矩形:对角线
B.菱形:高
C.圆形:半径
D.三角形:底边
[简答题]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两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 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单选题]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简答题]课堂实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学生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一一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的吗? 学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学生(生2和生3)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学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学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正方形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两个角比较。 学生3: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师让学生3操作给大家看。 学生3:把正方形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的四个角就全部重合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随后动手验证“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张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2)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简答题]课堂实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学生1:我是这样比的(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四个角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的吗 学生们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位学生(生2和生3)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学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学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正方形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正方形的两个角比较。 学生3: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师让学生3操作给大家看。 学生3:把正方形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的四个角就全部重合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随后动手验证“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1)张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2)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单选题]一个边长为80厘米的正方形,依次连接四边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这样继续下去可得到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正方形,问第六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128平方厘米
B.162平方厘米
C.200平方厘米
D.242平方厘米
[单选题]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是学习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型目标
D.情感性目标
[单选题]把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20%,另一边增加2米。得到一个长方形,它与原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A.8
B.10
C.16
D.64
[单选题]李老师在讲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点时,先让学生观察书本、课桌、墙面,朗读正方形、长方形的概念,然后再列举一些错误的例子,指导学生自主发现在判断正方形、长方形时易犯的错误,并表扬能说清楚错误原因的学生。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
A.呈现方法
B.实践方法
C.发现方法
D.强化方法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